1958年,义务教育从7年延长为8年。1961年全国有739所高等学校,分布在247个城市,在校学生260万;有3300所中等专业学校,22万4千所普通学校,在校中小学生共3620万人。1977年,大专程度的公民有9450万,其中职员(企业、机关、党政)3200万,脑力劳动者(工程、文艺、财会、通信)3750万,经济部门工作者2500万。当时全国人口25800万,知识分子占36%,加上高等学校在校学生500万,将近占40%。
苏联改革俄文正词法,在少数民族中推行拉丁化。1928年,土耳其放弃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字母,改用拉丁字母,实行文化解放。苏联六个伊斯兰教共和国(阿塞拜疆、土库曼、哈萨克、乌兹别克、吉尔吉斯、塔吉克)继起效法,形成苏联的拉丁化运动。列宁说,拉丁化是东方的伟大
革命。后来斯大林把拉丁字母改为斯拉夫字母,但是没有改回阿拉伯字母。
失败的教训(一):禁锢思想,控制新闻。
尼古拉一世(1825-1855在位)规定办学宗旨:“培养上帝和沙皇的忠实臣民”。沙皇提倡发展国民教育,“却又极力主张不应该让平民受太多的教育,因为等到他们懂得跟我们一样多的时候,他们就不会像现在这样服从我们了”。苏联普及教育,同时禁锢思想。老百姓说:《真理报》上无真理,《消息报》上无消息。
1986年11月5日,国家安全委员会向中央报告(密):《当前大学生思想行为》(要点):选读课程,出路第一;社科废话,马列无用;党委落后,高干愚蠢;心中英雄,美国牛仔。领导批示:加强意识形态教育。
1946-1949,掀起“意识形态批判运动”。文学、戏剧、电影、哲学、经济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无不遭殃。1946年,左琴科作讽刺《猴子奇遇记》,“猴子在苏联旅行,看到城市生活艰难,诸多丑陋现象,决意返回森林”,定罪“**”。阿赫玛托娃作诗歌,“独自沉浸在对祖国、对历史、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中”,定罪“异端”。二人被开除出作家协会,禁止发表作品。索尔仁尼琴,经受12年无辜折磨之后,无罪释放。1962年发表《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描写劳改生活,引起轰动。1965年遭受批判。1968年苏黎世出版他的《癌病房》,巴黎出版他的《第一圈》,反应强烈。苏共认为他是帝国主义冷战工具,1969年把他开除出作家协会。1970年,瑞典要给他诺贝尔奖,苏联大使对瑞典说,苏联公众将认为这是不友好行为,但是瑞典不理。巴黎又出版他的《1914年8月》和《古拉格群岛》,影响更大。1974年苏联褫夺他的国籍,驱逐出境。1974年瑞典隆重地为他举行诺贝尔颁奖仪式。
我在一本书中看到,高尔基被否定了,大吃一惊!书中说,斯大林叫他去看一个劳改营,犯人一人一件新衣,一人一份报纸,但是报纸都故意颠倒着看。高尔基给他们把报纸转了过来,可是回去以后写的文章美化劳改营,讨斯大林的喜欢。我的朋友说,他一早就知道高尔基被否定了,因为以高尔基命名的地名都改掉了。
赫鲁晓夫不许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著作在苏联出版,后来赫鲁晓夫自己的《回忆录》也不得不偷运到意大利去出版。赫鲁晓夫的儿子过了60岁之后,申请移民美国,在入籍考试的20个题目中,答对了19个,可是1个答错了:他不知道美国是“三权分立”,闹了笑话。这不能怪赫鲁晓夫的儿子,要怪苏联的政治教科书上不许谈“三权分立”。
失败的教训(二):伪造历史,摧残科学。
几乎吹捧成圣经的《联共(布)党史》,苏联解体后被批得体无完肤,认为理论僵化,历史伪造。俄罗斯开放苏联档案之后,历史学家根据档案重写历史,这需要时间。暂时翻译一部法国人写的俄罗斯历史,作为代用课本。俄罗斯教育部长说:我们的历史也要进口。
苏联摧残科学,创造马列主义“真科学”、对抗资本主义“伪科学”。李森科创造米丘林生物学,认为后天获得可以遗传。马尔创造马尔语言学,认为语言有阶级性,无产阶级语言将取代资产阶级语言。这些都是显赫一时的官方科学。结果“真科学”变成“真正的伪科学”。
苏联的解体
1991年8月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去克里米亚度假。
8月19日:副总统亚纳叶夫、国防部长亚佐夫、克格勃主席克留奇科夫、内务部长普戈等共八人组成“紧急状态委员会”,宣布总统因健康原因不能视事,由副总统依法接替。软禁总统于克里米亚,切断电话电视,总统不得不用他身边的小收音机偷听**。在莫斯科方面,调动坦克师、摩托化师、空降师和其他部队,包围俄罗斯政府办公大楼“白宫”。控制信息渠道,但是未能全部封闭。群众五万人聚集“白宫”广场,支持俄罗斯政府。坦克兵态度友好,叶利钦走出“白宫”,登上坦克向群众演讲,坚持改革,反对政变,要求放回戈尔巴乔夫。电视实况传播全世界,反响强烈。吉尔吉兹、乌克兰、白俄罗斯、乌兹别克等共和国总统宣布反对政变。美国总统布什起初观望,后来宣布不承认政变政权。
8月20日:空军、空降、海军、战略火箭等司令,反对政变。莫斯科军区空降师奉命去逮捕叶利钦,不执行命令。塔曼摩托化师,掉转枪口,保卫“白宫”。
8月21日:国防部给集合在“白宫”前的军队下达命令:凌晨攻占“白宫”。但是负责领先进攻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不听命令,按兵不动。空降兵、内务部部队等,也都按兵不动。攻占“白宫”流产,政变三天失败。
戈尔巴乔夫由叶利钦派人接回莫斯科。政变首犯八人,内务部长自杀,七人被捕,以叛国罪起诉。戈尔巴乔夫辞去苏共总书记,苏共解散。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停止苏联总统职务,苏联结束。
俄罗斯联邦改用十月革命前的“三色旗”为国旗。列宁格勒改回旧名圣彼得堡。叶利钦声称“结束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实践的统治”。西欧记者问叶利钦:你搞垮了苏聪后悔不后悔?叶利钦说:苏联的解体是俄罗斯前进的必要条件。
历史学家说俄罗斯1200年的历史分为如下阶段:(1)游牧社会,(2)游牧-奴隶社会,(3)奴隶-封建社会,(4)封建-社会主义社会,(5)资本主义社会。理论是资本主义结束之后发展社会主义,事实是社会主义解体之后发展资本主义。
[直面]触目惊心:《中国农民调查》
为什么它会在全国引起那么大的反响?在问及作者陈桂棣是否曾借助一些特权时,作家陈桂棣借用一句李昌平的“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回答说:我们有调查的权力,我们有反映农民呼声的权力,我觉得中国任何一个人都有这个权力替人民代言。如果我们农民弟兄不能富裕,我们现在的任何统计数字都是没有意义的……想像不到的贫穷,想像不到的苦难,想像不到的沉默,八个“想像不到”,一个作家和记者发现它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能够秉笔直书,这个却需要勇气。◆“陈桂棣、春桃:调查中国农民”节目内容◆
■在现实与目标的夹缝中——《农民调查》引言选读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三亿人口就有九亿农民,可是,很久以来,农民在农村中的生存状态究竟如何,绝大多数城市人并不清楚。随着城市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就很少再听到有关中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消息。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曾视为生命的土地,远离了曾经日夜厮守的村落和熟悉的农事,宁可忍受寂寞、屈辱与歧视,也要涌进各地城市,于是,数以百万计的中国农民掀起的“民工潮”,便一次又一次成为上个世纪最后十多年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2000年春天,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党委书记李昌平在给国务院领导的一封信中说了这样三句话:“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李昌平有关“三农”问题的上书,显然触动了一个大国总理的心,朱总理曾动情地批复道:“‘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虽非全面情况,但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把一些好的情况当做全面情况,而又误信基层的‘报喜’,忽视问题的严重性。”
不可否认,我们今天已经跨入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然而,对底层人民,特别是对九亿农民生存状态的遗忘,又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些人做得最为彻底的一件事。
“当我们拿出了今天的作家已经少有的热情与冷静,走近中国的农民时,我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与隐痛。”
我们要说,我们看到了你想象不到的贫穷,想象不到的罪恶,想象不到的苦难,想象不到的无奈,想象不到的抗争,想象不到的沉默,想象不到的感动和想象不到的悲壮……
感触农村现状,感动作家良心
【黯然漂泊人】强烈推荐大家看看这本书!看看我们的农村到底是什么样的!
【地主61】看了央视面对面节目播出的<调查中国农民>>后非常感激,感动之一:现在还有文人作家肯进入农村,感动之二:现在还有人愿意为农民讲实话,感动之三:现在还有这么多人关注农民生活。
【飘渺98】真是太好了!把我们农民的心声都说出来了,的确如此,在我老家,种田的还不如一个在城里捡垃圾的(人头税、土地税、义务工、修路费、学校建校费,其实路没修、校也没建、国家正常的税收……数不胜数。家人从年头忙到年尾想买件新衣服都困难,所以有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都不再想种地了,这样虽说挣不到钱,但也不至于年年倒欠政府的款子。大片的农田都荒芜了,有些地方针政策为了掩饰,买来了大量的不知名的树苗栽种上去,却不去管理,过了几年树还没有锹把粗...哎!!真的该治一治啦!!!!!!!!!
【新朋友老朋友想说就说】我替我的祖辈农民谢谢这位陈桂棣作者,敢于反映农民的实际问题!您是深得中国庞大的农民朋友们尊敬爱戴的好作者!在中国,为什么人口最多最辛苦却最贫困的农民总是摆脱不了弱势的地位呢?谁知盘中餐,粒粒农民种!可是,农民亲手种的粮食填满人们的肚皮,而农民的疾苦却永远没完没了!
【独孤枫云】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现在在经历着一个改革的大潮,在各个行业都不断取得好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农民。在看过节目以后,有一定的感触。其实现在农民的贫穷又有多少人知道呢?整天被城市的烟雾遮住了眼睛,又有多少人知道在边远山区还有人过着年收入不到100元,衣食不能自保的生活呢?现在人民的生活是好过了,可是农民也是"人民",又有多少人真正解决了温饱问题?书中的讲述只是一个代表,真正要了解农民,除非亲自到边远省份的山区看一看,才知道什么是原始!如西南边陲——云、贵、川等省的山区。这本书写的很及时,中国现在还很缺少这样的作家,非常不错!
【ymfy】城市人是农民收入的6倍,农民纳税是城市人的4倍,这是咋整的,那老农民是怎样活着呀!!!!农民之中谁最苦?
【ymfy】农村现状:看了昨晚中央电视台[面对面]播出的《调查中国农民>>后,感触颇深:中国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4亿是城市人,这4亿城市人中又有多少是从农村出来的呢?只有农民自己最了解自己。农民苦,你知道最苦的农民又是谁吗?他们是生活在农村最低线的孤寡老人,他们年龄大了,生活不能自理,又有谁来照顾他们呢?你可能说是敬老院。可是现在的敬老院是从前的敬老院吗?你问问有几个孤寡老人愿意呆在敬老院。进了敬老院就像进了鬼门关。
【叼泯】有诗云---汗滴禾下土,他苦我不苦,他不苦谁苦,他命中带苦。
有多少人能深入农村倾听农民的声音?
【Florid】中国农村的现状令人担忧呀!新中国成立都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改革开放也已经有20多年了。城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中国的9亿农民却长期生活在贫困中。这是什么原因?
有多少坐在城市舒适的办公室的人关心过农民兄弟的生活?一年当中政府有多少政策是为“三农”制定?一年中有多少资金直接投入到农业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多少人能深入农村去倾听农民的声音?
【叼泯】激活农村,是希望也是迷途。
【版主陶然】因为有迷途,所以更需寻找希望!
【虫二王】节目我看了,很真挚感人。我是个学生,无力改变现状,但我有这份心。他日工作后,有能力一定为农民办点实事——没有农民,谁能立于天地间??!!
【小马不恃MLH】感动!共同致富才是真理,奔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一方大印】现在农村的农民确实是太穷太苦太不容易了,是该有人来给他们讲讲话了。
【阳新贝哥】谁来为农民说话?谁能将农民真正当做主人呢?农民这么苦,谁能给他们一些甜头?
【宁让天下人负我1】事有轻重,情有缓急!现在“三农”问题就是重中之重!
改革体制,增收减税——力克农村症结
【酒城浪子4】国家对农民农村的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国家对农民农村的投与城市比起来有着太大的区别,城市居民那么好的条件还有低保领,当然有少数的城市居民也比较困难,而农民是多数生活困难,奇怪的是不但没有像城里人那样有低保领,反面还要一样地上税。而城市居民要上个人所得税的话得要多少工资以上才交,比一比农民的收入,比城市人少交的多反而要比城市人多交税?所有的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深的反思,否则我们将有愧于我们的广大农民兄弟。
【我最恨贪官】中国的公民为什么不平等?在湖南农村从六个月大的婴儿到弱不惊风的70岁老人都要征收150到200元的税收!而这些人就是不能自己养活自己的中国公民,为什么在城市就可以不交税,而农村就要交呢?中国哪一条法律规定的?这是中国最大的不平等!
【我欲飞天】曾读到一篇文章,其大概实说:中国从2006年起,将由一个粮食补给国变为一个粮食供给国;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有能力做到吗?——农民都出来打工了,良田都荒芜了!
【汤汤圆】俺要去买这本书~~现在真的要重视一下农民兄弟了!!都说交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但有多少农民交了税而从没用在他们的身上呢~有些“土皇帝”真该抓~
【猫咪mm】作家的社会良知与责任~!的确,“九亿农民的事是大家的事。如果我们农民弟兄不能富裕,我们现在的任何统计数字都是没有意义的。”
【漫游世界】农民问题是中国最大的问题,农民问题解决好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中国才有希望走进小康社会,中国的现代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的现代化。要让农民从传统的土地经营思想中解放出来,要让农民受教育,懂科技,善经营。土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大的财富,为什么直接经营土地的产出率很低呢?
农业的希望在于体制改革,农村的希望在于放开搞活,农民的希望在于科技教育。农村中最贫穷的地方,同时也是教育最落后的地方,良好的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经营素质,良好的经营素质可以使农民真正摆脱贫困。
■时评:睁开你的双眼
【鸥盟客】《中国农民问题调查》的作者在电视节目里引用了哥白尼的一句话特别让人深思:“睁开你的双眼…”。其实农民生活苦的事情不是没人知道,而是没人说,也没人当作它是一回事而已。记得前年在电视里就看到人大副委员长成思危先生访问西南地区回来时说:那里的农民“太苦了”。
对农村生活艰难的情况视而不见,也许因为农村问题实在太大,一般的官员想顾也顾不过来,所以我们的官员们宁愿被人抬着轿桥,也不愿下脚去农村走一走看一看。每天看着下面上报上来的数字——农村人均收入突破两千元人民币,形势一片大好!沉浸于数字的一片大好的官员们真的不知道农村的实际情况么?未必!
农村收入只是城市的六分之一,却交着城市四倍的“税费”,这种现象其实人们早就知道的。种地不仅无法解决生活问题,反要欠税费这样的事,也只要稍微关心一下农村的人便可一目了然。所以才会有“上访违法”这样的土政策出台,所以才有人大着胆子可以不给农民工发薪,因为农民是“弱势群体”,没有“发言权”。
中央新一年里的“一号文件”,把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提到桌面上来了。有人说这个文件出得及时,我却以为出来得算晚。农民的问题是中国革命最根本的问题,早就应该下大力来解决它了。占人民总人口这么大比率的农民问题如果不放在我们管理者的心上,那么还有什么是最大的“群众利益”、最大的“人民问题”呢?
所以我们的管理者应该要睁大自己的双眼,勇敢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正视它、解决它。不要只顾着自己周边的那些所谓“关系”,只为“做官”而“做官”。这样,中央的《一号文件》才会真得落到实处,真正起到解决“三农”问题的作用。这样我们的农民兄弟幸甚,我们“奔小康”的宏伟计划幸甚!
;</调查中国农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