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
太子朱高炽此时正在书房看着近来送来的奏疏,刚拿起一封来,便面色一惊,眉头一挑,有些诧异。
见他不禁啧啧称奇,一旁的杨士奇也扭过头来,笑道:
“何事引得殿下如此惊叹啊?”
朱高炽便笑笑,也不说话,只是把手里的奏疏递给他,示意他自己看。
杨士奇见他神神秘秘的,便接过,转而看着。
半晌,杨士奇扭过头一脸惊叹的说道:
“殿下,这是何人的奏疏,眼光颇为独到啊!”
朱高炽见他这副样子,也不禁笑着抚着他的一瞥小胡子,说道:
“哈哈哈!先生也起了爱才之心了?”
杨士奇便笑着点点头。
这些年从太子府出去的官员不少,大多是地方上选拔出来的人才,太子是不看重出身背景的,只要你有才能,能为朝廷所用,那他就会不拘一格,一视同仁。
像当朝的吏部尚书蹇义和户部尚书夏原吉便是当初太子府出去的属官,如今已经成长到独当一面的地步了。
也正式因为有朝堂上的支持,朱高炽才能扛过当年汉王朱高煦的明枪暗箭,安稳的坐着他的太子之位。
不然以他的仁厚性子,多半早就被朱高煦给收拾了。
举个例子,就连汉王和赵王多次陷害他,被朱棣知道以后,他仍然爱护兄弟手足之情,为他们求情。
杨士奇按耐不住心中的好奇心,满怀笑意的问道:
“殿下,不知这封奏疏出自何人之手啊?”
朱高炽便淡淡道:
“于谦!”
“于谦?”
“正是!”
“哦!臣想起来了,就是当殿被皇上钦点为状元的于谦吧?”
杨士奇想起当日在殿上的情形,眼中更是闪过几分亮色。
这个年轻人虚怀若谷,行事做人不卑不亢,是个好苗子。
“此人还在翰林院供职吧?”
朱高炽问道。
杨士奇便点点头,新进的进士大多在翰林院内供职,再过些时日部分人就该调到各部去观政了。
朱高炽心里不知在想些什么,半晌,冲外面喊道:
“召于谦前来!”
……
不一会儿,于谦便风尘仆仆的来了。
朱高炽见他额头沁满了细汗,心里便知道他有些紧张,急忙笑着说道:
“哈哈哈,于谦啊,坐吧,本宫叫你来也不没什么大事,就是随便淡淡,你大可不必拘谨!”
于谦听罢,脸上便稍稍轻松几分,依然端坐着。
“不知殿下有何事相询?”
于谦还是依旧彬彬有礼的说道。
朱高炽便拿出他的那封奏疏,笑着道:
“这封奏疏是你写的?”
于谦结果一看,心里便已了然,点头说道:
“正是!”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