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众人才终于追上了朱棣率领的大军,抵达了边镇大同。
朱棣此时坐在上位,听完三人的解释,脸上有些怪异之色。
“这么说?朕不但不能怪你们,反倒是还要嘉奖你们?”
三人急忙点点头,随即又摇摇头。
“嘿嘿嘿,爷爷,所幸的是上天庇佑,在孙儿的率领下,几乎全歼了逃军!”
朱瞻基上前讪讪的笑道。
朱棣深深的看了他一眼,许久,冷冷道:
“行了!朕又不是那等不明事理之人,你不必为唐辰逸掩盖什么,朕知道都是他的主意!”
朱瞻基脸上的笑容以可见的速度消失,什么掩盖?
难道……
紧接着,就听朱棣对着唐辰逸笑道:
“临安伯,朕知晓你素来多谋擅断,此番也定是当机立断,决定追击贼寇,不过朕还是要提醒你一句,不可轻敌冒进,凡事要谋而后动,这次不过是侥幸,不可再有下次了!”
一旁侧立的众人便了然于胸,面色怪异。
这跟之前的态度有些不一样吧?
他们已经深刻感受到了朱棣对唐辰逸的拳拳爱护之心!
不过也盖因此战大获全胜的缘故,不然还真不好说。
一旁的朱瞻基已然石化,看这样子,这次的功劳的大头又落在唐辰逸头上了。
他倒不是要抢功,只是心里难免不忿,因为自己没有得到承认!
一旁的唐辰逸急忙谢恩,垂下头去的时候,不易察觉的冲朱瞻基投去一个安抚的眼神。
不过朱瞻基的功劳也是大家都看得见的,还有仗懋。
“皇上,此番功劳不在臣下,也不在殿下,而在于万千我大明的虎贲之士!”
众人心中一凛,朱棣也是面色沉重的点点头。
虽然此战取得的战果惊人,但是大明的损失也同样很大,光是鞑子冲阵进来,来不及反应的时候就死伤很大。
这是用将士们的鲜血换来了胜利,更显得弥足珍贵。
“你说得对,朕一切都记在心里,等大军班师回朝,皆有封赏!”
唐辰逸这才下长出了一口气,心里为那些忠骨和英魂感到欣慰。
这些才是大明真正的英雄,若不是他们,哪里来的盛世大明呢?
谁也不知道这煌煌盛世之下,埋葬了多少忠骨,飘荡着多少离恨,湮灭的多少英魂……
保家卫国,男儿之责!
他们都是大明的好儿郎,大明该抚恤妻母,荫蔽子孙的。
唐辰逸只不过为他们争取一下基本的福祉。
他注意到了一旁的一个面貌明显不同于汉人的将军,相比这就是忠勇王金忠了吧?
朱棣亲自率领的一批人马,而忠勇王本来是前锋的,后来又自告奋勇去押送粮草断后。
如今跟着各路的大军而来,跟御营汇合在此处。
大同的守将此时正在查探阿鲁台的消息,朱棣命诸部在此各自休整几天,静待消息。
他明白了,盲目出击是行不通的,更何况如今鞑靼部大败,还不知道逃到哪个洞窟去了。
漫漫漠北,自己又上哪去找人呢?
所以如今最佳的方案就是按兵不动,以待战机!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