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北齐帝国> 1:真定候舍粥赈灾民,左贤王诱箭诛猛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真定候舍粥赈灾民,左贤王诱箭诛猛将(1 / 2)

词曰:三分魏蜀东吴,

两晋十六藩胡。

江南江北烽烟处,

苍生变白骨。

兴亡常有变数,

谁闻百姓疾苦?

胜者为王败为奴,

人心比蛇毒。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结束了十六的混乱局势,统一北方建立了一个鲜卑族王朝,史称北魏。北魏和南朝的刘宋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形成了历史上的南北朝。皇位传到了北魏孝文帝,皇帝拓跋宏改汉姓,不再姓拓跋,改姓元。北魏为防御北方柔然民族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在在大同府以北自西而东设置沃野、武川、抚冥、怀荒、柔玄、怀朔六个军镇,并派鲜卑贵族任镇将。六镇居民多是发配充军的犯人和强迫迁居的各族百姓,六镇百姓的家庭称为兵户。平日兵户屯田为民,每逢外族入侵便从兵户家中征募精壮男子,形成了半奴隶制的兵役。

单说六镇之一的怀朔镇,此镇建于公元424年北魏始光年间。在北魏时期,是河套及阴山地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要塞,怀朔是鲜卑族和汉族混住的编成,很多鲜卑都已汉化,民族之间无太大差别,军事上多是屯兵,都是因罪充军发配的囚徒长年在此屯驻,世代繁衍,成为了屯军。

怀朔城中有位刺史,此人姓娄名提,年纪六十有七,因镇守北庭有功,官封真定候。娄提府上有仆人上千,放养牛羊几千头,是塞北第一大户。娄提膝下一子名叫娄内干,年方四十,身长八尺,能征惯战,勇猛国人,娄提就这么一个儿子,倍加栽培,希望娄内干有朝一日,能接替自己的爵位,永镇怀朔。

这一年,塞北诸地连生旱灾,千顷良田颗粒无收,大批流民逃荒要饭流落的怀朔城。娄内干路过街头,见四处皆是流亡百姓,成群结队,光景凄惨。

怀朔一下子出了这么多流民,让娄内干深感事情重大,赶忙转回府上,将街头所见告知父亲真定候娄提,老候爷娄提叹道:“眼下百姓流离失所,老夫心生不忍,可命家人在街口搭棚舍粥,赈济灾民。”

依照老候爷娄提的差遣,楼内干带家丁在大街口上搭起木棚。娄氏一连半月赈济灾民,不少穷苦百姓得以在怀朔安身,真定候娄提威名大震。未过几日,又有上万流民相继奔走怀说,流落城内。娄内干见这流民接连不断,越聚越多,使得粥棚人多粥少,难以接济。娄内干赶忙回到府上,见老候爷娄提言道:“近来粥已舍尽,流民却越来越多,如何是好,请父帅定夺。”

老候爷娄提心想遭灾百姓已来半个月,此时再来流民只恐不是受天灾而来,诧异道:“此事说来蹊跷,舍粥半月流民依旧不止,其中必有缘故。”遂令娄内干备马,父子二人通往粥棚去看。

娄氏父子来之街口粥棚,众多逃难百姓成群结队,不住叫苦连天。流离百姓一见真定候娄提身着官袍,跨骑高马,便知道这是粥棚主人,众人争先恐后拥挤上前,哀讨粥吃。娄提问道:“诸位父老,你等何方人氏,因何流落至此?”

一个老者答道:“我等皆是怀荒镇百姓,因漠北柔然族造反,才逃难至此。”

闻知是柔然造反,娄提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对粥棚的家丁言道:“既然众父老流落至此,就暂拿府中谷米接济百姓。”众人纷纷跪倒,向娄提称谢,抱拳还礼,转回府中。

到了府上,老候爷娄提二眉紧锁,愁上心头。娄内干见父亲面带焦虑,问道:“父亲为何愁眉紧锁,莫非担心谷米不够?”

娄提道:“谷米能值几何?我所焦虑乃是柔然国兴兵南下,只恐怀朔镇难免祸乱。”

娄内干道:“父亲休虑,待孩儿修筑城池,整备兵马,以防来犯。”

柔然是北魏时期,游牧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庞大少数民族,对北魏王朝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成为心腹大患,每逢柔然入侵,北方各镇兵马都会紧急戒备,随时应战。

怀朔镇的兵士和壮丁被召集起来,连日加高城墙,搬运滚木雷石,准备迎战,一触即发的气氛,霎时间弥漫着整个怀朔城。

一连五日的准备,果然有流星探马来报,柔然国左贤王莫奚丹率一万马步军朝怀朔而来。娄提得知怒拍桌案道:“柔然国犯我大魏,老夫岂能轻饶。”

娄内干道:“父帅息怒,孩儿愿率精兵五千与柔然兵马决战城下。”

娄内干平日马上步下,武艺精通,最让真定候娄提所赏识,娄提岁数大了,也思量着让自己的儿子接替真定候的爵位,此时正好是男儿建立功勋之时,娄提便欣然应允。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