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洵命案之后几日,杭州城一下宁静了,再无命案发生。凶手突然住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苏轼查访了杭州城内的所有酒楼,却一时找不到线索。只好等待苏祥和墨郎从钱塘带来消息。可苏祥、墨郎却迟迟不见音信。令苏轼心中不免有些着急。
这一日,苏轼来山寺中拜会佛印禅师。二人在山中游玩,眼见莽莽苍山,层峦叠嶂,几日里的郁闷顿时烟消云散,精神为之一震。来到一处凉亭内,命人铺纸磨墨,奋笔疾书。
佛印念道:“山平村坞迷,野寺钟相答。晚阴云失莽,落日犹在塔。行招两
社僧,共步青山月。送客渡石桥,迎客出林樾。幽寻本真性,往事听徐说。钱王
方壮年,此邦事轻侠。乡人鄙贫贱,异类识英杰。立石像兴王,遗址今岌嶪。功
勋三吴定,富贵四海甲。归来父老藏,崇高畏倾压。诗人工讥病,此欲恣挑抉。
流传后世人,谈笑资口舌。是非今已矣,兴废何仓卒。持归问禅翁,笑指浮沤没。”
苏轼显然也对这首《游杭州山》很是满意,捋须微笑。
佛印不住点头:“好诗。不过后人只得佳作,而不见美景岂不遗憾。”
苏轼笑道:“那就有劳觉老了。”
佛印拿起笔,在纸上纵横捭阖,片刻一副水墨山水影立眼前。搁笔道:“献丑了。”
苏轼赞许道:“气象萧疏、烟云清旷。妙啊。本朝画师李成得山之体貌,范宽得山之骨法。觉老能游走于而此二人之间,独辟蹊径,实难能可贵啊。”
旁边一位小和尚:“苏大人的佳作配上佛印大师的妙笔,真可谓相映生辉。”
两人听了大笑。小和尚将画作收了起来。
佛印道:“子瞻,听说杭州城近来连发命案,不知现下可捉到真凶?”
苏轼叹气:“此案非同寻常,我已经派祥叔、墨儿去钱塘打探消息。”
佛印:“凶手是来自钱塘?”
苏轼眉头紧蹙并不回答,只是说道:“凶手既然指引我们去钱塘,那么此去就一定会有收获。只是本案中尚有几处疑点,还需推敲。”
一个小和尚提着篮子走了过去。篮子里用荷叶包着什么东西,还在滴水。
苏轼好奇:“觉老,这位小师父提的是何物?”
佛印解释道:“是豆腐。杭州天气潮热,寺院里通常把头天吃不了的豆腐,收起来,放到冰凉的泉水里。这样第二天来吃,一样新鲜。”
苏轼陷入沉思,自语道:“豆腐?冰水?”
苏祥有些不解:“子瞻,子瞻…”
苏轼眼前一亮,奋然道:“觉老,我明白了。谜底终于解开了。”
府衙内陈述古听了周聪的禀报,点头道:“这么说凶手就是他喽。”
周聪一脸肯定:“大人,我有十成把握,此人就是凶手。”
陈述古拍案而起:“好,提刑司已多次派人催办此案。今晚我们就具结此案,上报刑部。”
周聪溜须道:“大人办案有功,路台大人一定另行嘉赏。”
陈述古冷笑道:“苏轼啊,苏轼,你终究逊我陈述古一筹。”
深夜,城郊的一处坟场,一盏幽光在坟地里晃动着,远远而来。原来是一人提着灯笼来祭坟。仔细再看来人竟是小柔。突然一个黑影闪了出来。小柔吓了一跳,不由后退。那黑衣人却步步紧逼上来。小柔拔腿欲跑,黑衣人双指似钳,掐住小柔的脖子。小柔挣扎,一把扯下黑衣人脸上的蒙布,正是李琏。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