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其实者不死
《吕氏春秋》224
杜宇项:271
时代:春秋
壶楼别名,越王头所化
《酉阳杂俎》258
护门草:271
时代:
置门前,人过,草必叱之。
《格致镜原》446
扶木:272
时代:
即扶桑。
《》
扶桑:272
时代:上古
扶桑者,大木也,日之所居。
《山海经》42
返魂树:286
时代:
死者闻其香气乃活。
《十洲记》5
怀梦草:296
时代:汉武帝时
怀其叶,可知梦之吉凶。
《洞冥记》423
沙棠:299
时代:上古
木名,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山海经》42
灵芝:307
时代:上古
食之延年益寿
《西游记》219
灵寿:307
时代:上古
木名,作用不详
《山海经》42
枫木:321
时代:上古
蚩尤所弃其桎梏,化为枫木。
《山海经》42
柜格松:321
时代:上古
日月所出入之所。
《山海经》42
若木:325
时代:
即扶桑
《》
范林:327
时代:
即氾林
《》
明茎草:341
时代:
即洞冥草
《》
采华草:342
时代:
药名,服之通万里。
《汉唐地理书钞》195
采华树:343
时代:
即采华草
《》
服常树:343
时代:上古
树名,其上有三头人,作用不明
《山海经》42
空桑:358
时代:帝颛顼时
空心之桑树也
《吕氏春秋》224
建木:368
时代:上古
神木名,花实皆为神药
《山海经》42
屈轶:371
时代:黄帝时
草名,可入朝以指奸佞。
《玉函山房辑佚书》164
屈佚草:371
时代:
即屈轶
《》
始皇蒲:373
时代:秦
始皇曾用与系马
《说郛》420
胡芦枣:381
时代:古代
此枣比普通枣贵三倍
《夷坚三志》208
挂甲柏:383
时代:黄帝
传说是为黄帝挂甲之处
《古今图书集成》151
指佞草:383
时代:
即屈轶
《》
指星木:384
时代:汉武帝
星出之夜,以木指星,星则寻没也
《洞冥记》423
荒夫草:384
时代:
即(蓞去臼换缶)草
《》
荀草:384
时代:上古
草名,服之美人色
《山海经》42
柤稼(左木右匚内若):389
时代:上古
神木名,食其实,寿12000岁
《神异经》433
相思木:391
时代:战国时
传战国时夫妻相思而死化为此木
《述异记》319
相思草:391
时代:
即断肠草
《》
相思树:391
时代:春秋
夫妇二人死后相思所化。
《搜神记》529
迷(毂去车换禾):414
时代:上古
木名,佩之使人不迷
《山海经》42
活人草:421
时代:
即不死草
《》
洞冥草:423
时代:黄帝时
仙草名,可照见鬼物之形
《洞冥记》423
帝休:424
时代:上古
木名,食之可忘忧
《山海经》42
帝屋:425
时代:上古
木名,佩之可以御凶
《山海经》42
帝女桑:426
时代:上古
赤帝女成仙之桑树
《山海经》42
帝俊竹林:426
时代:上古
生竹,大可为舟
《山海经》42
神护:430
时代:
异草名,置之门,每夜叱人
《初学记》296
珠树:445
时代:上古
树名,生长珠玉之树。
《山海经》42
桐柏:446
时代:
山名,意未详
《书·禹贡》
桂林八树:446
时代:上古
八树而成林,言其大也。
《山海经》42
桃林:446
时代:上古
地名,生桃树,广三百里
《山海经》42
积石山桃:457
时代:上古
神桃,食之使人不老
《古钩沈》151
栾:465
时代:上古
神木名,言树花实皆为神药
《山海经》42
娑罗树:468
时代:
即月桂月桂
《》
冥灵:470
时代:战国
木名,以千岁为一年
《庄子》239
涕竹:475
时代:帝俊时
食之可以止疮疠。
《神异经》433
酒树:475
时代:
取其叶,数日可为美酒
《太平广记》89
(旋去方换王)树:491
时代:
盖不死神树之属。
《淮南子》518
琅鳎?92
时代:上古
神木名,其子似珠,有三头人守之。
《山海经》42
萐莆:492
时代:尧
草名,瑞草也,主于饮食清凉,驱杀虫蝇。
《太平御览》89
萐脯:492
时代:
即萐莆
《》
黄节:495
时代:春秋
木名,天旱祷雨多应
《枣林杂俎》
黄精:497
时代:古代
草药名,食之可成仙
《舆地纪胜》579
黄中李:497
时代:上古
李名,生于西王母处,实之益寿
《云仙杂记》
蛇衔:505
时代:
草名,治疮皆验。
《异苑》249
断肠草:517
时代:
草名,巨毒之物
《述异记》319
鹿畈荩?20
时代:宋
草名,可治疗伤折
《酉阳杂俎》258
隐身草:524
时代:
即翳形草
《》
第一章穿越先过语言关
一、夜禁制度
1.唐朝实行夜禁制度。以长安城为例,全城被横竖38条街道分割成110个坊,每个坊由坊墙包围。日落时分,街鼓响起,大约要分五波击鼓八百下,随后城门与坊门一同关闭。每个坊的街角有武侯铺,负责巡查。除每年上元节三天外,一般老百姓不能于日落后在街上合法行走。
2.冬夜五更三点,夏夜五更二点,第一声报晓鼓敲响,各条南北向大街上的鼓楼依次跟进。
3.王公贵戚三品以上大官的家,经制度特许,可以对着大街开门;一般人家的门都只能向着坊内开。
4.长安城的大街上没有商店,主要商业活动在东市与西市进行。东、西两市由市署管理,每天中午,两市各击市鼓三百下,然后开业。日落前七刻,敲锣三百下,然后歇业。另外在各坊内,也有自己的小型商业服务设施。
5.东市西侧紧邻的平康坊是长安城里最著名的红灯区。唐代没有官员不准嫖妓的规定。至于参加科举考试的文人,到平康坊探访红颜知己简直就是半官方的活动。
6.东市西北的崇仁坊是旅店集中地。
二、中古汉语
7.驿站在古代一直是官方,甚至军方机构专门用来接待公务人员的。在唐代,只有军务紧急报告、在京诸司须用、诸州急速大事须汇报、国事活动时各州的奉表祝贺、诸道租庸调附送驿务、在外科举人员进京应考、政府要员过往迎送、政府官员因公去世家口还乡照顾等十三种情况下,才能够动用驿站。而且,他们还要从主管机构领取凭证,方能凭证入住。
三、称呼
8.唐代一般人等对皇帝的当面称呼,较流行的有“圣人”、“主上”、“大家”(皇帝身边人用)等,传统的“陛下”也可以使用,但是“皇上”一词在唐代似乎是一个书面用语。
9.“哥哥”这个称呼,在唐代既指父亲,又指兄长。因此唐代对兄长的安全称呼是“阿兄”、“(排行)+兄”。
10.“大人”作为一个当面的口头称呼语,在唐代只用来呼父母,个别情况下可用来呼直系血亲尊长,绝不能用来称呼官员。同样地,“大哥”、“大姐”、“叔叔”、“阿姨”之类也不能随便用来称呼非亲属。
11.唐朝人称县令为“明府”,称中书舍人和门下省高官为“阁老”。
12.唐朝正式册立的皇太子会被称为“太子殿下”,被封王了的皇子一般被称为“大王”。皇子自称“儿”而不用“儿臣”。
13.“排行+郎/娘”的组合是唐代社会里对于男性与女性最普遍、最亲切的尊称。上至皇室,下到贱民,通行无阻。
14.与朋友关系足够亲密时,可用“姓+排行”称呼。
15.叫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比如子侄,可以直接叫名,当面说话时用“尔”、“汝”等。注意称呼奴婢时不用“奴才”,奴婢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