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龙旌兵车传> 九、将军立下了大功劳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九、将军立下了大功劳(2 / 2)

马元贽躺倒在谷堆里只觉得耳边一阵“吭哧吭哧”声响,好些个虫子在脸颊、身体周围快速爬行,立马觉得松快多了。

这群蝗虫少说也有数百万之众,而且个个都体长二寸,两根手指般粗壮。它们可不客气,暗夜里只听一片“咔擦咔擦”声,不到一刻,官道上的粮食踪影全无。村里的鸡、狗、牛、羊身上落满了蝗虫,被咬得四处乱奔,嚎叫声此起彼伏。蝗虫们不光吃完了稻谷,方圆五里之内青草、树叶……凡是能啃食的都被它们啃得净光,四周登成光秃秃一片。

四周的佃农们抱着脑袋、压低身子,躲避着蝗虫,四散奔逃。

压住马元贽的谷山被蝗虫吃光了,他立即腾身站起来,却惊奇的发现身边还躺着一人,仔细打量,正是光王李忱!

马元贽惊异非常,赶忙将他扶起。

李忱睁开双眼,只见无数绿色的蝗虫还在周围蹦跶。

马元贽躬身下拜道:“王爷让臣下好找呀,如何竟在此间?”

李忱忙把早先被刘老道如此这般装入布袋的事一一说了。

马元贽以手加额,道:“多亏刘神仙法力无边,解我劫难,王爷化作了蝗虫,才救我性命,两位恩同再造,真是杀身难报呀!”

那边厢,马元贽的亲兵押住了紫髯大汉、裴大娘和珍珠。珍珠也不哭喊,一个劲的扑打紫髯大汉,他俩又不好还手,只得轻轻推挡。

珍珠小姑娘见了李忱,马上跑过来一把死死抱住他的大腿。李忱与她一面之缘,印象颇深,顺势抱起她在怀里,忙说:“这几位是我的跟随,请将军放了吧!”

马元贽马上挥挥手。

裴大娘和紫髯大汉朝马元贽施礼称谢,也站到李忱身后。

-----------------------------

天色微明,马元贽聚拢队伍,搜索的前队来报告,刘丰庄全庄无一活口,死者近五百,而且只找到一具完整的尸身——刘从谏!他一身寿衣,直挺挺的躺在刘府大门前的瓦砾上。

点卯已毕,神策军列队等候。

待日头升起的时候,只见官道上从南边过来一列车队,旌旗招展,延绵十数里,煞是壮观。

那正是神策军的另外一支南去的部队,任务是剿杀魏博节度使埋伏的队伍,进到大云寺藏经洞抢夺刘丰庄的二十辆大车。

可现在,官道上驶过来的车子一百二十辆都不止!

大云寺,毁了。

神策军不光扑杀了魏博军的队伍、抢了刘从谏的大车,顺带将大云寺里劫掠一空。周边的老百姓更是一哄而上帮着劫抢财物、打杀僧侣。铜铸的弥勒殿被一夜之间被拆毁、架起柴火熔掉,弥勒佛玉像被砸了个粉粉碎……寺里的和尚、僧兵……尽皆做猢狲状散去。

刘丰庄二十辆大车除两辆装的是衣物、首饰之类,其余十八辆车装的都是粟米。打开仔细观瞧,粟米间夹杂着细小的金豆子,不注意看与黄灿灿的粟米是一个模样……

刘丰庄堂名“如流”,本取大道如奔涌的江河,不可阻挡之意。也暗和着刘家第三代“从”字辈的名字,从善如流、从谏如流……。谁料想,现如今倒是金财如流水、人命如流水,一去不能复返了。

---------------------------

神策军整肃队伍,高举五色飞龙旗帜,拉着大车,在一片朝霞中往长安进发。

一夜战事,神策军无一伤亡,马元贽拢共聚敛亿万贯之巨!

渭南的老百姓都上了官道,过年也没有如此热闹,他们朝神策军高喊、欢呼,大家看热闹、凑热闹也是热闹的一部分。

等到正中午,官道以及附近的田地里,夜间啃吃稻谷的黑压压一片蝗虫,吃饱后本来都落在地上不再飞动,忽然之间,蝗虫们纷纷化作一枚一枚"开元通宝",周圆五里内,田野里、坑洼处、道路上,铜钱遍地……老百姓们将妇携雏、拖篮带筐忙了个不亦乐乎……

---------------------------

马元贽只带十几辆大车回京,不提光王踪迹,其他节度使派兵进入京畿之事也绝口不说,只报奏:长安大火都是昭义军刘从谏变卖田产,筹措军费,准备暗中造反,引发内讧而起……大云寺资助反叛,接济银钱,大逆不道……神策军剿灭叛逆,大获全胜。

平白的多了两年的国家收入呀!再加上没收大云寺、刘丰庄的田地,朝廷府库一时充盈。见了黄橙橙、亮灿灿的金子,宰相李德裕喜笑颜开。

武宗皇帝本来就对当时佛寺壮大,妨害国家有诸多不满,今毁了百年珈蓝,李德裕等朝臣暗喜,赵归真更是拍掌,皇帝于是也懒得追究,后来干脆赐给马元贽五色飞龙旗,让他便宜行事。

神策军论功行赏,第一头等功劳算在马元辉头上,说他最先侦知叛军阴谋,赴敌身死,朝廷追封为安国侯,以国礼厚葬。

刘从谏的尸身,本来被附近好心村民们草草掩埋了,朝廷紧急诏令,又被挖出来,拖往长安街市暴尸三日。

刘稹回到军中,听说渭南阖家被灭、叔父暴尸长安,怒火填膺,集结昭义军队伍准备扯旗造反了。

朝廷与他自有一番恶战,这是后话。

---------------------------

唐朝刘丰庄的遗迹现在陕西省渭南市一个叫丰荫村的所在,而今已是高楼林立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此地曾出土过半块颜体的“流”字汉白玉残碑,文史、考古专家们一时为原文到底是“上流”还是“下流”争论得面红耳赤!后来残碑也竟“流”…失了;大云寺晚唐时期被毁之后,不销半年功夫,连砖头瓦块都被周围老百姓搬了个精光。时到如今,渭南兰坡山附近只空留下如“寺前村”、“寺后村”、“大寺村”等历史地名。

诸君想去追根索源,凭吊故事?

毛都找不到一根!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