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六十二章 美文共赏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二章 美文共赏(1 / 1)

 我从20世纪70年代的第一年就开始张爱玲的作品,那时候我在农村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有一个同屋的老三届收藏着张爱玲的一些作品,我们在劳累以后就偷偷地着张爱玲的作品其实那个时候,我们都还是个黄毛丫头,不谙世事,也只是泛泛的,谈不上什么“张迷”只是惊叹于张爱玲的用笔之精准,用心之深刻,或者一个字,就是“毒”还有,在的技术上,感觉她确实是有很高很深的水平那时候,张爱玲的影响对我没有什么感知,那是因为自己是一个浅疏的笨拙的不懂事的黄毛丫头的原因,所以感召力精神力都不如现在来得那么贴切年代年代又有机会接触了张爱玲的一些作品,直至跨世纪的今天又有大量的时间以及上杭书馆大量的库藏资料使我有了要去重温张爱玲要去研究张爱玲的意愿

现在的感觉是读张爱玲,需得用灵魂去读的

我们一起来读张爱玲,读她的生命之旅灵魂独唱,不知能否触摸到她生命的律动;而当你进入张爱玲的“人生传奇”中,不知你能否领略一片神奇的绿地,一抹异彩的晚霞,一道瑰丽的五彩虹,一曲高山流水般悠长而又清绝的骊歌......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诗比喻张爱玲是再恰当不过多了

读不透的张爱玲,如同一团谜,一片雾,一段发生与现代中国的人间“传奇”

两炉香之后,张爱玲便一夜成名于大街小巷

张爱玲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优秀的,其质量都是上乘的,但也有两部作品除外,这两部作品都没有完成,在杂志上连载了一半就终止了,当时的说法是“腰斩”了按照我们现在的戏语是“太监”了,我们行里人就用字母代替一下“T.J”了,大家都知道了”代日新月异,词汇的运用也可谓日新月异啊

两部作品中一部《创世纪》估计没有多少人看到过,另一部《连环套》却是大大的有名,一是因为它的人物背景是炎樱在香港经商的一个熟人,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傅雷曾经严厉地批评过这部历年编选张爱玲作品集的时候都不会拉下这篇《连环套》文章因为这篇文章里面有一段历史佳话,这一段历史佳话里面有傅雷的名气正气爱之切切的评论指正,同时也有张爱玲的傲气飞扬姿气对自己的文章爱之切切的强有力的辩驳

自1944年起,张爱玲在柯灵任编辑的《万象》杂志上开始发表了她的第一篇长篇《连环套》,此前她已在这本杂志上发表过她的中篇《心经》,此次刊载轻车熟路,顺利异常

以连载的方式刊出,然而只写了四期就遭到了“迅雷”的批评傅雷的批判文章叫《触及了鲜血淋漓的现实》

迅雷就是傅雷的笔名,傅雷撰写此文的目的,完全是出于爱护张爱玲,消她能保持高水准的创作,而不要游戏文字,以才华炫人,以免以一等的能力永远只屈居做二等作家不用说,这篇批评文章的触机就是《连环套》在这些评价中,我们看到了这位以翻译巴尔扎克而闻名的大翻译家的极高的理论修养和严谨负责的批评态度,他把张爱玲的作品放到了一个最为严厉的文学标准之下进行考核,因为张爱玲当时的文学成就已经是一个奇妓,傅雷对她寄予了极大的消

但是《连环套》这件作品令傅雷失望,因为傅雷觉得“《金锁记》的作者是没有理由往后退的”多么可爱可敬的文学前辈啊多么爱之切切的舔犊之情!

年轻的张爱玲对于来得太快的成功准备不足,在如潮的好评面前,她完全陶醉了

由于成功来得太快,张爱玲小看了创作的严肃性与艰苦性,逞才炫技,随意挥洒,用她得心应手的语言技巧当成惟一的依恃,结构和风格都不讲究,合理性也不去计较了在张爱玲自己看来,凭自己的名气和炫人的才华,不论写出什么,读者都会接受的

在大错特错的心理遮盖下,她看到了傅雷的书评,由于用的是“迅雷”没有引起张爱玲的注意,她也没有接受傅雷的意见,还写了一篇《自己的文章》来反击辩驳迅雷她在文章中说:

“我发现许多作品里力的成分大于美的成分ˇ是快乐的,美却是悲哀的,两者不能独立存在“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一首悲哀的诗,然而它的人生态度又是何等的肯定我不喜欢壮烈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

“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剧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角,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陪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

这也是我特喜欢的一段张爱玲关于“悲壮苍凉”的诠释,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张爱玲对于自己的悲壮与苍凉对她来说是“一首悲哀的诗”是“她的人生葱绿配桃红的一种参差的对照”,更是将她自己的美挥洒得更加淋漓尽致

如果当时她知道“迅雷”就是大名鼎鼎的傅雷时,不知道张爱玲的自我感觉还是不是那么良好??后来有记载证明她与傅雷后期也成为了好朋友

这是一段文学史上的佳话,是人们不可忘却的名人与名人之间文人与文人之间的星光闪烁今天花了一些时间重提这段佳话是为了怀念伟大的评论家翻译家傅雷先生,也是怀念张爱玲在那些青春飞扬才华傲姿的短暂的时光里的精彩人生

大约是1944年秋冬或者更晚一点,张爱玲出版了她的散文集《流言》,也是她的第一本散文集,也是她在国内出版的最后一部散文集我喜欢读她的散文集,喜欢读她所有的散文,读到这些散文时就如同在沙滩上捡取一颗颗的珍珠,如同在欣赏一段沁人心脾的音乐,如同在饥渴的沙漠里得饮一杯清泉,如同欣赏一幅宁静的画卷,如同心灵忧伤幽美的共鸣,如同细细耳语的一句姐妹情深,如同……

朋友们,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读张爱玲的散文这绝对是一种享受……

《流言》收录了她于此前完成的几乎所有散文作品,其中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被人津津乐道,而更多的人则是从中发现了真的张爱玲,从身世到形象,从才华到学识,张爱玲用《流言》向世人呈现了一个有着独特个性和艺术家气质的年轻女作家

《童言无忌》《私语》两篇散文,是张爱玲用来回顾自己成长的文章,不够系统,基本上是信笔所至,想到哪儿写到哪儿除了这两篇之外,《谈跳舞》《谈音乐》中也涉及了自己中学和大学的一部分生活

《烬余录》是张爱玲在香港上大学时专门写香港战事时她的所见所闻所思,结尾有这段名句:“时代的车轰轰地往前开我们坐在车上,经过的也许不过是几条熟悉的街衢,可是在漫天的火光中也有惊心动魄就可惜我们只顾忙着在一瞥即逝的店铺的橱窗里找寻我们自己的影子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