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六十六章 张爱玲的“金锁记”的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十六章 张爱玲的“金锁记”的记忆(1 / 1)

 在这些精金美玉般的文字中,最受读者喜爱的,评价最高的除了《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那就要属《金锁记》了《金锁记》也是张爱玲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这部给我们的最大的启示就是:女性不仅受到来自外界的封建势力的摧残,也受到自身“原罪意识”的精神摧残

如果说,鲁迅的《狂人日记》是通过一个狂人的“痴语”控诉了崩溃的社会“吃人”的本质,那么张爱玲的《金锁记》则是通过女主人公曹七巧非人性非女性的扭曲,揭露了几千年历史积压在女性身上经济桎梏的沉重也即在此意义上,才有了我国伟大的评论家傅雷把《金锁记》与《狂人日记》相提并论的含义

二十几年后,张爱玲在美国又将它改成为长篇《怨女》,在美国张爱玲又用英文改成《北地胭脂》,这是张爱玲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此可见张爱玲对它的偏爱

大约是在1944年年初,24岁的张爱玲完成了她一生中最完美的杰作《金锁记》,美国人夏志清(美籍华裔)现代最有名的文学理论家夏志清教授称之《金锁记》:“据我看来,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所以夏志清在《中国近代史》中对它的评价就更高的吓人夏志清认为:“写女人的何其多艾但几乎从未有见过一个这样的中国作家,能够将一种女性的心理渲染到如此令人战粟的程度,这就是《金锁记》”

文学评论家傅雷虽然批评过张爱玲的其他,但是对《金锁记》却是高度地毫无濒地赞美着,对张爱玲的艺术技巧进行了实是的高度的评价,肯定了《金锁记》一文,认为它是“张女士截止目前为止的最完满之作”,称它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金锁记》篇幅并不长,不到26000字,但它却写尽了曹七巧的一生不仅曹七巧,甚至她的女儿,她的儿子,他们的一生,也无不“结束”在了这26000字里

《金锁记》简介:

用的是回忆性的调子,沧海田,物是人非,千年的月亮默默如初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有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望,再好看的月亮也不免带点凄凉”

这段是《金锁记》这篇的开头,也是张爱玲的最有名的一段描写月亮的有名段落,喜欢张爱玲的人恐怕都知道这段名段“些日子看到电视剧《王贵与安娜》也偷袭了张爱玲的这段名段开超不知道的人以为是作者的高明,我一看就知道这是作者借袭了张爱玲的这段名段来开始了《王贵与安娜》的剧情在以后的文章里,我也看到我们的文学前辈柯灵也借用过这段开始了他自己的自传想必想抒情的想抒发月亮的想抒发情怀的想抒发光阴的人都不免要借袭用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段名句子♀段名言经久不衰,生命力长至70年之久以后还会继续着它的魅力

这是《金锁记》开头的一段,轻描淡写呵成了一片苍凉的气氛,同为没落贵族之后的张爱玲,自己也被罩在这片苍凉气氛中难以摆脱,这从她的一生的遭际中可以想见

从曹七巧结婚5年后开始讲起:

时间:辛亥革命已经好几年,满清覆灭,汉人光复统治,满清遗老四散

地点:上衡界姜公馆里,姜老太爷曾为清朝高官,已经去世(其实这位姜老太爷就是李鸿章的原型)公馆里住着姜老太太和三个儿子全家及佣人们,一大家子全靠遗产生活二儿子是个患骨痨病的残废人,终年卧床,曹七巧就嫁给了这个残废人做二房

曹七巧原是乡下开麻油店的小户人家的女儿,由于她的父亲,她的哥嫂贪恋钱财,贪图荣华富贵想攀高枝,把她嫁到上海,被迫嫁进这家门户高贵的姜家,做了姜家的二奶奶而断送了她一生的幸福

虽然起初她还生了一男一女,但她的丈夫完全瘫在床上病入膏肓,她没有正常人的生活,守着活寡,为了满足金钱的欲望,她忍受下来,带上黄金的枷锁↓常的情欲得不到发泄,她变态了

自己不幸,就迁怒于人,曹七巧恨透了丈夫,恨透了姜家,更恨透了自己势力的哥哥嫂嫂,恨透了一切正骋福的人

她撺掇婆婆赶快嫁出小姑子,等丈夫死后好分一笔财产她正年轻,需要肉体的爱,她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小叔子姜季泽是唯一有望满足她情欲的人,她千方百计靠近刚刚娶妻的小叔子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