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0三章 张爱玲的“情切切”的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0三章 张爱玲的“情切切”的记忆(1 / 2)

 张爱玲在上红贺抗日战争胜利的鞭炮声中,静默了几日,自从上次胡兰成从武汉回来自己和她谈了他与汉阳医院周训德之事时,她的心中已有小隙面对胡兰成的冠冕堂皇自鸣得意的妻妾行为,她没有办法完完全全的默然,她是一个现代的独立的女子,她不是传统妇德治下的小周,就是做妾也默然接受,她的头脑中从来没有妻妾共处的念头爱,永远是两个人的事情,三个人共处就不再是爱了,而是占有轻薄与不珍重

此时,她被小周的事情弄得心神不宁,这也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爱玲的内心里被这个事实重重地刺伤了说到底,她是不能接受多妻主义她要求完整的真诚的爱,别人可以是别人的事情,她可以理解,但是她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正是后来她与胡兰成最终分手的重要原因♀是后话ee

“有了爱的婚姻往往是痛苦的”这是张爱玲在自己的作品《心经》里的内心独白但是她不愿意就这件事说什么,张爱玲的性情向来不喜欢为零零碎碎的小事伤了大事体,况且她与胡兰成也是新婚不久,也是刚刚又相聚了两个月,必不会为这类小龌龊伤了夫妻感情然而她又不甘心完全隐藏自己的不满,就像上次说了姑姑单位的外国人要和她相好的事情,说过以后,她心里亦多少可以得到一些平衡

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对于效果,张爱玲很久以前作为旁观者时就有很清醒的普遍的认识她在她的作品《借银灯》就这样写道:“丈夫在外面有越轨行为,他的妻子是否有权利学他的榜样?摩登女子固然公开反对片面的贞操,即是旧式的中国太太们对于这个问题也不陌生为了点小事吃了醋,她们就恐吓丈夫说要采取这种报复手段可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总是拿它当笑话看待”

胡兰成也果然如此,知道她也只是说说而已,所以也没有真放在心上其实,这恰好是给她对小周之事的沉默做了解释,她不是不妒忌,没有脾气,只是尽量忍住而已

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政治生涯也历来没有过高的兴致,从某个意义上讲,她反倒消胡兰成能够脱离政治,清清白白做人,顺其本性习文弄字,强似他在宦海中被动浮沉胡兰成,他掉进了晚节不复的深渊,这是他的咎由自然而张爱玲,却是糊里糊涂桥胡兰成的衣角跌下去,所幸,跌得还不算深

这时候的她,还是的着逃亡中的胡兰成,是否安全,是否带足了钱挂念之情还是可以相见的

9月里,是上嘿见的艳阳天,人人都在喜庆太平的重临,张爱玲的心情却是暗淡的:今后的所有的事,都是未知的

这期间,张爱玲只是在家中悉心修改电影剧本,并开始构思她的其他的长篇,很少参加社会活动

正当胡兰成与范秀美在远山僻野中享受男欢女爱的时候,张爱玲却在上海的爱丁顿公寓里思念着胡兰成,并为他的安嘻日地提心吊胆

张爱玲身在上海,心里却一直牵挂着落难他方生死未知的胡兰成,张爱玲此时已经有半年没有见到胡兰成了,在这逃亡期间,斯家老四斯颂远经常去上很生意,胡兰成给他带过一封长信给张爱玲,就算是报平安吧,但是文字晦涩难知详情

“乡下现在连我也过不惯了”胡兰成在信里写道,情绪很沮丧的样子

张爱玲对姑姑说:“胡兰成在乡下闷得要发神经病了”

姑姑皱起眉头:“又何至于这样?”

等到斯颂远再次送信来给张爱玲说:“乡下多一张陌生的面孔,就会引起注意,为了安全,我们已经把胡兰成送到温州亲戚家里去了”

在这期间,母亲也有信来,说她已经离开了印度,本来想回国,可是又在马来西亚耽搁下来∨爱玲去信告诉母亲,自己没有去港大复学,还是想继续写作母亲回信骂她“井底之蛙”

姑姑倒也不赞成张爱玲出国去读学位∨爱玲只是把留学当做最后的一条出路≯下看英国正在战后恢复中,情况不大好,不宜去,去美国就更没有什么把握了

她还是决定稳扎稳打,在家里给国外报刊投稿,但是总摸不着门路

这时候的张爱玲还去了美丽园一趟,看看胡兰成家中有什么情况,她对青芸说:“我看他信上非撑急,没耐心”说着,竟然流下泪来

青芸沉默片刻,说:“他没耐心起来就没耐心,可是有耐心的时候也是非常有耐心的呀!”

日子还是这样的一天一天的过去,张爱玲除了想在创作上闯出一条路来的苦闷以外,她终日足不出户

等到斯家老四斯颂远再次来到上海,提起胡兰成,张爱玲又流下了眼泪

斯颂远说:“想念得很吗?可以去看他一次”

张爱玲只是淡淡地一笑,把话题岔开了

可是过了一会儿,又说到胡兰成,斯颂远忽然不经意地说:“听他说话,倒是想起小周的时候多”

张爱玲“哦”了一声,没动声色

是艾她自己一直没有问小周究竟怎么样了,但是她的头脑忽然有了一个想法:决定要去找胡兰成,当面问一问胡兰成,究竟想怎么样?选择小周还是选择我??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