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五一章 张爱玲的“异国之恋”的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五一章 张爱玲的“异国之恋”的记忆(2 / 2)

“不,爱玲没想到你的文章写得那么漂亮文笔又是如此优美”赖雅读后,大赞她的文笔后认真地说

“我读你的《秧歌》或是《粉泪》,就好像看电影,里面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

“可是……”张爱玲似乎有些不信

“可是政治观点和艺术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张爱玲从他的眼里读到的是真诚

张爱玲微笑着告诉赖雅说:“我以前写过剧本”

“真的?那为什么不再写起来呢?”赖雅不遗余力地赞美她说:“你很适合做编剧,你编的电影一定很好看”

张爱玲的心又活起来,犹豫地说:“其实也不是没有机会,我的朋友宋淇,在香港电影懋业公司做制片部主任,他说可以代我接洽到剧本业务的”

“很好啊我可以在这方面给你一些建议和经验”

她不禁笑了现在她已经很了解他了,他聪明,然而头脑简单,轻信人言,总消能够给予别人帮助,自己付出比得到更快乐;他有非凡的灵感与领悟能力,性格中充满戏剧感,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而缺乏生活的计划,是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童;他说张爱玲是从戏剧里走出来的人物,然而他自己,才更像是一个从童话里走出来的人――圣诞老人

他们在道边的一块大石头上坐了下来赖雅开始给张爱玲讲他人生中的一些奇闻轶事和早年的一些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爱玲听得津津有味,浑然不觉夜幕降临归来的路上,天寒路滑,赖雅轻轻地握着张爱玲的手,怕她滑倒∨爱玲觉得有一股暖流流过心间她觉得干涸的心田正被一种春的甘露滋润着

雪地上,留下了两串深深浅浅的脚蝇一直伸向远方……

到了4月底,天气渐渐转暖∨爱玲与赖雅的关系也开始越来越亲密不久,他们便开始完全单独往来因为赖雅的风趣幽默,赖雅的宽厚仁慈,张爱玲心头那种苦旅天涯的愁苦情节也开始越来越淡了〕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他们常常在晚饭后携手去散步,谈话的中心也渐渐地转到了中国方面

比如谈话的主题转向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政治著作,甚至包括共产主义和**产主义的敏感话题,他们也屡屡提到他们并不想以说服对方为最终目的只是把对方看成最值得信赖的人

张爱玲虽然写过“反gong”,但那中间谋生的考虑大于政治立超她对于政治是很淡漠的,现在听“左倾”的赖雅谈共产主义,她并不觉得有什么抵触,而只是觉得他的经验见识与随意性格能给人不少快乐,能帮助她纾解心头之郁在交谈过程中,尽管他们之间有这么多的不同,但他们发现彼此越来越投缘了

赖雅也常常到张爱玲的工作室对她的新作《粉泪》的结构给以建议和指导性意见赖雅对于《粉泪》的赞誉说,那不是,简直就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剧本

这时的赖雅,他还并不了解这位年轻的女子在中国时曾有怎样的声名和荣彩,然而文章字里行间以及张爱玲举手投足所散发出的一种共同情调――上洪调着实扼住了他,令他目夺神给,震惊到窒息

看到太美好的事物,往往会使人感到害怕,一种面对真神的恐惧

张爱玲看着茫茫的雪野,穿过他的眼睛看向他的身后,仿佛要找出他的雪橇藏在哪里,还有那只拉雪橇的麋鹿

赖雅仿佛读出了她的思想,摊开手做一个无奈的表情,说:“对不起,亲爱的小姑娘,我把你的礼物忘在袋子里,袋子忘在南极了”

她再次扬声大笑起来ˇ声震落了树上的积雪,这次轮到松鼠被惊吓了

这个冬天,他们一起在张爱玲工作室的火炉边上读书聊天,张爱玲的孤独的心在这柴火边的相聚中一点点温暖起来早在中学时期,她就在校刊上发表过《心愿》一文,“如果我能活到白发苍苍的老年,我将在炉边宁静的睡梦中,寻找早年我熟悉的穿过绿色梅树林的小径”

如今这情形,就好像心愿提前完成――她虽然还年轻,炉边的人倒已经老了

像这样与赖雅聚在柴火边聊天的情形,也是她的《留情》里出现过的场景:

“小小的一个火盆,雪白的灰里窝着红炭炭起初是树木,后来死了,现在,身子里通过红隐隐的火,又活过来,然而,活着就快成灰了它第一生命是青绿色的,第二个生命是暗红的”

赖雅便是那伐倒了的参天大树,他的生命已经由青绿色时代走到暗红,虽然活着,然而就快成灰了

张爱玲的心里充满了悲悯她没有赶上他的青绿色时代,她思忖着是不是守着他由暗红到灰白

而赖雅的心里,则更是悲哀――东方女子本来就不显年龄,张爱玲在他的眼中,简直就是个羽毛未丰的雏燕赖雅第一次为自己的年龄产生了巨大的遗憾,简直觉得此生虚度,怎么好日子刚开始,自己倒已经老了呢?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