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六一章 张爱玲的“重逢炎樱”的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一章 张爱玲的“重逢炎樱”的记忆(1 / 1)

 1959年12月中旬,炎樱曾经给张爱玲来过一封信,对《北地胭脂》未能被出版商接受出版而深表同情(原名《粉泪》由《金锁记》改编)而这一点,炎育是触及到张爱玲心灵的痛楚∨爱玲一向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信心,然而,来到美国之后,大多作品遭到不断的退稿,不免有些灰心↓如唐人韩愈所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961年3月,炎樱又突然来信了,说近期来访♀是一件很令张爱玲兴奋高兴的事情♀个鬼精灵一般的小个子女人,还在1959年的时候就宣布要来旧金山,因为炎樱结婚后去日本旅游时会路过旧金山这里,还听炎樱说自己嫁得不错∽樱说来的那天,让张爱玲夫妇等了一个下午,也没有见到人影,让张爱玲很是盼望了一阵子原来,炎樱却爽约改变了计划,直接去了日本让张爱玲空欢喜一秤g

这一次,到了1961年3月这次,炎樱再次来信通知说,她已经在从日本返回的路上了,消这一次能在返回的路上经过美国旧金山来拜访张爱玲夫妇

张爱玲自然是欣喜万分,更是又兴奋了一天到了这一天,可是,左等右等都不见身影,是不是又像上次一样让人失望?正要为他们的无影无踪感到焦急扫兴的时候,忽然想打个电话询问航空公司时刻表了解一下航班是不是误点

这时候,就在张爱玲简直要失去耐心时,门铃响起,她冲过去开门,只见炎樱像天使般一样从天而降,降临在张爱玲公寓门口的石阶上,又像旋风一样卷进来∨爱玲惊喜万分,拉住炎樱戏称炎樱说:“你真是从天而降!”

炎樱还是那样的乐天派,说话的幽默快乐一如昔日没有变,她精力充沛;永远是那样乐观和精神饱满;讲起话来比喻连天,还是那样手舞足蹈;还是旋风一样的来,又旋风一样的走了她给张爱玲夫妇带来了许多的欢乐∨爱玲觉得,炎樱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像是一眼轻快活泼的流泉,让人痛饮后而身心舒畅

不过,这一次是两个人的最后一次见面♀是所有“张学”研究者和我们张迷所知道的两个人的最后一次见面

――怎么回事??

本是可以持续终身的友谊,为何戛然而止??

这次见面的情形,从张爱玲早就完成的却拖延不肯发表的遗作《同学少年都不贱》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点端倪当然不是报告文学,不可以太生搬硬套,然而《同学少年都不贱》里的主人公恩娟就是炎樱的化身,而赵珏就是张爱玲的投影,这是所有“张学”研究者们一致公认的两个人的化身

《同学少年都不贱》讲的是两位女孩,恩娟赵珏之间的情谊沧桑故事开端于两人在上海重逢叙当年恩娟嫁了位犹太人汴?李外,后来移民美国华盛顿,汴?李外成为第一位入阁移民,赵珏则境遇不如恩娟因是多年后重逢,两人相对当年平等的身世,便见出高低或者这正是取名《同学少年都不贱》的深意≡语间充满张爱玲式一贯的讥诮,人物刻画鲜明情节铺叙细腻,在轻快的故事节奏里,透着对人生变化无常的沧桑凄凉感

《同学少年都不贱》里面有恩娟探访赵珏的一段描写,这段描写当然就是以这次在旧金山炎樱探访张爱玲为素材的

炎逾时候已经是阔太太了!

而张爱玲还在为生存挣扎着!

我们也不知炎樱在这次会面中曾经在什么地方挫伤了张爱玲

《同学少年都不贱》这个书名,其中的“贱”从书中的含义来讲是指在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等各个方面比别人差比别人低了一个档次的意思――“都不贱”就是:谁也不比谁差

生活走过万水千山,其实最终沉淀到心底的,是一种粗糙的痛感,深藏不露,在特殊的场景才跳出来刺人的眼,在同学得意两相忘的时候才疼痛♀是晚来的心境,每一个从同学少年的年纪里走过来,渐老去的人,都绕不过逃不过的心境,如此这般,才有偶尔的一丝看不见的惆怅

《同学少年都不贱》所淡淡刻画的那种粗糙,爱了又不点破,欲说还休时最是动人

我们来回味一下关于恩娟探访赵珏的一幕,描写的如此生动细致:

“那天中午,公寓门上极轻的‘剥啄’两声她开门一看,眼前一亮,恩娟穿着件艳绿的连衫裙,翩然走进来,笑着搂了她一下名牌服装就是这样,通体熨帖,毫不使人觉得这个颜色四五十岁的人穿着是否太娇了看看也至多三十几岁,不过像美国多数的阔人,晒成深浓的日光色,面颊像姜黄的皮制品恩娟的头发极简单的朝里卷

赵珏还没有开口,恩娟见她脸上惊艳的神气,先自笑了

赵珏笑道:‘你跟从前重庆回来的时候完全一样’显然没有再胖过

……

‘此地不用开车,就可以走了去饭馆只有一家好的’赵珏说:‘也都是冷盆挤得不得了,要排队等着’

让现在的恩娟排长龙?赵珏心里想想都发毛

‘所以我昨天晚上到那里买了些回来,也许你愿意马马虎虎就在家里吃饭’赵珏说

恩娟当然表示同意

公寓有现成的家具,一张八角橡木桌倒像是个古董,沉重的石瓶形独脚柱,擦得黄澄澄的,只是桌面有裂痕≡珏不喜欢用桌布,放倒一只大圆镜子做桌面,大小正合式↓中铺一窄条印花细麻布,芥末黄底子上印了一只橙红的鱼……

她从冰箱里搬出装拼盘的长瓷盘,搁在那条红鱼图案上◇山芋沙拉也是那家买的,还是原来的纸盒,没有装碗免得恩娟对她的手艺没有信心又倒了两杯葡萄牙雪瑞酒,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主人住的公寓里,家具因陋就简,陈旧的餐桌没有桌布,只放了一面大圆镜做桌面吃饭时,恩娟看了一眼,见镜面纤尘不染,方拿起刀叉”

身份的不同,在这样的细微处,张爱玲也能描述显现的如此精细!

曾在台湾“张学”专家水晶教授的文章里看到,张爱玲的起居室犹如雪洞一般,墙上没有任何装饰品和照片,也是纤尘不染,桌面如镜,且没有桌布,刀叉便只是直接摆在桌子上――由此也可以看到文章里多多少少有张爱玲自传的影子

事实上,张爱玲的大多是依据真实生活而升华的,她自己的她朋友的家人的亲戚的甚至祖宗的故事,如大珠小珠落玉盘一般散掷在她的各种作品中,仿佛星子落到井里,恍惚听得见响声

再比如,《同学少年都不贱》里,恩娟和赵珏是从小到大的密友,然而如今贫富悬殊,恩娟对赵珏的说话总有一种敷衍的态度,似乎不信任∨爱玲在这里愤愤地发出了“人穷了就随便说句话都要找铺保”的感叹,这是她一贯的犀利,而更见苍凉文章最后写道“那云泥之感还是当头一棒,够她受的”,这种感受应该是凭心而论的

里,张爱玲的这种不无抒愤之语,是不是就是在这时候恩娟(炎樱)挫伤过赵珏(张爱玲)那敏感的心

这部手稿写完以后,张爱玲很早就寄给了在美国的她的恩师夏志清教授,却又嘱咐他不要急着发表,谁知这一搁便是数年,结果变成了“遗作”

我想:炎樱倒不一定是“一阔脸就变”的人,而是她无心的流露,伤害了过于脆弱敏感的张爱玲

我猜有两个原因张爱玲嘱咐夏志清不急着发表:一个原因是作品擎到的人名很多,却都是一笔带过,似乎在起笔之初本来就有个宏大的计划的可是写下来,却终究静不下来,于是仓促完稿∨爱玲说过自己写是擅长写详细大纲的,《同学少年都不贱》很可能就是由一部详细大纲连缀而成;第二个原因则是因为顾虑炎樱的感受,写的时候信马由缰,只图创作快感,写完后却又觉得抱歉,毕竟的相关的人看到了会有所感触,特别的的还是怕炎樱看后的感受因此踟蹰着不急发表

张爱玲曾经说过:“写,是为自己制造愁烦……刚刚吃力地越过了阻碍,正可以顺流而下,放手写去,故事已经完了♀又是不由得我自己做主的”

《同学少年都不贱》便很有这种感觉,故事刚出来,就已经完了

然而影响却如此深远的

这次与炎樱见面显然给了张爱玲很大的刺激,便不是“云泥之感”,也多少有点“当头一棒”的意味,这是不是促使她终于下定了再次返回香港的决心??是不是刺激着她回去寻找自己失去的威风,重振山河??

张爱玲这时候已经入了美国籍,多少有了一些稳定之感,也积聚了一些元气,也不再那么害怕动荡了∏不是该走出去拼搏一把了

炎樱的到来很快就到了又要分手的时间了♀次是她们的最后一次见面珠联璧合的一对朋友,就这样被世俗的潮水冲散了,想想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可是自从炎舆后,张爱玲与赖雅平静的生活下蕴藏着一种不平静的暗涌

注:明天俺又要远行,节如果不能如期更新,请朋友们给予谅解俺远行回来后,俺会在最快的时间给予更新♀里左友们愉快,再次谢谢朋友们的长期支持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