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女生耽美>研究我喜欢的张爱玲> 第一六四章 张爱玲的“花莲行”的记忆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六四章 张爱玲的“花莲行”的记忆(2 / 2)

因为久违了的矜贵的感觉使张爱玲意兴飞扬,神清气爽,又因为她身形清瘦,又因为张爱玲涅年轻,衣着时髦,已经41岁的张爱玲居然被王桢和家的邻居当成了是王桢和的女朋友,我们现在看来这个视觉上的误差确实有点大那一年,王桢和是台湾大学的二年级学生,只有20岁听到邻居这样议论自己与张爱玲,王桢和心里美滋滋的,这种美滋滋的感觉一直伴随了他的一生

在王桢和的眼里,张爱玲是一个爱美的女性,非尝意兵自己每天晚上睡觉前她都会在自己的脸上擦各种水,擦各种不知叫什么的脂粉,用一张张卫生纸擦啊抹的□桢和的母亲看见告诉王桢和,好奇地说:“擦的不知是什么东西”此外,拍照片之前,张爱玲她会花一个多钟头的时间化妆

在王桢和家,张爱玲与王桢和谈了许多关于文学方面的话题∨爱玲对王桢和的创作提出了她自己的看法,让王桢和感到受益匪浅

张爱玲这时候也谈到她的丈夫赖雅;谈到美国电影界和戏剧界里一些她所知道的内幕;谈到胡适,对胡适表示的敬佩之情溢于言表;也谈到李丽华,李丽华的美丽留给她的深刻印象让她念念不忘

离开花莲市时,张爱玲坚持送礼物给王桢和的舅舅,因为这次花莲市之行的许多活动都是王桢和的舅舅帮忙给安排的问王桢和买什么好

王桢和说:“我舅舅不缺什么东西”

张爱玲又来了幽默感,用英语说:“一个全能的人,是很难买礼物的”最后张爱玲买了一支钢笔送给了对方,这支笔后来到了王桢和手上

花莲之行,在张爱玲,是奇异的感受;而在王桢和,更如梦寐一般

此行张爱玲是低调而来直到临走时,才有一个晚报记者抓到了线索,在报上发了一条短消息,里面只有张爱玲一句话:“来台湾是拜访亲戚的”后来,随行人员都笑王桢和:“那名亲戚就是你”

王桢和自称,一生有三件事受到张爱玲的“强烈的影响”♀三件事,其实都是微末小事

第一件,是说国语要标准∨爱玲对他说:“你们福建人f音与h音好像分不清”王桢和自此遇到这两个声母发音时,都非场心

第二件,是王桢和以前把“噱头”说成是“剧头”∨爱玲委婉地提醒他:“噱头,上海人念‘xue头’”□桢和此后,凡是对不知发音的字,都要先查字典再说绝不臆想臆念

第三件,是他们在看山地人喝酒时,王桢和说了一句:“他们表情很忧郁”张爱玲没有听懂□桢和就改用英语说“sad”∨爱玲笑笑说:“你讲话很文艺腔”自此,王桢和讲话,就务求去掉这类文艺腔

这三件小事,看得出张爱玲的率真无羁,也看得出张爱玲在王桢和心目中的分量

按照原定计划,除了花莲市之外,张爱玲还要参观其他几个地方:台东屏东,还要搭乘金马号到高雄去,之后再回台北,在屏东她还打算参观当地有名的矮人祭直到这时,张爱玲的台湾之行的色彩仍然是明朗而轻快的,可是接下来的一个电话却给她快乐的旅程涂抹上了浓郁的灰色

然而,就在他们刚刚抵达台东的时候,刚一下车,车站站长就找到他们,说台北美新署署长麦卡锡正在找他们,打电话过来,让张爱玲立即与他们联络

张爱玲的台湾之行就这样的结束了,她接到的消息是说赖雅在美国重病――赖雅再度中风住院了

张爱玲只觉得当头一棒,怅然若失,一腔欢喜烟消云散,化作漫天阴霾→活的窘困竟然坐着飞机从美国一直追到台湾来了,坏运气总是不放过她!来台湾这几天,她在华人世界里所受到的隆重的欢迎使她几乎忘记了在美国的潦倒与不如意,这个电话,就好像12点的钟声,将灰姑娘打回到了原型赖雅的中风对她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两年,他们的生活刚刚转顺一点,却又马上遭到这种不幸的袭击♀个消息使张爱玲悲伤而疲惫,张爱玲取消了旅行,她准备即刻返回美国

为了赶时间,张爱玲连夜乘上巴士从屏东到高雄,再换夜间火车开往台北回到台北,在台北她与王桢和匆匆分手了她恨不得插上翅膀,一下子就飞回美国,飞到赖雅身旁

见到麦卡锡以后,终于得到详情――电话是赖雅的女儿霏丝打来的,说赖雅在张爱玲飞往台北一星期后,也启程乘巴士离开旧金山去女儿居住处的华盛顿,途径宾夕法尼亚的比佛瀑布市时再一次中风昏迷,被送进当地医院医院赶紧通知霏丝赶来,此时霏丝已经匆忙赶到比佛瀑布市把父亲接到了华盛顿她家附近的一所医院在这中间,霏丝把这个不幸的消息通知了麦卡锡,请他转告正在台湾旅行的张爱玲

张爱玲了解了赖雅的情况心里略微放心一点赖雅的病情虽然并不是十分严重,并且已经很快得到了控制,接下来的事使张爱玲仍然满面愁云,她仿佛看到了烟波浩瀚的太平洋彼岸病榻上的赖雅企盼她归去的目光她是应该赶回美国,还是留在台湾??

台北之行终于结束了,花莲之旅给张爱玲和王桢和留下了美好快乐的记忆∨爱玲后来与王桢和通了很长时间的信,他们间淳朴的友谊也绵延日久♀个相貌清秀卓有才华的年轻人是张爱玲后期为数不多的几个保持联络的朋友

一次,王桢和在电影杂志上看到女演员作山地姑娘打扮的,就想起与张爱玲去看山地舞的情景,便把图片剪下来,寄给张爱玲作纪念

王桢和大学毕业后按照规定服兵役,在驻地第一次见到相思树相思豆,觉得惊喜,也写信告诉张爱玲他在台湾看到张爱玲编剧的电影,认为导演没能领会妙处,拍得不好,就写信给张爱玲替她打抱不平,张爱玲仅是一笑置之

王桢和服完兵役后,在花莲县中学做过两年的英语教师,又先后在台湾亚洲航空公司台北国泰航空公司工作那时他可以免费飞美国,于是写信给张爱玲,说是去美国波士顿看她∨爱玲回信说,很欢迎

王桢和曾有两次到美国,但都没有能够见到张爱玲第一次是三年后,王桢和大学毕业来到美国在纽约,由于地理位置的不熟悉,王桢和手里拿着地图,就是找不到张爱玲的住处,害得张爱玲白等了一天,咫尺天涯,惜乎匆匆错过第二次是在洛杉矶,许多年后,步入中年的王桢和去美国爱荷华国际工作室做访问研究,又写信给张爱玲,消能够见一面,但是这一次被张爱玲拒绝了她说:“你应该了解我的意思”

张爱玲这时候已经任何人都避而不见了“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也许,张爱玲觉得,一切美好的东西就让它们保存在记忆的缥缈云烟中吧□桢和对张爱玲的拒见完全领会,他说:“后来没有见着张爱玲是对的,这让我记忆中她永远是青春的一面”

――1961年的花莲,无论是艳阳还是蓝海,在他们的记忆里都是美好的,早已定格记忆美好,就不要去破坏它了

1967年,王桢和因发表短篇《嫁妆一牛车》而一举成名;1969年,王桢和正式进了台湾电视公司任职

那次送别张爱玲后,他们都没有忘了彼此直到25年后的1987年,王桢和在一次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提起往事仍然历历在目,许多细节都还有清晰的回忆他说:“真是奇怪,我真的能把她的每一件事情,每一个动作,说的话都能记得清清楚楚,包括她喜欢带的大耳环……”

王桢和那陶醉在美好往昔的回忆中,抚今追昔,他伤感而又满足记者当时在采访中写道:“我消张爱玲看到这篇访问,会很温馨的,像一幅油画,年代越久远,里面的线条色彩越清晰的浮现出来,带回往日的美丽,往成永恒□桢和笑着回忆自己回到那年大二的上学期的那年秋天……

如果时移世易,他们是在另外一种情况下相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身份,不同的心情,他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呢??或许也只是彼此淡淡地问候一声:“哦,你也在这里吗?”

回忆到此戛然而止惟能见到王桢和他脸上的一种笑意,单纯而幽远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