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是一个多事之秋之年,先是曾经写信给她请她看《滚滚红尘》的女作家三毛之死震惊华人世界,接着是好友炎樱去世的消息,同年6月,最亲爱的姑姑张茂渊亦在上海去世,遗嘱不举行仪式,骨灰随便撒掉张爱玲没有回国奔丧她从来不在乎这些形式上的礼节,难道她回去了,姑姑就可以不死吗?从前妈妈病重的时候,她也没有赶去英国;在台湾访问时听说赖雅发铂她亦没有专程赶回美国
同样90岁的李开第先生给张爱玲去信,消她能回来参加姑姑的葬礼张爱玲马上回信表示了哀悼,并很动情地写道:“收到信的前一天晚上就听到有人在窗外叫姑姑的名字了张爱玲醒来一想,在窗外叫唤姑姑名字的阿姨早在几十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为什么会叫姑姑的名字”
第二天,张爱玲便头痛了一天第三天张爱玲便接到了姑父的来信她称李开第仍是按照过去的老习惯,称他为“UncleK.D.”(开第叔叔),并关心李开第先生的健康,要他去南方稍事休息但是信的结尾,张爱玲仍旧保持着高度警惕,要求李开第看完信后烧掉,免得有人路过会把地址抄走从中可见张爱玲对大陆的情况仍然不了解,仍旧心有余悸
弟弟张子静却没有这么好运
1981年底,《文汇月刊》刊载了张葆莘的《张爱玲传奇》一文,这是大陆报刊上自解放以后第一次提到张爱玲的名字,这是一个信号让张子静觉得兴奋与骄傲的信号在海内外恢复通信之后,他通过台湾的亲戚和美国的朋友和姐姐取得了联系,并一再劝姐姐回国来看看
1982年8月10日,张爱玲收到了弟弟张子静的来信:
姊姊:记得还是在51年夏天你去香港前在长江公寓见了几次面到现在已经31年了在这中间由于种种原因不通音讯姑姑处我也未曾去过年10月“四人帮”垮台了以后不久中美建立了邦交听到一些亲友谈起你在美国加州但还不知道你现在的住址年我偶然在“文汇月刊”第十一期上看到一位署名“张葆辛”的作者写的一篇通讯内容是关于你过去和现在一些情况……我看到这篇文章后就连忙辗转托在美国的亲友设法打听你的地址直到现在才得知我从52年起就一直在郊区教书年调到这里教英语到今年应该退休了但是因学校缺英语教师还要留用一年叔:在53年已经去世就剩后母一人她现已将近八十岁双眼已失明生活靠小八舅(现在日本东京每月汇款接济……我写这封信来就是想通通信因为年纪已老不知还有见面的机会没有你如想回国倒还便当如我想到国外来看你实无此条件国内情况比你走的时候好多了政治上安定得多了不象以前常常搞运动人心惶惶就是生活水平不如国外那样你如有兴致回来看看倒也不坏消你能给我写封回信匆此即醉体健康弟子静上1982.8.10
这封信里面提的叔在53年去世,就是指的他们的父亲张廷重,母就是他们的后母孙用藩,小八舅是后母的娘家亲戚他们的父亲张廷重,早就于1953年因肺病去世解放前,张廷重几乎把所有的家产败光了,和孙用蕃租住在江苏路一间只有14平方米的房子里,相依为命那时,张氏家族在青岛还有一处房产是在张廷重的名下,解放后人民政府实行赎买政策,将房产收归国有,每年发给张廷重一千多元定息这样,他晚年虽然夹着尾巴做人,但好歹不至于潦倒了孙用蕃在解放后为经济条件所困,人也变勤快了,东奔西走地揽些活儿干,以补家用张廷重去世后,她靠着定息收入,还是活得下去的特殊时期爆发后,定息不再发了,可巧孙用蕃有个弟弟在东京,以前欠她的钱,这时候就隔三差五给她寄钱,这么维持了下来年代中,她因患眼疾双目失明,雇了一个小保姆伺候,于1986年去世后来,弟弟子静又写信劝张爱玲回国来看看,张爱玲复信说不会回去,只要能通信就好
此后有一段时间,张子静再写信去,就杳无回音原来,张爱玲在洛杉矶频频搬家,一直到1989年初,两人才又联系上
早在1982年时,张爱玲就有机会回国省亲那一年,北大著名学者乐黛云在哈佛做访问学者,偶然看到张爱玲的作品,大为赞赏,于是辗转托人,想请张爱玲到北大做一次“私人访问”
张爱玲回信致谢,但表示并不想回国:“我的情形跟一般不同些,在大陆没有什么牵挂,所以不想回去过的地方太少,有机会也想到别处去……”
据说这里所说的“别处”,就是欧洲张爱玲平生所憾“去过的地方太少”,就是指她一直未能去欧洲看看
张爱玲因为当年“香港之行”的创伤,不愿回国一游,可是故土对她的热情却与日俱增台湾和她在大陆的亲戚也都邀请她回来,但她都一一婉言谢绝了张爱玲不愿意,她对大陆尚怀有戒备之心这里且引录一封她在1989年1月写给弟弟的信:
“小弟:
你的信都收到了,一直惦记着还没有回信,不知道你可好我多铂不严重也麻烦,成天忙着照料自己,占掉的时间太多,剩下的时间不够用,很着急,实在没有办法,现在简直不写信了你延迟退休最好了,退休往往于健康有害退休了也顶好能找点轻松的事情做做我十分庆幸叔叔还有产业留下给你姑姑是跟李开第结婚――我从前在香港读书的时候他在姑姑做事的那洋行的香港分行做事,就托了他做我的监护人**ei的名字陌生,没有听说过消息堵塞,有些话就是这样的离奇,传说我发了财,又有一说是赤贫其实我勉强够过,等以后大陆再开放些,你会知道这都是些实话没能力帮你的忙,是真觉得惭愧,惟有祝安好瑛一九八九年一月二十日
张子静一直未婚解放后,在上海浦东当小学教师,先后换了几所学校后来他任教的小学升格为中学,他也就成了中学教师,1986年正式退休退休后,就搬到江苏路后母孙用蕃留下的14平方米小屋来住了因为张子静和姑姑素无联系,所以姑姑和张爱玲通信,他一直不知道年,他通过香港和美国的朋友,才和姐姐取得联系这一年,她在给弟弟的信中说:“传说我发了财,又有一说是赤贫其实我勉强够过,等以后大陆再开放了些,你会知道这都是实话没能力帮你的忙,是真觉得惭愧,惟有祝安好”她还是她,对弟弟仍是淡淡的,也不愿有钱财上的牵扯但是在同一年,她得知姑姑生铂又逢“多事之秋”,便急着想给姑姑汇钱,消姑姑的日锄活不至受太大影响显然,她还是与姑姑亲
姑姑去世以后,大陆亲人们间间断断的信件来往,张爱玲都无心拆看了
从信的内容看,大概张子静的去信里有求助的意思,而张爱玲抱歉地说“没有能力帮你的忙“由于张爱玲的居无定所,不停地搬家,两姐弟的通信并不频繁,前后也不过两三封,不久便又断了书信往来张子静想要知道姐姐的消息,一如当年张爱玲在上海一样,惟有通过国内的报刊报导踪迹罢了
1995年9月,张子静还是通过报刊知道姐姐在大洋彼岸逝世的消息,张子静悲痛万分随即台湾记者季季从台湾赶到上海来看望张子静随后张子静在季季的帮助下,写了《我的姐姐张爱玲》这本回忆录为90年代以后张学研究者们的张爱玲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资料
张子静这样在回忆录里写道:“1995年中秋的次日,从太平洋彼岸传来我姐姐离开人世的消息那几天,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时常呆坐半天,什么也想不出来后来我找出《流言》,一翻就是那篇《童言无忌》重读《弟弟》,我的眼泪终于忍不赚汩汩地流下来!“很美”的我,已经年老;“没志气”的我,庸碌大半生,仍是一个凡夫父母生我们姐弟二人,如今只余我残存人世了!”
张子静1921年生于上盒,上亥约翰大学肄业,曾任职中央银行扬州分行无锡分行年后在上海浦东郊区任小学语文教师及中学英语教师,于1968年底自浦东黄楼中学退休
张子静死于1997年10月12日享年76岁
那天上午,女作家高全之还曾来采访他,那是他最后一次谈起姊姊张爱玲当夜张子静便安静地去了,身边无人,亦没有遗言
写到这里,我的心在随着张爱玲的灵魂漂泊,如同合的泡沫随波逐流上帝说,人死后有灵魂,而海的女儿虽然千秋万岁,但当她死后,便只有化做泡沫,终身漂流
漂泊的张爱玲渴望现世安稳,她渴望地太久太久了…
a
h
ef=
起点欢迎广大书友光临,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a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