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科幻灵异>红楼梦新解> 冷子兴演说之谜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冷子兴演说之谜 下(1 / 1)

红楼梦

第二回 冷子兴演说之谜(下)

冷子兴在酒肆里与雨村细说荣府之前,雨村还曾有一段仙缘:

且说罢官革职后的贾雨村担风袖月游览古迹,雨村偶感风寒病在旅店盘费不继,相托友力在林如海府上谋了个教席差使。那学生因母亡故触犯旧症,遂连日不曾上学,雨村饭后便出来闲步俩至郭外,忽信步至一山环水旋茂林深竹之处,隐隐的有座庙宇,门巷倾颓墙垣朽败,门前有额题着“智通寺”三字,门旁又有一副旧破的联,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雨村看了因想到,这两句话文虽浅其意则深。我也曾游过些名山大刹,倒不曾见过这话头,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变未可知,何不进去试试,想着走入只有一个龙钟老僧在那里煮粥。雨村见了便不在意,及至问他两句,那老僧既聋且昏,齿落舌钝,所答非所问。雨村不耐烦便仍出来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每看至此处觉其突兀不明就理。

贾雨村病在旅店盘费不继之状极似当年蹇足葫芦庙穷儒之境,官场中的不顺又让雨村回到原点,贾化惭恨之心油生。每每落难时总有相助之人,托旧友贾雨村在巡盐御史的林如海家谋得私塾当做老师,学生身薄体弱学业不限多寡,雨村饭后闲游至城外,隐隐见一座庙宇,门前的那幅对联雨村倒是觉得有来头其中翻过筋斗的来历或是有的,谁能翻得筋斗?悟空,仙也,雨村在此与龙钟老僧相遇莫不是仙缘,那幅对联恐是点化雨村所引,不是老僧所答非所问而是雨村不能领悟老僧所言度脱之语,残垣断壁颓败的智通寺实为幻境,警示雨村不要为世间的繁华之景所惑也莫只念功名利禄到头来终是万境归空。贾雨村此等剑眉星眼“黄榜三甲”的进士出身已是不凡况又能辩‘正邪’之道,此番修为不知哪位仙班圣手方能度之?雨村既有辩正邪之力也必在正邪一念之间,不知何去何从?若能点化度之实为兴事。此般‘仙缘’看官莫以为闲文看之,实为有仙前来度脱雨村,寺外门前那幅最明白不过的对联就是提醒,寺内用煮粥的来引出黄粱梦,再者就是那龙钟的老僧所说不知是何言语彼时只有雨村知道,然雨村的功利之心早以拉不回来,仙缘就此了断,有缘无份。

智通寺唯智者方能通也,如醍如醐,醒人释惑。这殿试三甲的雨村醉心于功名富贵,而此时的雨村已被罢官,有怀才不遇,不得志之感概。雨村眼里看到的煮粥场景,只有自己丢官罢职的内心"火气"那里还想得到是黄粱一梦的警示呢(古时以黄梁米熬粥),此等情境也尤似《仙缘》一出。《仙缘》中的书生卢生年近三十,自幼读书精读经史但屡试不中。在邯郸的赵州桥西边一小店内,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见他相貌清奇,觉得此人可度,于是有意到店里与卢生闲聊,这时店小二为他们二人正煮黄粱米饭。二人谈起功名之事,卢生感慨“大丈夫当建功立业,出将入相,列鼎而食......”,这时卢生忽感困意,吕仙便送一磁枕给卢生度他入梦,梦中的卢生在官场中经历了几度荣华与生死沉浮,暮年的卢生更是沉溺于宴乐,终至一病不起而亡(曹寅何尝不是好宴乐)。卢生在梦中惊醒,这时那黄粱米饭尚未煮熟,方知刚才一切全是黄粱一梦!吕洞宾的点化让其蟠然醒悟随仙翁去蓬莱仙山桃花苑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此一出又名“仙缘”。

一者是相貌清奇,一者是剑眉星眼。

一者是屡试不中,一者是丢官罢职。

一者以求得功名,一者以谋取利禄。

一个磁枕入梦境,一个对联明实景。

卢生醒悟被点化,雨村俗眼未脱度。

贾时飞看了智通寺门旁那幅对联后,也觉得文虽浅近,其意则深,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亦未可知。“翻过筋斗”,谁能翻筋斗?仙也!“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的对联是提醒雨村之意!对联犹如当年的“磁枕”引他入“梦”,那时为梦境此处则为实景,一虚一实,一真一假。“煮粥”实为黄粱一梦!无人处老僧与他相遇自是“仙缘”。那龙钟老僧已在那煮粥,看来在此已等候雨村多时了,但贾雨村的俗眼只识得一半“翻过筋斗亦未可知”。黄粱在滚烫的水中翻腾不由自已所控制,就像红尘追名逐利的世人一般模样起起落落全不由己!煮粥也是个功夫活,慢慢地熬真不知那粥几时熬得?荣华起伏几趟,富贵得失几番,那粥仍欠一把火候。雨村问了两句终是不耐烦地离开去村肆沽酒去了。雨村的俗眼未能参透门前的那幅对联,未能像卢生一般受点化领悟,方不知一切全是黄粱一梦!曹雪芹欲借“水火勾当”引卢生之梦隐引出家史的情境,通过贾府兴衰展其细节处。曹家正因经历了像邯郸记中所记述的卢生之梦才领悟蟠然(石头)。曹家前后遭际与卢生梦中所遇极其相似,曹振彦与后金入关前的相会何常又不是“巧遇”,更心醉于功名富贵,大清定鼎之后曹家得享荣华但免不了沉溺宴乐终被抄家。

有寄语:“举世空惊梦一场,功名无地不黄粱。凭君莫向痴人说,说向痴人梦转长。”

引,黄粱梦: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早已要度一人来蓬莱山门作扫花使者。这天他过洞庭,到岳阳楼,见无人可度,便又向西北方向而去。正走间,忽见邯郸地方有仙气升腾。便转向东北,在赵州桥头落下云头。原来桥头有个书生,年近三十,是山东人,自幼读书,精读经史,但屡试不中,这天骑驴闲行来到桥头小店歇脚。吕见卢生相貌清奇,有仙分觉得此人可度,于是有意到店里与卢生闲聊。这时店小二为他们二人正煮黄黄粱米饭。卢生和吕谈起功名事,感叹非常,以为“大丈夫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列鼎而食,......”这时卢生瞌睡上来,吕洞宾便送一磁枕给他。卢生遂入梦,忽见前面有一条官道,走不多远,是座红粉高墙,院门大开。他进去正闲走间,被两个家人拿住。这时走出一位小姐,小姐姓崔,尚未婚配,便问卢生这私闯民宅要官休还是私休。官休就是送他清河县衙去,私休就是招赘在此。于是卢生与小姐结百年之好。两人结婚不久,科考开始,小姐要卢生求取功名。卢生以为自己屡试不中,不欲前去,小姐则说她家亲戚多朝中显贵,何况又可多贿钱财,此去必中。卢生果然因此高中状元。考官因卢生不贿赂他而生怒。这时钦除卢生为翰林学士兼知制诰,赐宴曲红池。卢生在宴上作诗,又有“天子门生带笑来”之句。考官宇文融更以为卢生气傲,不把自己当做恩师,一心要寻机会报复卢生。卢生趁掌制诰之便暗写了一道封自己夫人的制诰,此事被宇文融告发。卢生被贬到陕州任知州,凿石修路开河,夫妇两人只得前去。陕州地处华阴山外,三百里官路尽是顽石。粮运艰难,开河工程也十分艰巨。卢生用火烧、醋浇之法,很快开通了河道。于是奏请皇上东游赏景。皇帝在宇文融等大臣陪同下,一路乘舟而玩,而无跋涉之苦,加之卢生治理陕州有方,皇上大悦,称许卢生开河功大。这时,边关急报,吐蕃杀过了长城。宇文融又荐卢生挂帅征战,想借以害卢生于疆场。卢生即被封御史中丞兼河西节度使,挂征西大元帅印。卢生到了河西,得知吐蕃王手下一文一武甚是厉害,文官丞相悉那罗,足智多谋。卢生用离间计,让吐蕃王疑丞相谋反而杀了悉那罗。卢生趁机进兵,打败了武将热龙莽,驱兵千里到天山脚下,射下了热龙莽系信于雁足的那只孤雁。见是热龙莽求卢放他一条生路的信,便在天山勒石纪功,奉凯班师而回。皇上闻捷报,升卢生为定西侯,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同平章军国大事。就在这时,宇文融密奏卢私通蕃将,欲图不轨。天子不辩,即命人把卢生押云阳市斩首。崔氏携八个儿子去午门喊冤,皇上免了卢生不死,卢却被发配广南鬼门关。卢生经历千辛万苦到了鬼门关,又差点没被受了宇文融使命的司户害死。崔氏被打入机坊做女工,八个儿子也被逐出京城。三年以后,崔氏受尽了屈辱,这天织了回文绵,希望能奉给皇上,以图冤白。这天高力士来机坊,崔氏托他回文绵献于御前。这时边境安定,吐蕃归降大唐,带西蕃十六国侍儿朝贺。吐蕃国侍子乃热龙莽之子,热得知卢生为那雁足之书衔冤,让儿子对唐天子将此事辩明白。恰在此时,皇了又看了崔氏的回文绵,方明白卢生之冤,立即令将宇文融问斩,取卢生回京,加封赵国公,食邑五千户,官上柱国太师,崔氏封为赵国夫人,四个儿子也都封了高官。同时皇上又赐御马三十匹,田三万顷,园二十一所,女氏二十四名,湖山楼台二十八所。卢生又做丞相二十多年,时已八十有余。因纵欲而得病,虽荣显已极,最后还是归天而去。崔氏的哭声和拍打惊醒了卢生,这时那黄粱米饭尚未煮熟。卢生此时方知刚才一切全是黄粱一梦。吕洞宾告诉他,那些儿子都是店里鸡犬所变,崔氏是那驴子所变。卢生致此蟠然醒悟,就随吕洞宾去蓬莱仙山做桃花苑的扫花使者去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