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云清处山河锦绣> 第二十八章 花弄影 上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十八章 花弄影 上(1 / 2)

“老爷,东成王来了,此刻正在大厅里候着。”

“你说是谁?东成王?”顾老听到下人的通报,放下了手中的折子。若是其他人来访,顾丞相倒不会这么吃惊。东成王骄横跋扈,不爱管朝中事宜,众人面上尊他一声王爷,私下里与他交好的官员却并不多。顾老自认为和扶桑没什么交集,他突然造访,是所为何事呢?

“是的,老爷,来人确是东成王。”

“好,我这就来。”

扶桑的到访让顾老颇感疑惑,莫不是要来找他麻烦。

“王爷的到来真是让我府蓬荜生辉啊。”

“丞相言重了。”见顾老前来,扶桑从椅子上站起来以示尊敬。对于顾丞相,扶桑还是带着几分敬重之心。他讨厌趋炎附势,也厌恶曲意逢迎,但会爱憎分明。

“没有打招呼就来了,还望丞相不要怪罪。”

“哪里的话,王爷愿意前来,老朽不胜欢迎。”

“丞相,我就不拐弯抹角了。本王此次前来,是有要事想和丞相商讨,若有打扰,扶桑先在这儿赔礼了。”

说着扶桑起身作揖,顾老哪能承受扶桑这么大的礼,既然扶桑都做到了这个地步,他实在不好回绝了。

“王爷有什么事,但说无妨。”

“本王一次都没有来过丞相的府邸,不如丞相带我参观参观,本王再细细将想法告知丞相,您看如何。”

“也好。”

顾老不知道扶桑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心里打起十二万分精神,时刻盯着扶桑的一举一动,想从中探知些什么。他注意到扶桑嘴脸一抹淡淡的笑意,不觉让人背上发凉。他此行一定有什么目的。顾老想。

“我这座府邸在京都算不得大,若是王爷想参观什么好景色,恐怕会让你失望。”

“本王此行意不在此,只是在参观中商讨,话题不显得沉闷。”

“原来如此,王爷这边请。”

顾老引着扶桑出了大厅,向后院走去,恰与准备出门的顾景辰相遇。

“爷爷,您这是…”顾景辰看到站在顾老身后的扶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景秀已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原原本本的告诉了他。扶桑突然出现在这里,看这行走路线,定是要去后院,万一景秀被他看到,那可就遭了。

“见到了王爷也不行礼,成何体统。”

顾老面露不悦,景辰的行为实在太缺礼教。

“不必了,景辰兄,我们又见面了。”

扶桑的笑容没有半分友好,处处带着挑衅,似是在说,我来揭穿你们了。景辰鸡皮疙瘩掉了一地,真想赶紧逃离。

“王爷见过景辰?”

“在蒙伽的驿馆见过一面,他救了拓麻,是大功一件。”

“王爷过奖了。”顾老尴尬的笑笑,在他得知顾景辰救了蒙伽王子时,他以为皇上会重赏景辰,给他一个官职。看来皇上不怎么在意这档子事,草草赏了些古玩金银就没有下文了,害他空欢喜一场。

这倒遂了景辰的愿,为此他在风月楼待了三天三夜,犒赏自己的同时也算压惊。

“爷爷,你们是要去后院吗?”

“嗯,我与王爷有事要谈。”

“在书房谈也是一样的,后院里都是些下人走来走去,恐有不便。”景辰假意替他们着想,实则是担心扶桑另有企图。看他那张欠揍的脸就知道,他那心中的小算盘都打的啪啪响了。景辰不能让景秀陷入危机,否则他在外面沾花惹草的事也会败露。

“没关系,丞相,我们走吧。”

“好。”

“爷爷…”

“哪来那么多废话,没事干回房抄论语去!”

“有事有事!”

景辰吓得落荒而逃,与扶桑擦肩时,看到扶桑脸上莫可名状的笑意,那笑容绝不灿烂,像极了暴风雨前夜的祥和。

不行,不能让扶桑的奸计得逞。顾景辰跑了回来,避开了扶桑,从另一条路冲向后院,但愿他能先扶桑一步。

“时近初夏,丞相觉得此番景象如何?”信步庭中,扶桑忽然开口。

顾老先是一愣,继而忧心忡忡地说道,“如果单说院中光景,倒是欣慰。但人非木石,心亦有感,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老臣无暇看这满墙春宫柳。”

“丞相与本王的想法契合。南方水灾,父皇拨款赈灾,可灾情只涨不消,近来流动到京都的灾民越来越多,丞相可有什么法子,救百姓于水火?”

“老臣能做的自然会拼尽全力,王爷也知道,这治灾非一人之力可为之。南方水灾,房屋毁坏,百姓流离失所;农田被淹,庄稼颗粒无收。适逢灾年,朝廷有心治理,调遣人手疏通河道,排涝救田;拨款千万,以维持百姓的日常生活。若一切妥当,军民上下一心,治理水灾倒也不算难事。最怕民生怨道,官商勾结。这赈灾银两从京都到地方,层层审批,层层剥削,不知经过多少人之手,即使想彻查贪腐的根源也是无能为力。等到了灾区,已所剩无几了。”

顾老直言不讳,将救灾过程中的弊病一一指出,其中原因也分析的头头是道,字字在理。这些话说出来不费吹灰之力,可要想根治话中提到的弊病却难如登天。顾老为解决此事,不知花费了多少个不眠不休的日夜。

听了顾老的话,扶桑不住的点头。

“丞相说的极是。腐败就是政治上的一颗毒瘤,摘除着实不易,但也不能放任不管,让它继续生长壮大。我有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希望丞相给予指点。”

顾老点头,有人可以出谋划策,他是求之不得。

扶桑缓缓说道,“古语道‘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想要守住万世江山,必不能失了民心。近年来大周灾情不断,先是北方大旱,又有南方洪涝,百姓恐怕早就有了怨言。我们拨款只能解一时之困,要想长治久安,就得从根源上解决民生问题,所以朝廷派遣了士兵疏通河道,排涝救田。但这些士兵大多有着稳定的收入,疏河道不是他份内的事,保不齐有人惫懒怠工,这样只会让百姓不信任政府,‘民无信不利’。

与其让一些生活安逸的人来解救受苦受难的人,倒不如让他们学会自救。命各地方官员组织征集当地的百姓,凡事家中有一人参与疏河的,每月就可到官府领取除补给品以外的五两银子,两人就翻倍,三人亦然。由灾民组织而成的队伍,积极性会大幅挺高,他们既是自救,又有收入,何乐而不为。而朝廷可以节省一大批人力。

关于贪污一事,可以指定一位主事官员,由他掌管银钱的运作,包括支出发放,而在他之下,是层层的地方官员。如果有一笔钱财误差,就拿主事的开刀——他得自费填补所形成的空缺。主事官员拥有对下属官员的绝对领导权,可以将其任意罢免。当然,下属也可以举报上级官员,一旦查明属实,他就可以升职。

这样从上而下,建立起一个严明的制度,形成上下监督,人人自危的风气,恐怕也没人敢觊觎灾银了。丞相,你认为呢?”

顾老听的入了神,他没想到扶桑可以想到这个地步,在给出治理方法的同时,也预见了用这种方法所带来的后果,并给予解决方案,思维滴水不漏,想他人之所想,能他人之所不能。

顾老认为扶桑是个可造之才,与他人口中的东成王的形象大为偏颇。可见人言可畏,实则不虚,即使亲眼所见,尚且无法探明真相,更不必说由他人之口得知的种种。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王爷见解独到,让老臣自惭形秽。”

“丞相言重了!不过一点愚见,终是纸上谈兵。”

“王爷过谦了,单是征集灾民一条,已让老臣心悦诚服,今日听君一席话,让我有犹如拨开云雾,得见青天之感。”

顾老没说一句假话,以此方法,纵然不能做到全部,做到八分已是百姓之福。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