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也犯了狂人一样的错误,我在揭秘中,在探视中,否定了圣贤们几十年、几百年的高谈阔论。你想这些圣贤们对此有什么看法?会改变他们的高谈阔论吗?一定不会的。古时毕生发明的活字印刷就是很好的答案。
任何的东西没有这些圣贤的吹捧是没有立足之地,再好东西也要给他们一个适应的过程,要经过历史验证,才能把他们从思想中解放出来。
书也是这样,有似肥皂泡,有似珍珠。什么样的书是肥皂泡,就是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进行炒作,骗取众人的钱财。一时间变成火红火红的,可是经受不了历史的洗涤,最后被人们扔进了垃圾堆。什么样的书是珍珠?开始很不起眼,没有多少人关注,可是经过长期的验证,人们才知道它的价值,变得经久不衰。
真正的好书开始不一定走红,就像古董一样,没有专家鉴定,没有他人的炒作是不值钱的。就是再精美的宝物,没有专家的炒作也不会值钱。真正的好坏暂时不能用金钱衡量,如和氏璧开始是不值钱的石头;如今发现的世界唯一的圣旨金牌,先前只是不起眼的金属牌,差点没有当金子融化掉。又如,仿品元青花鬼谷子下山,经过一些人的炒作差点卖到上亿元。对书的好坏不能用点击的次数、推荐、收藏决定。我就是以这种心里写下去的,让后人见证吧。
真金不怕火炼,我相信我的书一定不必别人的差!看我的书就要认真的读,一目十行的人不要进入。我说好,是吹牛,请大家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好是坏请评论评论吧。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顾客是上帝,鲜花靠绿叶,作者靠的是读者,没有读者,作者就不会存在了,作者靠读者支持!
孩子哇哇学语,大人家长就把孩子送给老师去读书识字,让他长大后能够博览群书,成为有用的人才。“书”是知识交流的工具,其实“书”就是老师。通过读书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因为人们把大量的理论思想都著成了书,传与后人,让人们分清是非。
人们从书中悟出道理,谁要是从读书中悟出道理,谁就是佼佼者。毛主席从帝王的成败悟出成功的秘诀,才使他一统天下。四川李宗吾,1912年从帝王将相中悟出“厚黑”二字,著《厚黑学》名扬天下。将相们受到《厚黑学》的熏陶,以为得到真经,都想称霸天下,一时间群英四起,形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最后善用《厚黑学》理论的蒋介石便一统天下。可惜的是没几年就附水东流,而又为什么?我又从其中悟出道理,才作《野心学》。
智者看书,看有智慧的书,从中学习经验和教训。愚者看书是看热闹。常言道:“行家看门道,外行看热闹。”现在行家太少了,外行太多了。为什么中国的歌星这样发财?为什么这么多追星者?小沈阳为什么那么走红?十几岁的孩子写的书为什么那样畅销?而又为什么有人爱看“走进科学”?是一个道理!因为人们的智慧不一样,分为三六九等。看热闹的就是看热闹,看门道的就是看门道。看门道的可以找出生财之路,看热闹的哪里热闹哪里去,最后上当受骗。传销就是很好的例子。
看书学习就是从中悟出道理,智者总是把书中的知识放入实际中,比如,数学中的2的n次方,它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有人悟道:“把一张报纸双双折叠24次,它的高度比泰山还高。”古人也悟出这个概念,把小米的粒数按1、4、8、16……的顺序排列在象棋盘的方格里,中国的小米全都放进去还不够。又有人从中悟出一个道理:一千条毒蛇放进十个箱子,只搬动箱子就能得到任何数目条毒蛇。而预测家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把百家姓写在几张纸上,让预测者观看哪一张纸上写有你的姓,他就很快告诉你,你姓什么?
可以想象出3、4、5……的n次方概念又是什么?一粒种子经过几代的繁殖就形成不小的数目。一些骗术家也从中悟出一个道理,进行传销,就是传人,不做任何事情就能得到亿万财产。有人从中得到启发,在网上以加入会员的名誉搞传销。总之,前面的几个人发了大财,后者看到前者发了大财开始起哄,一涌齐上,都想发财,最后上当受骗的是后者。有知识的是行家,可以悟出骗子的伎俩。看热闹的只是跟着起哄,他也有他的哲学原理:“我傻,这么多人还都傻?”我可以断言,人越多越容易上当受骗!传销就是很好的答案。只要是骗术都是如此,先给你一个香香的鱼饵,哄的大家一涌齐上。有的安排好些“托”进行起哄,引你上钩。还有养殖业,比如从前养殖荷兰鼠,大家看到养殖户发了财,便一涌齐上,最后赔了老本。所以聪明的人是看门道的,不会跟着大家起哄,常与大家唱反调。所以说,大智慧出在极少数人中。骗人的也是极少数人发了财。
看书要悟出里面的哲学原理,在人际交往中也要学会悟出里面的哲学原理。只要掌握这些哲学原理,就不容易上当受骗,可以大展才华。读书是人生中不可缺少,不但掌握大量的知识,而且增加你的智慧,增加你的思维和想象力。常言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我们的智慧大部分是从书中得来的。真正的好书里面内涵着大量的理论思想和丰富的思维,因为书里面的理论思想是作者经过长期的推敲总结出来的理论和教训。真正的好书也不是一夕一朝写成的,要经过全方位的推敲,如鲁迅的《孔乙己》,千字的文章写了四、五个月,一个百万字的《红楼梦》写了一生还没有著完,要是现在人写这样的书,一生要写十几部吧。为什么它能够成为名著?只有百炼成钢,才能成为名著!就像一把名剑,经过几十万次的锤炼,还要具备特殊的工艺才能铸成。所以说,一篇好文章要经过长时间全方位的推敲才能著成,或者要经过多次的推敲——修改,再推敲——再修改,才能完成。要是一哈完成的,就是再好的文章,里面没有多少哲学原理。写书与读书是一样的,读书快的人,书里的哲学原理再多,也品尝不到的。所以读书也要边读边推敲,要认真的读,才能品到书的好坏。真正的好书多读几遍感到不腻,因为它里面含有丰富的哲学原理。为什么鲁迅的文章这样脍炙人口,一篇小小的文章就百年不减,因为他的每篇文章都含有一种哲学。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