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展翅与粉蓝公主的成长日志> 门头沟灵水-爨底下-双龙峡二日游记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门头沟灵水-爨底下-双龙峡二日游记(1 / 1)

2014年六一儿童节与端午节不期而遇,为此我们特意安排了一次二日游,选定了三个景点——灵水村、爨底下村和双龙峡风景区。三个景区相邻,古村落民居与自然风光相结合,我觉得这是带孩子亲近自然体验生活的完美组合。

6月1日上午,一家三口按预定的路线启程了。第一站是灵水村,灵水村位于mentougou区军响乡,自明清科举制度盛行以来,出过22名举人、两名进士和10余名全国最高学府国子监的监生,因此灵水也被冠以“举人村”。HN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第一期开播就备受关注,《爸爸去哪儿》的拍摄地点就在灵水村。如今,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这期节目而声名鹊起。

一路上闺女滔滔不绝的给我们讲爸爸去哪的趣事,还饶有兴致的反复给我们唱“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从军都下六环至妙峰山路口有些拥堵,对此还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利用假期与亲朋好友结伴出游已经成为了一种健康生活的时尚,都是出来玩的互谅理解吧。过了妙峰山路口就畅通了,关掉空调打开车窗,清新湿润的空气伴随着阵阵凉风飘进车里洗涤着心肺,两侧青山绿水着实养眼,在这样的环境里别说去游玩就是开车走上一程也是享受。

大约一点钟我们来到了灵水村。在灵水举人村大影壁墙后面不远处就是“爸爸去哪儿的1号院”,门口挂着宣传牌,闺女兴奋的跳了起来,不等我拍照就冲进了院子。其实我也挺兴奋,随后也快步走了进去。这是一个不算大的小四合院,院门口垛满了木柴,影壁墙下有个大灶台,一口大铁锅镶嵌在里面,大铁锅烧柴炖出来的菜散发出一股诱人的香味,我好奇的打开锅盖,里面只剩下菜汤了但香味依旧很浓。院子里摆着几张圆桌围满了客人。房间里也住满了游客,有的还躺在炕上休息,不好意思打扰他们,我们隔着窗缝偷窥了几眼,在田亮和女儿“森碟”住的房间门口照了几张照片就撤了。

顺着4号院路标指示的方向我们从村南溜达着进了村子。村子不大村民居住的也非常集中,整个村落虽然略显破旧但街道非常的干净整洁。一直走到了村边也没看见4号院,迎见几波游客他们也说没找到,看来问题出在路标上。不过无所谓,反正村子不大就信步转吧。闺女一直跑在前面,她走到哪我们随到哪。哪家院子里种着菜,哪家养着鸡,哪家大门上贴着门神都能引起她的兴趣。走到村子西头有一块很宽敞的平地,几棵古槐交相掩映着一座大院子,进进出出的围着许多人。当地人说这是灵泉禅寺遗址,是有文字记载的BJ地区最早的佛教寺院。寺庙里还有两株古银杏树,是世界罕见的雌雄同体树。总觉得这里有种压抑的感觉,转了一圈就赶紧顺着碎石板铺就的街道向村北走去。原来,“爸爸去哪儿”选的几个院子都在村东头,彼此离得都很近,只是那个路标指了条糊涂路,害得我们绕着村子转了一大圈,这也算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吧。依次把其他四个院子都转过了一遍,满足了闺女的愿望。我对她说:让妈妈走吧,咱俩留下来选个院子也独立生活几天怎么样?她一口气说了五六个“不行”,最后还着重强调“绝对不行”!惹得我和老婆笑了好一阵子。

看过这几个院子后,我很佩服参与节目的那几个家庭,虽然在节目里手忙脚乱笑料百出,但在这样陌生而又原生态十足的环境里能带个小孩子生活真的很不容易。记得参加“现代社会是男人更累还是女人更累”的辩论时,反方曾拿“爸爸去哪儿”这个论点发动攻击,如果之前我来过这里,我一定反击他们:别说爸爸来了会发怵,就是妈妈带上孩子他姥姥一起来也够呛!离开村子时,老婆由衷的感叹:一期爸爸去哪儿带火了一个村子,这就是文化产业的力量啊!对此观点我很赞同。

离开灵水村我们赶往了爨底下村。通过查阅资料我得知:爨底下村现有29户100余人,土地280亩全村院落74个,均为四合院、三合院,房屋689间,大部分为明清时期所建,少量建于民国时期。爨底下村人全姓韩,相传是明代由SXhongdong县大槐树下移民而来。爨底下的“爨”字,共有三十笔,发cuàn音,为了方便记忆可拆开说:兴字头,林字腰、大字下面加火烧,大火烧林,越烧越兴,岂不很热?而爨底下人全姓韩,取谐音(寒)则为冷意,冷与热在五行之中可以互补,宇宙万物有天就有地,有日就有月,有男必然有女,有冷就得有热。“爨”字从字意解释为家,永不分爨,即永不分家。为灶,烧火煮饭。为姓,SX省歧山县有爨家庄,全村千口余人皆姓爨。此字难写难认,会写则成爨,不会写则成一片,故而用谐音“川”字代之,但仍发爨音。早在1942年为方便抗日干部特别是外地抗日干部通讯联系,将“爨”改成“川”,爨与川并用至五十年代末,基本就不用爨字了,1995年搞旅游开发后,爨字又大放熠彩。

临来时想到过人会很多,但没想到人会这么多!车子一直停到了村口外很远的地方,出村的游客跟我说千万别把车开进去,赶紧找个地停好走着进去吧。听人劝吃饱饭,这个侥幸心理还是别抱了。村子对面的山上有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村落,沿着登山台阶一步步向上爬去,每向上爬一段村落的轮廓就更清晰一层,真是登高望远啊。从观景台上俯瞰全村呈扇面型展开,确实很像“元宝”。虽然很紧凑但错落有致,青砖灰瓦黄泥墙面,熙熙攘攘的人群,如果游客都换上明清年代的服装,那这就是当年繁华集镇的再现。为了更好的观察村子,我们特意背来了望远镜,在观景台上观望了许久。

观景台的路是一条循环路,我们从村头上的山从村尾下的山。下山出口处有口古井,旁边墙上贴着好多照片,看过后才知道这口井也算是“明星井”了,投名状等好多部电影都曾在此取景。走进村子参观了几家院子,那种古朴厚重的冲击感更加强烈了。本来计划晚上赶到双龙峡住宿的,但被这里古香古色古韵的味道所折服,我们决定改变计划今晚就住这里了。

临街有个“聚鸿老宅”,外墙上贴着牌子说此处宅院是一处风水宝地,已有600多年历史了。好奇心驱使我们走进了这个小四合院。方方正正的小院子中间摆着一张大圆桌,几个人正在悠闲的喝着茶,右侧两间偏房的窗跟下放着一张小方桌,两把小藤椅,桌上放着把草编的扇子,屋檐下挂着盏油灯,窗台上整齐的摆放着镰刀、斧头、筐、斛、斗等传统农具。钻进这个小两间屋子,一条土炕占去了一间,三床铺盖收拾得干净利落。洁白的窗户纸上还贴着几幅红色的窗花。一台写字桌上摆着台电视机,这么小的屋子里居然还加装了个卫生间,三个人在仅剩的空间里将将能错开身子。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童年,这就是梦里老家的印象啊。

一问主人这间房子还没有客人入住,再问怎么收费,主人说就收一百。缘分啊,这么投缘的房子又这么实惠的价格,就住这了。跟房主约好后,我们沿着崎岖的小巷道继续在村落里漫游。一个“财主院”的大牌子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走进这个财主院是个上下两层的套院,虽然不是很大,但看得出来地基相当扎实,台阶以及门窗的雕刻都很讲究。闺女则撇着嘴说:财主就住这破房子啊?还没等我回答,闺女接着又问了另外一个问题:财主和村长比起来,哪个官更大啊?在灵水村时村长家的院子就很大啊。表面看财主有钱,村长有权。但联系到房子大小和哪个官更大,似乎又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这样的问题还是不做回答的好,以免误导孩子,还是留给她自己慢慢思考去吧。

晚饭我们点了份嘎鱼炖豆腐,醋溜土豆丝,猪肉炖粉条,一盆疙瘩汤,两盘蛋炒饭。开饭时下起了雨,院子上方蓬着用芦苇席编的顶子,雨水顺着屋檐淅淅沥沥的流进了下水道,外面的雨虽然很大,但院子里却很安静。这么温馨惬意又浪漫的小环境,不赔老婆喝二两小酒就太煞风景了。主人很随和,随手递给我半瓶白牛二,说这是他自己的喝的酒,拿着喝吧别客气。闺女又拿了瓶北冰洋,一家三口有滋有味的吃了顿地道的农家饭。

酒足饭饱回到房间,脱鞋上炕盘坐在炕头上边聊天边看六一儿童节文艺晚会。借着酒兴我给闺女讲起了家族史:我们家也有过这样的老院子,而且爸爸也出生在这样的小两间房子里。你爷爷的爷爷的爸爸带着你爷爷的爷爷兄弟两人迁徙到老家西坡,在那里开荒种地还修建了大小两间草铺。那个小两间房就是在大草铺的旧址上翻建的,所以我们这一分支又被称作大小草铺的后代。家族中的许多男丁都是在那所两间房出生的,这也是家族人丁兴旺的福地。2006年新农村建设,那些老宅院都拆了建起了现在的别墅。其实,闺女在一周岁以前也睡在土炕上,幸运的是那所房子保留下来了,那也是爸爸妈妈结婚时的新房。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听了一会就在炕上又蹦又跳折腾起来了,这又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一赶上阴天下雨刮风下雪的,不能到外面玩了土炕就成了我们的乐园。

第二天早上醒来后我问闺女睡得好吗,她说:还行吧,就是炕太硬了不如家里的床舒服,不过他们的被子盖着真暖和。呵呵,调皮孩子,那是因为家里比这热盖不住被子,这里冷不盖被子受不了,这是环境的问题不是被子的问题。吃罢早餐跟主人结账,主人稍微思索了下试探着问我:给150行吗?当然行了,一家三口连吃带住才收150,太实惠了啊。主人的朴实让我感动,下次来一定还住这里。沿着街道向停车场走的时候顺便又参观了几个院子,村子正中有个福字院很气派,主人说这是村子里最大的一处宅院,里外两层还带门房真讲究啊!可以想象当年这所院子的主人是何等的风光。门房对面的大灶台上并排镶嵌着四口大铁锅,其中一口大锅里炖着满满一锅柴鸡,上面泛着黄橙橙的油腥,散发着香喷喷的热气。烧火的老大爷说这锅里炖了20只柴鸡,大铁锅炖柴鸡是这里的特色。虽然刚吃饱了早餐但还是忍不住吐了几口口水,有机会一定要来尝尝这里的大铁锅炖柴鸡。

告别爨底下村赶往了双龙峡风景区。双龙峡景区位于斋堂镇火村,素有十里溪流、百潭瀑布、千亩红杏、万顷林海的美誉。坐上东方红号森林小火车我们进入了景区,十分钟左右到达了终点一座拦水大坝前,接下来就是漫长的跋涉。孩子最爱玩水了,我们带着水枪边走边玩。大约一个小时后来到了日月潭,也就是第一瀑布,据说此瀑布高29.7米。还有一个螺旋铁梯矗立在山脚下直通半山腰,要继续前行就得爬上铁梯越过山脊,看来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在此略作休整,补充了能量后向终点第二瀑布行进。真没想到这溪流峡谷竟是这么的长,穿越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终点。据说此处还是华北地区罕见的观冰瀑的好地方,落差30多米宽12米结冰厚度6——7米且冰期很长,一般从12月到来年的5月份,所以这里又是攀冰爱好者的理想去处。此时瀑布的水流不大,也许是还没到雨季水量太小吧。

胜利到达终点当然很兴奋,拍照留念是必须的。逗留了十几分钟看够了玩爽了也该返程了。回来时闺女提议,三个人轮流在前面开路,哪有坎要给大家提醒,哪有警示牌要念一念,哪有乱扔的矿泉水瓶子要捡起来扔进垃圾桶……。就这样一路说说笑笑走出了大峡谷。出来一看时间已经下午4点了,我们从上午9点多进山到现在已经快7个小时了,我估算了下往返的路程不下30里,这一天走下来居然都没喊累抱怨腿疼脚疼。看来美景真是醉人啊!

两天的小行程很紧凑收获也很丰富。尤其是那两个古村落仍让我记忆犹新,跟想象中的完全是两个样子,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更因为它传承着能触及灵魂且经久不衰的文化内涵。原来精彩就在我们身边,工作生活的节凑再紧张也该学会放慢脚步,用心去捕捉这身边的美。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