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我和学生李冬生【1】
--------------------------------------------------------------------------------
从黑龙江回来,领导给我安排了新的工作。
当时初中二年级有十二个教学班,分成七连、八连两个连队。每个连队三百多人,不好管理。便从这七、八两个连队各抽出两个教学班,组成一个新的连队-六连,让我担任六连的指导员。
一上任,我便发现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出勤太差。
四班的班主任姓刘,老教师。刘老师说:“抓什么考勤?这些人根本就不想学,来了也是捣乱,不来正好,倒图个清静。就拿这个李冬生来说吧,”他指着考勤册子:“他是任嘛不会,还总惹祸。而且他家长也不打算让他上了…”
真是这样吗?
一天下班,我骑上自行车,按门牌号码,终于找到了李冬生的家。
他家住在一条狭窄胡同的尽头,当他母亲弄明白我是李冬生的老师之后,这才推开门,将我让进了屋。
这是一间仅有十几平方米的房子,一间屋子半间炕,炕上躺着一个脏兮兮的病人。李冬生的母亲介绍说:“这是李冬生的哥哥。从小得了婴儿瘫,这都十六七了,还不会走路。他爸爸有哮喘的老病,三天两头地住院。这不现在还在医院住着呢!我不是不让孩子上学,没办法!”
“刘冬生呢?”我问。
“你问他呀,难为孩子了!他每天早上骑车去批发冰棍,白天还要帮着我买,到晚上冰棍没卖完,没有冰柜呀,还得让他骑车到处转悠,怎么也得卖出去呀…”
第二天李冬生真来上学了,正赶上一场“忆苦思甜”的报告会。
会后,我将李冬生领到办公室。
李冬生的表达能力确实太差,他说:“其实我们家也是苦出身,我爸爸八岁就没有我爸爸了。没饭吃,我爸爸没办法,就去当了土匪了。”
一位女老师正喝水,听他这么一说,整口水都喷在了办公桌上,在场的老师全都笑个不仃。
问了半天,我才听明白,他说的是:他父亲八岁时,他爷爷就去世了。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后来他父亲便去投奔了八路军。
他见他说的话能将老师们都逗乐了,甚是得意。
我说:“你得好好上学。帮妈妈卖冰棍很好,这得表扬你。但学还是得上,没文化将来怎能上班工作呢!”他马上接着说:“我愿意上学,与大伙在一块多乐呵。”
“上学不仅仅是图乐呵,要学到真本事。等你上班挣了钱,你们家的日子才好过。”他说:“是呢,我也是这么想的。”
我给了他一个任务:“从明日开始,要天天来上学。做得到吗?”他点头。
“还给你个任务,每天一到校,要给办公室打两暖壶开水。这能做到吗?”
让他打开水并不是我真实目的。我是想让这么个差事牵着他,使他不再旷课。又能及时知道他是否准时到了学校。
别看学习不好,李冬生却是个认真的孩子,从此他天天为办公室打开水。
一来二去,他与老师们都熟了。这个让他买个早点、那个派他买包香烟,都是常有的事。我让老师们借此机会多多开导他。功课不会,也让老师们给他讲解。
半个学期下来,他不旷课了,期中考试也勉强及了格。进步还真不小。
我问他:“怎么不旷课了?”本以为他能说些学习多么重要之类的话。
他却回答:“我怕老师没水喝…”又把老师们逗了个前仰后合。
这年冬天,学校按照上级要求,以连为单位,安排学生参加野营拉练。
拉练与下乡劳动不同。下乡劳动,学生的吃住都由公社各大队负责安排,以参加劳动为主。拉练则是将学生带到乡下去,以军事训练为主,偶尔安排助民劳动。住在老乡家,吃饭却得由学生自已交钱,各连自行安排伙食。
为了节约开支,急需解决做饭的柴禾。有老师认识一个园木局的干部,从园林队拉回几车,但还不够。
李冬生说:“我有办法!”
“你有什么办法?”
“别问。明天我准给您弄来。”
第二天他果然用手推车拉来一车,装得满满的,都是树枝树叉。
一连几天,每天一车。
李冬生是刘老师班的学生,刘老师说:“杜老师,您看见了吧!还得说我们四班吧?一个人就弄来了这么多!”刘老师很以李冬生为拉练做出的贡献自豪。
这天,各连头头汇报拉练准备工作进展,散了会已快夜里十点钟。
回到办公室,就听电话响个不仃。
“哪里?找谁?”我拿起听筒问。
原来是派出所打来的,就听对方问:“是三中吗?你们学生有叫李冬生的吗?”
“有什么事?”
“有什么事?事大了!赶快派人来解决问题,过了十二点,我们就要把他送分局了…”
--------------------------------------------------------------------------------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敬请明天继续关注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