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凌晨,江流儿做了个梦,梦中在云雾缭绕、仙境般的花果山水帘洞内,自己变成一个大王模样,头戴凤翅紫金冠,身披一副金灿灿的锁子黄金甲,腰系虎皮裙,脚踏一双步云履,威风凛凛地坐在虎皮宝座上,端庄秀丽的兰儿也身穿盛装,坐在旁边,花果山的四万八千猕猴在他们膝下山呼万岁,进献奇花异果,仙桃美酒。
他们和群猴一起欢歌乱舞,江流儿想到,在这里可以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地玩耍,自由自在地生活,他不禁心花怒放,得意忘形地哈哈大笑:“哈!哈!哈!我是花果山的猕猴王!我做大王啦!哈!哈!哈!”
狂笑间,他的耳边响起婴儿哭声,江流儿突然发现自己置身于一条江边。一个满身鲜血,怀抱婴儿的妇人坐在江边的一块石头上,正要开怀哺乳。江流儿一见那妇人和她怀中的婴儿,立即生起一股强烈的亲切感,他望着妇人,眼眶立时注满泪水。
远处传来凄厉的惨叫声。
江流儿看着那妇人迅速包好婴儿,撕下衫角,咬破自己的手指在衫角上写下血书,藏在婴儿怀里,又见妇人把婴儿放入江边一个木盆里,推出江面。
这时,几匹战马杀到,那妇人毫不畏惧,拔起插在地上的宝剑迎面冲向五匹战马。她飞跃空中,脚踏马头,剑光起处一个头颅已滚落铁蹄之下!那如彩凤起舞般的身影,似狂龙击水般的凌励剑招,令江流儿看得大声喝彩!
剩余的几个骑士慑于妇人的神威,均不敢靠近,只在远处放箭。
突然,三支箭一齐射向江中婴儿,在妇人头上掠过。妇人猛然惊觉利箭射向江中婴儿,即凌空跃起,飞出手中宝剑,可惜只击落一箭,眼看还有两箭飞向婴儿,那妇人拔出头上发钗奋力掷出……
妇人在空中击落三箭,飘然着地的同时,几支箭亦同时射到!江流儿眼看情势危急,便手执广海师的降魔禅杖冲入战阵为妇人挡箭。无奈手中的禅杖却是透明的,完全挡不到箭!江流儿情急之下再用自己的身体挡箭,可是自己的身体也变成了透明,他眼睁睁地看着那几支箭毫无阻拦地穿过自己的身体射入妇人的身体内,箭头穿胸而出,鲜血喷涌!
江流儿感觉到自己的脑袋轰然炸响,全身血脉贲张,燃烧出猛烈的怒火!他因救不到那妇人而狂怒大叫,变成一个须发皆张的狂暴怒汉,把降魔禅杖疯狂乱舞!
江流儿在极端的愤怒和恐怖中大叫一声而惊醒。他满头大汗,喘着粗气,因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而大声哭泣,难以抑止。
法明长老和广海师闻声赶来,他们扶起哭泣着的江流儿,轻轻地拍抚着他。江流儿慢慢安静下来,他抽泣着将梦中的情景一五一十地告诉两位师父。
法明长老听了江流儿的述说后,觉察到江流儿圆顶出家,完成光大佛法的大事因缘已经成熟了。他回禅房取出一个黄布包交给江流儿:“这是你父母的遗物,你梦中见到的妇人就是你的母亲,而漂流在江上的婴儿就是刚出生的你啊!”
江流儿惊噩地解开黄囊,里面是一块写着血书的布片和两支金玉钗。
江流儿双手颤抖地读着血书:“姓陈名祎,祖籍洛川缑氏陈河,父名慧,字光蕊,母殷氏温娇,居洪江万花村……”
泪水,象缺堤的洪水般涌出……
法明长老说:“孩子,你梦中的妇人就是你的亲生母亲啊!你姓陈名祎,父亲陈慧,母亲殷温娇,家住洪江上游的万花村,你出生那天,万花村遭到一伙强盗洗劫,全村村民无一幸免,你父母也在这场劫难中双双身亡。是我在江边把你救起,再由高家庄的高夫子夫妇把你养育成人,兰儿的父母就是你的再生父母啊!”
陈祎捧着血书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广海师不愿被陈祎看见自己流泪而别过脸去,躲到陈祎的背后,轻轻地拍抚着爱徒的背部。
陈祎抽泣良久,呜咽着说:“师父,教我伏魔杖法!我要练好武功,把那些坏人全杀光,为我父母报仇雪恨!”
长老眼中闪着泪水,他替陈祎擦去脸上的泪水说:“好孩子!你不应有复仇的想念,因为在你复仇的同时,你自己也变成被复仇对象,怨怨相报何时了呢!再说,当年那些坏人都已经被你父母杀光了。”
陈祎再次嚎啕大哭,扑倒在长老怀里:“师父!”
法明长老深深地叹了口气,抚mo着陈祎的头:“孩子,你所遭受的痛苦,也是众生所遭受的痛苦。人的整个生命就是痛苦的过程,有生、老、病、死的苦;有爱别离、怨亲会、求不得苦和无法断离轮回的五蕴炽盛苦。这种种的苦名为‘苦谛’。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痛苦烦恼的呢?导致这些痛苦烦恼的原因就是众生内心的种种贪念、瞋恨和痴愚诸毒,人皆因无穷的yu望和愚昧无知而造成种种恶业,这些恶业的积集名为‘集谛’。
“要断绝苦果,就必须消灭苦因,灭却一切yu望,即‘灭谛’。也就是对世间苦恼束缚的解脱,是舍离种种积集,灭却一切苦痛时所显现的实相,达到不生不灭的涅槃境地。而要证得涅槃,就必须诚心修道,终身不辍。”
陈祎擦干眼泪,端身正坐,问法明长老:“师父,怎样做才是真正的修道呢?”
法明长老:“真正的修道就是证悟是过程,当我们解脱众苦而得证涅槃,这是出于自心智慧的修悟,而随顺这智慧之路而趣入涅槃,是名‘道谛’。
“‘道’就是离世间的乐观或厌世这两种极端,以适宜的中道以求解脱。又名‘中道’,其远离一切偏执邪见,又名为‘正道’。而正道的终点是涅槃之乐。
“这就是伟大的世尊,释迦牟尼佛初转法轮时所宣说的四种如实的因果道理。佛陀自初转法轮开示五比丘始,至证入涅槃的四十五年间,都谆谆教诫着我们,‘苦’、‘集’、‘灭’、‘道’四谛的真义。因为这四者都是真实不虚的,所以名为‘谛’,而此四者能为圣者所知见,所以又名为四圣谛。
“我们要了知‘此是苦、此是集、此是灭、此是道’等四谛之法;还要依照四谛之法‘苦应知、集应断、灭应证、道应修’来正确地实践;更要圆满实践四谛‘苦已明、集已断、灭已证、道已修’之法。”
这时,陈祎的心中已平静了许多,他捧着母亲的遗物,专注地望着法明长老,问:“师父,正道又有那些内容呢?”
法明长老对广海师点点头,示意他为陈祎讲解。
广海师就对陈祎说:“佛陀在转动法轮时,宣说为八正道。‘正’即中道义,八正道的内容就是:
“正见,即正确的见解,是对事物真相的正确认识,明了通达苦集灭道的四谛之理。
“正思惟,就是正确的思惟,当我们彻见四谛的真理,就应以此作为我们正确的目标而使真实的智慧增长。
“正语,是正确的言语,就是以真实的智慧来修习口业,远离妄语、恶口等过失。
“正业,就是合乎道义、端正的行为。这的以真实的智慧,除去杀生偷盗等邪业邪行,而安住于身业。
“正命,就的三业清净,合乎正法的正当主活。
“正精进,就是以坚定的意志,努力不懈地修习涅槃之道。佛陀以牛做譬喻说:‘牛负着重荷,在深泥沼里前进,它虽疲乏,而眼神却坚定地向前望着。它永不懈怠,直到它走出了泥沼。’
“正念,就是要保持清醒的明觉,以真实的智慧来忆念正道,绝不生起邪念。
“正定,就是经由正确的禅定而达到身心解脱的悟境,是以真实的智慧证入于无漏清净的禅定三昧之中。
“八正道又可归纳为戒、定、慧三无漏学。其中正语、正业、正命,就是以真实的智慧来修习口业,而安住于清净的身业,随顺于正法而生活,以无漏的戒律为体性;是戒、定、慧三学中的戒学。
“正念、正定就是以正确的忆念正道,绝不生起邪念,而证入无漏清净的禅定之中,是以无漏的禅定为体性,是戒、定、慧三学中的定学。”
这时,陈祎的内心已非常安详,眼里闪着异样的光彩,他说:“那么正见、正思惟和正精进就是慧学了。”
广海师点点头,继续说:“是啊!正见、正思惟和正精进就是以正确的见解,明了通达‘苦’、‘集’、‘灭’、‘道’四个如实的因果道理。并以此作为思惟的基础而使智慧增长,发动真实的智慧而修习涅槃之道。这都的以无漏的智慧为体性,是戒、定、慧三学中的慧学。”
法明长老接着说:“一切佛学的修持都是以八正道的实践为根本。戒、定、慧三学还包括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和刚才讲的八正道,共称三十七菩提分,或三十七道品。菩提分意即成就佛学四圣谛的智慧,是通向涅槃圣果的道路。所有这些道理,在你以后的学习中就会渐次明白。”
陈祎这时郑重地站起来,整理好自己的衣服,恭敬地跪在两位师父面前合掌道:“师父!为父母、为众生,我都要出家为僧,我要学习佛法,继承佛祖释迦牟尼的事业,弘扬佛法,普渡众生!”
广海师道:“出家是要得到朝廷的批准,要通过考核,由朝廷颁发度牒,方能成为正式僧人。祎儿!下个月就是朝廷的度僧之期,要考试的哟!”
陈祎:“好的!我愿接受任何考试!”
法明长老和广海师,合掌印额:“阿弥陀佛!”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