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都市言情>领衔> 楔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楔子(1 / 2)

大明崇祯十七年,李自成率大顺军先克大同,后陷宣府,继而围攻BJ城。皇帝朱由检见大势已去,无立回天,便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出宫,再令皇后与众妃子相继自缢。他本人亦自戕于万寿山上一颗歪脖子树,以身殉国。临死之前,命人传谕旨予护玺官王明仁:勿失大明镇国之宝——传国玉玺!以图后来者,克继正统,中兴大明!

这一年深秋时节,江水北岸,草木枯黄,万物寂寥,只余一点绿色点缀其中;群山肃穆,山势高低起伏宛如巨龙,龙头自西向东绵延展开,一摇一摆间,犹如潜龙在渊,由高山渐为丘陵。山南有一河,名曰淮水,昼夜不停奔腾入海。这一日清晨,清气上升,浊气下沉。漫天大雾洒满这霜寒大地。远处山口转折处传来一阵歌声。歌声伴着马蹄声,苍茫嘹亮,气势如虹,却是一首《满江红》: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歌声在此忽然停住似是等人接上,只听一声清亮豪迈的嗓音贯入内力狂飙而出,声震长河青山,惊起飞鸟无数:“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伴着歌声,一队骑士转过山口,沿着淮水边的黄土沙路,狂飙而出,当先一人青衣薄衫,头戴四方平定巾,腰挂镂空盘龙美玉,身罩对襟披风,披风上血迹污渍,刀痕剑洞,历历在目。一手持缰,一手拿剑,鞍后放张大弓,再看弓旁箭壶,早已空空荡荡!

青衣人在马背上挺直身躯,凝神向前望去,似要穿透雾气看清去路。雾气环绕身边,掩盖不了此人慷慨男儿之气,再细看脸庞,星目有神,剑眉入鬓,鼻梁高耸,唇间微微开合,自有一股似笑非笑之意,一缕发丝随风飘散,疲惫之色不能掩其风华,这,分明是个十八九岁的好男儿!

“青山,青山,去路对否?”紧随青年身后的络腮胡大汉在马上高声呼道。

“毫无偏差!如我所料不差,此地离清水渡口不过四五里地,那里有船可引我们渡江!”青年名曰,傅青山,向身后答道。

身后的六位骑士同时欢呼起来。

这一行骑队,装束打扮也甚是奇怪,除去傅青山书生装扮外,有人身穿大明将官袍,有人着锦衣卫服,亦有人着江湖侠客蓑衣斗笠,还有人穿着简陋的士卒服,胸口写着大大的“闯”字!

再看兵器,有持枪的,拿大刀的,扛着大锤的,抓着大弓的,总之五花八门。

兵器上血迹斑斑,再配上众人灰尘满面,马匹气喘吁吁之像,不难看出刚刚拼杀过一场。虽是如此,骑士们却精神亢奋,神情轻松畅快。

“痛快,痛快!青山贤弟,自从与你们在SX相遇,就不曾吃过败仗,远比俺们闯王那个狗头军师厉害多了。教俺们唱的歌也好听,以后俺老李就跟你干了!”身穿闯服的李大炮,舞着手上的长弓叫到。

“好说,好说,大炮兄弟,你不光红衣大炮打的准,箭法也是超群!这一路没有你支援,不知要折损多少人。”傅青山笑道。

“大炮仗,你不光炮打的响,刚才吼声也大!”着将官服,腰跨大刀的络腮汉子诙谐道。

“王大统领,你嗓门也不比大炮仗小多少。要我说,还是青山兄弟最后一句唱的令人热血沸腾。”江湖客一共三人,一人拿锤,个头高大,身材壮硕,名曰常大山;一人持枪,身体矮小,名曰,常大海;说话的是位长须老道,腰间悬着一柄长剑,精神奕奕道。

“徐道长所言不虚,青山小弟是实打实的文人侠客,歌唱的好不奇怪。而王统领名叫王明仁,明仁,鸣人,嗓门自然是一鸣惊人!”说话的却是那唯一的锦衣卫。

王明仁哈哈一笑,一夹马背,超出傅青山少许,回头对傅青山略一拱手:“此次能从京师一路南下,多亏青山贤弟运筹帷幄,智计百出,等我们将宝贝交托到史可法大人后,大家当可一醉!”

众人齐声称善。快马加鞭,留下一路烟尘,又转过了下一个山口。

清水河渡,顾名思义,是淮水与清水河交叉之处,淮水以北的分支为上清水河,淮水以南的分支为下清水河。两河因水质清澈,故而得名。而南北清水河旁水流平缓处各有一渡口,名称也分上、下清水渡口。

傅青山一行七人,奔至上清水渡口时,只有三只小船停在渡口,船夫早已远远避走。见船小风急,又兼此地以南仍是大明之土,满清鞑子不敢过于放肆。众人便将一应铠甲笨重之物藏于渡口旁的土地庙中,又将干粮饱食一顿,不再做片刻停留,牵马上船。

因傅青山一船稍大可多载一人一骑,故王明仁,与锦衣卫校官朱效廷,皆在一起。

舟行水上,朱效廷与王明仁轮流掌舵,傅青山一手持旗,指挥后面两船行动,一手扶栏远眺,说道:“王统领,朱大哥,如果史大人之前已联系上,必在今日之内,前来接应我等!”

朱效廷嘿嘿出声道:“贤弟,难道信不过我锦衣卫飞鹰传讯吗?”

王明仁悠悠叹道:“就怕满清鞑子会提前找到我们,这几天我们已是杀透了几次重围,还是有股侦骑紧随其后,越是最后越不可放松!”

傅青山依旧冷静的发号施令,沉声道:“我料鞑子必不肯罢休,咱们一路从京师突围至此,鞑子也紧紧咬在身后,每每刚一甩开,又被跟上,鞑子中也有能人。他们追了这么久,是不会在最后关头让我们顺利与史大人的大军接上!若事有不谐,王大哥,千万勿做妇人之仁,我们引开鞑子,你带上我大明传国之宝速速脱身!”

王明仁嘴唇微微颤动,摸了摸牢牢绑在前胸上的包袱,忽的想到大顺军破城之后,自尽于煤山的崇祯帝,鼻尖一酸,喃喃自语道:“臣必不负大行皇帝所托,玺在人在,玺失人亡!

约摸半个时辰后,傅青山选了一处隐蔽所在,在下清水渡口西边四五里处靠岸,众人牵马上岸。傅青山与长须老道徐长生,各伸一掌,劲力一吐,翻掌打在船沿边,顷刻间,三艘船儿,就被一一推到河中,顺着淮水向下清水渡口飘去。

徐老道抚着长须,赞道;“青山贤侄,不但人物了得,善书画,解音律,懂医术,这内功之强,也是我辈平生罕见!”

傅青山提剑上马,一拉马缰,笑道:“徐老道儿,过奖了!事不宜迟,咱们走!”

“往哪走!”众人皆问。

傅青山哈哈大笑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快哉,快哉!”众人紧随其后,先向南奔入一片树林,接着借林木掩护忽又向东急奔而去。

其间遭遇多股穿着北方鞑子军甲的骑兵穿林而去,都有惊无险的避开。

离最近一次避开敌人约摸有一炷香的时间后,再无遇敌,众人放下心来。舞着大锤的常大山,傻呵呵笑道;“俺原来寻思着,青山兄弟带着俺们沿船飘走的方向行军,会不会有危险,现在看来,鞑子又被骗的追到我们身后去了。”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