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乱晋天下> 23 赵王伦征西未遂,周子隐老当益壮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3 赵王伦征西未遂,周子隐老当益壮(1 / 2)

······三年后,由于晋国年年大旱,关中等地蝗灾不断,缺乏粮食,加之各种传染病肆虐,西部陷入了危机时刻。至此,西部各州郡的羌、氐、匈奴等异族乘机相继发生了反叛,让本来摇摇欲坠西晋王朝风雨飘渺。

其中雍、梁二州的氐族跟羌族联合了起来,拥立氐人齐万年为帝。为了壮大队伍,异族首领齐万年向邻近各州的少数名族发布了国王令:速速起事,入驻中原!

周围郡县的氐人、羌人,乃至匈奴纷纷加入叛军,一月左右,齐万年就组建起了一支七万余人的队伍。

在高原之上,氐王齐万年在马背上检阅着这支杀气冲冲的部队,每个战士的眼睛里都焕发着嗜血之光。

氐王挥起大刀,指向东方,对他的部队说:“山的那一边就是关中,那里的人们已经被饥饿、疾病所屈服,那将是属于我们的家园!”

只见数万奇装异服的人在躁动、在呐喊。而山的另一边,就是关中地区,泾河流过的平原,整个村镇除了一些老弱病残的,留下的只有空荡荡的街道,每个人的面目都在诉说着痛苦、凄惨和煎熬······

氐王齐万年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便组建一支百人禁卫军。这支禁卫兵年纪在十八岁左右,最大的二十岁,最小者仅有十六岁。

氐王看着这支选拔出来的年轻人,各个身形魁梧,眼神坚定。当他走到一个少年跟前时,停住了脚步,问少年:“你多大了?”

少年回答:“十六岁了。”

氐王又问:“原来你就是那个年纪最小、力能扛鼎,从西凉来的羌人?”

少年坚定的回答:“我不是什么西凉来的羌人,我叫古开圣!”

大家听少年这么一说,都忍不住笑了,氐王也随之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后,氐王拍着少年的肩膀说:“古开圣这个名字本王记住了!期望他值得我去记住!”便转身离开,前往营帐去了······

次日,氐王营中传来战报,说西晋方面派赵王司马伦为征西大将军前来讨伐氐王部。

营帐内开始议论纷纷,突然一个酋长问:“这晋国的王爷挺多的啊,这个赵王司马伦到底是谁啊,没听过啊!”

只见另一个酋长说:“管他什么赵王,只要是敢称王的,来一个咋就杀一个!”

齐万年看大家都不当这个赵王一回事,便说:“我们还未跟这个赵王过过手,还是要谨慎行事啊。”

三天时间过去了,还不见晋军的下落,氐王准备主动出击,打晋军个措手不及。

齐万年为了更好的击溃晋军,便联通北部的匈奴部,约定于三日之后,拂晓之时一同进攻赵王主营。

而这个赵王司马伦根本不会带兵打仗,便让手下亲信孙秀来指挥部队。孙秀认为擒贼先擒王,要想把异族彻底打败,就应当先取下氐王齐万年的首级,然后那些乌合之众也就各奔东西了。

孙秀故意不出兵,等着就是叛军自己送上门来。他指挥赵兵依着泾水摆出一条长线,在泾水之上架起数座浮桥,将主力安排在两边,中部相当空虚。

就在一个雾气浓浓的拂晓,氐王齐万年率领着三万异族,悄悄地向泾河逼近。他来到泾水便等待北边来的匈奴援军,可半个时辰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匈奴部的到来。齐万年认为匈奴失信了。可马上天就快大亮了,到那时赵军也就起床清醒了,这应当是退是进,氐王犹豫不决。

一位酋长提议说:“来都来了,我们不能就这样空手回去吧?”

大家认为酋长说得在理,便建议氐王向沉睡中的赵军发起总攻。

一排十公里的队伍急速向泾水扑来,氐王也领着自己的百人禁卫队从中间杀来。

赵军听到各种呐喊声、厮杀声呼啸而来,皆落荒而逃,有的直接跳进了泾水,大多数还是顺着浮桥到达了泾河对岸。

让氐王感觉诧异的是,赵军的中间营帐几乎空无一人,就在这时,浮桥上涌现出了大队搭着“赵”字旗帜的晋军从两边开来,浩浩荡荡地跨过泾水,出现在了氐王的两翼。

氐王知道自己被晋军困住了,便下令大家撤退。而此时孙秀却指挥晋军集中向敌方中军杀去,擒获氐王齐万年。

不久,大批异族便挣脱出了晋军的包围,可当他们缓过气来回首时,这一幕可谓惊心动魄:只见数万晋军将氐王跟他的百人禁卫军团团围住,不留空隙。

随着一声:“活捉氐王!活捉齐万年!”晋军如饿狼般扑向氐王,让回首捉急的异族们目瞪口呆。

只见氐王引着那不足百人的队伍在包围圈中打转,逃出不远的异族们看着眼花缭乱,不知所措。

一个酋长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便号召大家:“杀回去!救我们的国王!”

异族们便再次向强于自己几倍的晋军杀去······

晋军唯一的目标就是氐王齐万年,很快氐王的禁卫队仅剩下不足十人,而一位少年正在氐王左右来回窜动,为氐王抵挡刀剑、保驾护航。这位少年正是从西凉来到羌人,他的名字叫古开圣。

氐王用异样的眼光看着这位少年如此英勇,为他格挡住了数十刀,也为他的氐王受了好几道深深的刀刃。

只见少年古开圣越战越猛,手持长戟,在氐王左右将数十名战将挑下马去,晋军不敢上前,只是试探性的佯攻。

这时,异族再次收拢在了一起,好似一把长矛直导晋军包围圈。

就在这时,突然,从泾水对岸高坡上传来阵阵号角声,原来是姗姗来迟的匈奴部从晋军的后背突袭了过来,孙秀见匈奴铁骑从后背冲锋前来,便马上从指挥台上弃甲跑了下来,上马向东南方向逃窜而去······

失去指挥的赵军,加之腹背受敌,很快就落败了。

这场战争给晋王朝相当大的打击,各路异族也不再惧怕晋军,纷纷起事,狼烟四起。

朝廷知道赵王兵败后,异常恐慌,侍中张华准备推荐远在幽州的旧相识秦孟关(即前文所提到的秦通,字孟关,原在青州为将,后调入幽州,与张华关系甚密)为大将前往雍、梁州剿灭叛徒。可李肇对他建议说:“未免现在还不是时候,据说贾后想让梁王自己去收拾他的封地。”

于是,张华便停止了这一举措。

贾后得知赵王伦大军落败泾水,狼狈而逃,便派梁王司马肜取代赵王伦的征西大将军,夏侯骏为安西将军,快速前往救火。

就在出征前,中书令陈准上书朝廷说:“夏侯骏和梁王司马肜都是贵戚,不是将帅之才,进兵不求功名,撤退不怕责罚。还望圣上重新定夺西征之事。”

侍中张华认为陈准说得在理,便请命贾后应该重新调度。于是次日晋国文臣武将重聚朝堂,决议西征人选。

贾后问:“据说有人认为这次西征的人选有些不妥,诸位有何见解?”

张华说:“不是不妥,只是尚需加派几员大将。”

贾后问:“那应当都加派谁一同西征?”

这时李肇出列说:“依臣之见,应该派大将周处前去,周子隐身经百战,德高望重,可当此任。”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