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天迈着大步走进了教室,直接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他却没看到,他的语文老师正狠狠的瞪着他!
“圣天,你给我滚起来!”语文老师看着圣天来晚之后还直接坐下了,怒气一下子就迸射了出来!班里顿时一片死气沉沉,没有人敢出声,他们心里都在想着:哼哼,看你这家伙这下可倒霉了吧!
圣天摆了摆手,不以为然的笑了笑,说道:“请问老师找我有什莫事情吗?”
语文老师一听圣天的话,顿时气就不打一出来,指着圣天半天才说道:“你……你目无尊长,迟到后还敢直接坐位子上……你……你把课文背一下,如果会背,那我可以放过你!”语文老师的心里却忍不住暗笑:这下看你不会背,老子不整死你,敢跟我装愣,哼!一想到这里,语文老师忍不住看着圣天冷哼了一声,此时的语文老师,就像是谁欠他两百万似的,一脸不悦!
班里的同学,有的暗暗为圣天担心,有的却只想看笑话,看看圣天使怎么出丑的。“哦……是吗?那我到时想问问老师你想让我背什么了?”圣天眼都不着一下,起身说道。
圣天越是这样淡定,语文老师就越是来气,指着圣天,半天说不出一句话:“你……你……你给我把出师表给完整的背下来,否则,你就给我站一天!”伴随着老师声音一落,陈雨薇面带关心的看了圣天一眼,说不出的关心。圣天给了她一个放心的眼神,然后张口说:“好的。”
意念一动,圣天就感觉两道暖流划过眼睛,透视瞬间被打开,圣天用透视看了看语文老师手中的语文课本,满意的笑了笑,然后张口说道:“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出师表,圣天按照课本上的那点,背了出来,不,应该说是读了出来!语文老师包括那些想看圣天笑话的人都懵了,陈雨薇一颗紧绷着的心,也缓缓地平静了下来。
语文老师已经看着圣天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半天才缓缓的说道:“你把……资治通鉴背出来前一百字左右。”这下连想看圣天笑话的人都有些觉得语文老师不讲理了。
圣天却摆了摆手,不以为然,看着他手中的课本再次说道:“内容我不想背了,背了也没意思,我来给大家讲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三百万字,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西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包括秦、汉、晋、隋、唐统一王朝和战国七雄、魏蜀吴三国、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等其他政权,共1362年的逐年记载详细历史。它是中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史记》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春秋》为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按时间先后叙次史事,往往用追叙和终言的手法,说明史事的前因后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统而明晰的印象。它的内容以政治、军事的史实为主,借以展示历代君臣治乱、成败、安危之迹,作为历史的借鉴。叙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与斗争。”
“书294卷,另有《目录》30卷,《考异》30卷。《通鉴》记载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到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共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通鉴》征引史料极为丰富,除十七史外,所引杂史诸书达数百种。书中叙事,往往一事用数种材料写成。遇年月、事迹有歧异处,均加考订,并注明斟酌取舍的原因,以为《考异》。《通鉴》具有相当高的史料价值,尤以《隋纪》、《唐纪》、《五代纪》史料价值最高。”
“《通鉴》因司马光一人精心定稿,统一修辞,故文字优美,叙事生动,且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历来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古代之史家绝笔。于叙事外,还选录了前人的史论97篇,又以“臣光曰”的形式,撰写了史论118篇,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政治、历史观点。对历史上有关图谶、占卜、佛道等宗教迷信,采取了批判的态度,是史学思想的重要进步。《通鉴》成书后,元丰八年,范祖禹、司马康、黄庭坚、张舜民等奉命重行校定,元祐元年(1086)校定完毕,送往杭州雕版,元祐七年刊印行世。今元祐本已不可见。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有余姚重刻本,亦多残缺。中华书局据清胡克家翻刻的元刊本,加以标点校勘,重新出版,是《通鉴》最好的版本。
编纂1066年(宋英宗治平三年),司马光将所撰的从战国至秦二世时的历代君臣事迹8卷进献英宗,并上疏:“凡关国家之盛衰,系生民之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帝王所立知者,略依左传春秋体,为纪传体一书,名曰《通志》。”4月,宋英宗下旨设立书局,继续编撰。”
“1085年1月1日(元丰七年十二月初三日)全书编撰完毕,历时19年。全书上起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公元959年(后周世宗显德六年),贯串了1362年的史事。
1067年(宋英宗治平四年),制序并赐名《资治通鉴》。在编撰过程中,司马光、刘做、刘恕、范祖禹等人取材于十七史、野史、传状。文集、话录等222种有关资料;其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此书为中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司马光的主要成就反映在学术上。其中最大的贡献,莫过于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部编年体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通贯古今,上起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末年赵匡胤(宋太祖)灭后周以前(公元959年),凡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司马光一生大部分精力都奉敕编撰《资治通鉴》,共费时十九年,自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至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尽于此书”。”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和孟子)。在政治观点方面,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变,其政治思想比较保守。他曾说:“先王之法,不可变也”;他认为,象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等为诸侯,是弃“先王之礼”,废“祖宗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司马光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节选北宋·司马光,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组织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一节课!整整一节课,圣天把《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书介绍的清清楚楚!这等身后的国学,谁能匹敌???!!!
(给各位读者大大的话:收藏吧,加入书架吧,谢谢!这章,因资治通鉴,所以废话有点多,见谅啊!但因《资治通鉴》确实很难介绍,所以我也花了不少功夫的哈,再次请求收藏,加入书架,收藏和书架,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