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朝文武都默不作声地望着我们兄弟二人。没有人打断,也没有人指责。我和刘备强忍住悲痛,擦了擦眼泪,止住哭声。关羽在一旁关切地望着我们,默不作声。
程昱见我俩止住了哭泣。便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还有一件大事,淮南袁术在淮南一代广行仁政,深得民心。淮南之谷物充沛,民生富足,歌功颂德之声此起彼伏。袁术见已得民心,便于寿春自立为帝,国号为仲。有以圣人仲尼自居之意。袁术公然叛汉,又深得民望,假以时日必为我大汉之大害。”
曹操的脸拉得更长了。大臣们的议论声变得更加嘈杂。一个袁绍本来就已经够吓人的了,还来了一个袁术。袁氏兄弟已将天下大半占去了,还都是最富足的地方。
“禀丞相。”荀攸出列拱手说道,“还有一件事不能不防。袁术叛将孙策攻陷东吴六郡八十一州之后,请丞相封他为大司马,丞相不许。孙策自此怀恨在心多时矣。如今屯兵庐江对宛城虎视眈眈。想是若我等一旦与袁绍开战,便要趁势进攻许昌,夺我根基。”
大臣们顿时炸开了锅。好么,这回真是四战之地。对手一个比一个凶悍。论钱粮之富足,曹操远远比不上鱼米之乡的淮南。论地广军多,曹操士兵人数才是袁绍的七分之一。论将士的悍勇。小霸王孙策带领的东吴死士,人人都是吴地当年西楚霸王项羽所率领的楚军的后人,彪悍无比,自项王以来,论兵将之骁勇,没有疑问,首推吴地,其次才是燕赵西凉。孙策本人更是孙武之后,通晓兵法,战无不胜。无论从哪个方面看,夹在中间的兖州曹操都是块案板上的肥肉等着被宰。
曹操的老脸直接拉得跟驴一样长,板着脸一言不发。平日里善于指责是非,长篇大论的儒生们一个个把头低的下巴贴到了脖子。
孔融慌忙出列道:“丞相,君子当顺应天命,不可与天意抗争。袁绍势大,丞相宜暂允其要求,与之请和,伸之以大义,劝其归顺于朝廷。”
曹操见总算有人开口说话,本来还很高兴,一听说话的内容不由再次板下脸来。说的根本就是屁话嘛。今天给粮,明天投降。那还不如早点投降来的干脆,下场说不定还好点。一百万担,给了我们吃什么?说的不是屁话么。
满朝文武听了孔融的话竟然都面露赞许之色。
荀彧闪身出列,朗声说道:“袁绍有何可畏惧的?我在他手下做过幕僚。他的军队不过是些摆设。”
孔融哂笑道:“袁绍手下悍勇战将何止千人?田丰,许攸,智计之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尽忠之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冠三军,统其兵。殆难克乎!”
荀彧道:“我素知袁绍谋臣。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逢纪果而无谋,审配专而自用。至于颜良文丑,匹夫之勇,一战可擒也。”
孔融漠然。
荀攸道:“如今的问题不是袁绍,而是袁术。背汉篡逆,丞相理应诏令天下,出兵讨逆。”
大堂内顿时再次鸦雀无声。孔融不甘心受挫,拱手道:“此事只怕万难为之。袁术发政施仁,深得民望。而大汉多年来政令腐败民不聊生,只怕民心不再向汉。袁术帅仁义之师,广积钱粮,治天下可运于掌。丞相恐难撼动袁术之势。”
“哈哈哈哈哈哈哈,笑死我了!”一串刺耳的笑声在后面响起。是的。这种场合下笑得出来的只有一个人,颍川,当当当~郭乌鸦。
众人似乎对这个笑声颇为熟悉,只有孔融初来乍到,有些不知所措地站在原地。
曹操见郭嘉开口,顿时喜形于色,忙问道:“奉孝有何高见?”
郭嘉笑道:“我想先问少府,谁告诉你袁术发政施仁治天下就可运之于掌的?”
孔融道:“孟子曾言,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于掌。今袁术发政施仁,使民养生丧死而无憾,帅仁义之师,孰能胜之?”
郭嘉大笑道:“相信帅仁义之师就能战无不胜的人都是蠢材。打仗是兵家的事情,不是儒家的事情,战场上孔子孟子都是废物。何况孟子此人太好想当然,言过其实不堪大用。文章写的是不错。只是被尊为亚圣,我以为万万不能,孟子比孔子差得远了。汉政历年来因宽松而失道。如今袁术发政施仁,实乃愚蠢之举。我料袁术军队兵无斗志,将无战心。丞相若令精兵急攻,不出二十日,寿春可下。丞相再无迟疑,速速决断!破袁术必矣!”
孔融不由大怒,尖声道:“儒何人!竟敢不敬圣贤?!口出狂言!若是仅凭兵将之悍勇就能打败仁义之师,那当年高祖如何战胜了项羽夺了天下?!楚汉之争早已证明,仁术高于霸术!仁者无敌!我倒要看看你如何能撼动袁术五十余万仁义之师。”
荀彧出列,看了一眼孔融,哂笑道:“孔少府,不必动怒。奉孝放浪惯了,请您不要介怀。只是恕荀彧直言。孔少府并没有真的明白儒家之道。
先秦战国之时,民风如何?秦卒西灭游牧蛮夷,东战六国,士卒作战成风,悍不畏死。燕赵自古多英豪,战国最有名的宰相蔺相如完璧归赵,渑池之会,都是以勇为人称道。燕太子丹,荆轲皆一代勇士。楚地民风彪悍,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甚于项籍者。因王多好勇士,故天下好勇之风盛行,到处是北宫黝孟施舍之辈。项羽与高祖之战,项羽优势在勇,高祖优势在仁。(人人都勇,勇还有什么优势可言)仁者必胜,因天道中和。现如今汉久行仁政,天下皆仁人,此时若高祖与项羽战,则高祖必败。人人皆勇,仁者得天下。人人皆仁,勇者得天下。这便是孔子与子思子所阐释的天地中和的中庸之道。孔少府还需仔细研读圣贤之言,不可断章取义。”
孔融气得胡子不住地抖动,他自己是孔子的后人,如今居然被人拿祖宗的学说教育自己,如何不气。
郭嘉大笑道“文若此言真得道之语也!昔日天谋者陈公台曾以天象悟出了同样的结果。今日听闻文若之言犹如醍醐灌顶!是也!此是天道中和之势!当此乱世,勇者必将战胜仁者,霸术必将高于仁术,使得天道中和!”
孔融怒道:“便如你所言,奈江东孙策何?孙武之后,项籍之风。如今屯兵数万于庐江镇虎视眈眈,如何敢轻举妄动?”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