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水梁诗木灵芝> 第三十一章 不痛快,就去杀个人解闷吧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十一章 不痛快,就去杀个人解闷吧(1 / 1)

世事无常,也许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没有事事顺心的时候。有的时候,我不断在想,或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挑战。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都要接受挑战。就连皇帝也有皇帝的苦恼,汉献帝刘协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自从被董卓扶上皇位,刘协就没有过过一天安稳日子,名存实亡的天子反而要沦落为阶下囚,不如一届庶民。

获得无尽的金钱,不是人生的终点,这种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怎么会是人们最终的追求?获得享誉天下的名望又能怎样?不过与金钱一样是身外之物。青史留名?谁又知道漫漫青史之中的功过是非该如何评价?人言可畏?除了苍天之外,再没有人看得懂生命的意义,天意轮回。人断然不是追求无尽的物欲奢华,汉灵帝就把大好人生一举过成了大好猪生。像那样蠕虫一般的生活,又岂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应该去追求的。谈起人生是为了什么?我也曾感到迷茫,直到有一天,我幡然醒悟!或许永无休止的挑战本身,就是人永远的追求。人生不息,挑战不止。这才是真正的人生。只要天下未平,只要天之明德在天下民心中依然暗淡,我的挑战就永远不会停歇。

只是这万世之功,着实太难,太难。在新野城时,我原本已经看到了平定天下的可能和明明德与天下的希望。可是为什么,如今占据了硕大的荆州,我反倒觉得我的抱负再次变得渺茫?

刘备将我的建议完全置之度外,他不仅没有听从我的建议疏远荆州当地的所谓名仕,反而听从了诸葛亮的劝说,变本加厉地将荆州那帮卖主求荣的小人委以重任。这让我着实感到万分的不安。那些专门善于舞文弄墨的小人,纷纷担任了荆州各个机要官职。在我看来,总有一天荆州要毁在这些人手中。

当然,荆州地界也的确人才辈出。黄忠,便是我十分欣赏的老将军。黄老将军做事向来光明磊落,所以根本不可能被别人拉去结党营私。魏延则是我更喜欢的一个年轻小伙子。此人一眼看上去便是一个精明强干,敢作敢为之人。当年曹操南下攻取荆州时,原本魏延便在襄阳企图起义响应我军,无奈荆州束手投降,魏延才被迫南下投奔并没有什么道行的韩玄。后魏延不惜再次起义斩杀主上韩玄归顺我军,足见此人不光有过人的见识,更有过人的胆识。诸葛亮曾经多次想要借助在军中的军师职位拉拢魏延,每次都碰了钉子。我可以看出,诸葛亮为此怀恨在心。只是此人道行颇高,根本不会轻易显露出来,让我抓不到任何把柄。

我看着帅案之上摆着的诸多钱粮税赋,摆了摆手,让孙乾回复拒绝了大哥提出的南郡攻略议案。十万荆州兵,每年三十万担粮草的税赋,都是纸上的画饼。荆州士卒在短短一年内一连经历了三个主公,两次败仗,士气早已低落到了谷底。南郡守将曹仁乃是曹操手下第一大将,从曹操陈留起兵开始何止身经百战!更何况南郡夹在孙刘两家之间,曹操必然派精兵把守。少说南郡城中也要有精兵八万,外加充足的守城器具。就算把这十万荆州兵都带上,要去攻打南郡的曹仁也是痴人说梦。更何况江夏还有荆州降将文聘率领的五万大军虎视眈眈。

就凭荆州如今的局面,不被别人吞并已经很心满意足了,根本没有能力对外攻城略地。

看着那一卷又一卷毫无意思的案综,我不禁叹了口气,对荆州的未来充满了担忧。若是我是荆州之主,那一切就好办多了,我的心中不由暗想。有的时候,我真的动起发动兵变的念头,而且丝毫不为这个念头感到一丝一毫的愧疚不安。我攻打天下为的是大汉苍生,为的是天道运行,又不是为我自己。这也是我此生惟一的志向。若是子回,颜予,曾鲤,冉路在这里就好了。我每每感到无力之时,就会冒出这样的念头。有他们四个帮我,别说是发动兵变,就是自立为王都没问题。

若是我想要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二哥会帮我吗?我这样想着,不由再次叹了口气,就算二哥帮我,我们依旧势单力薄。更何况大哥也未必就不能幡然醒悟。思来想去,我觉得现如今也只能尽人事听天命。把我自己能做的先本本分分地做好,兴许慢慢的,事情会有转机。

卷宗之中到处写着些无聊的东西,什么某某官员清正廉洁得到同僚的一致好评了,什么某某父母官为国为民尽心尽力得到百姓的一致称道了,什么钱粮赋税做何调整了。总之不是废话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再次叹了口气,一卷又一卷地将卷宗扔回桌上。这样的荆州,与刘表治下的那个荆州又有什么区别。

突然,有一卷长长的竹简赫然出现在我的面前,等等,不是一卷,是一批。因为从不同地方寄来的卷宗标着不同的记号,而这些卷宗摞起来足足有半人多高,而且全部来自同一个地方。

耒阳县?我不由微微皱起眉头。这个犄角旮旯里的小县城有这么多事情好说吗?从先前的卷宗判断,这大概也是为当地官员歌功颂德的东西。只是像这种废话,需要说这么多吗?

我不禁打开一卷又一卷耒阳县那边寄来的卷宗,越读,越让我心惊。原来这半人多高的卷宗之中,没有半句歌功颂德的话语。而且恰恰相反,所有的卷宗,都在深恶痛绝地斥责咒骂着当地的耒阳县令。我从没有见过这么整齐的民心,不论是地主,士族,还是商贾,百姓,甚至就连农民都在高声斥责着那个我未曾谋面的耒阳县令。

有人告他终日饮酒不理事务,有人告他征收苛捐杂税,有人告他无事生非劳民伤财。所有人都强烈要求刘皇叔罢撤此人,甚至有人要求将其治罪。在我的认识里,一般要么是一个新上任的县令勾结当地权贵搜刮民脂民膏,惹得穷苦百姓怨声载道。要么是新上任的县令为民做主,打击当地权贵,惹得当地权贵怨声载道。这回倒好,耒阳县无论是有钱的没钱的,文人墨客还是平头百姓,纷纷上书指责这个耒阳县令的过错。这样的事情,我还当真没有听说过。

这耒阳县令是个什么人?我心中不由觉得十分有趣。据我所知,这些新官员大多是大哥上个月刚刚选拔到任的。这么快就把当地各色各样的居民得罪光了,这个耒阳县令也算是个“人才”。

我叹了口气,耒阳县虽然不大,但既然是荆州境内,就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正好襄阳城中一群跳梁小丑正在自顾自地上蹿下跳,我又一时奈何他们不得。闲来无事,不如去一趟耒阳县,好好治治这个不干好事的耒阳县令,也算是出一口心中的恶气。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