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各霸一方,战乱连年不休。
秦王李世民天降英才,率领李唐将士东征西战,立志还天下一个太平盛世。但是在统一战争中却遭遇了平生最强大的两个敌人——夏王窦建德与郑帝王世充。
王世充霸占洛阳,废除幼帝杨侗,自立为帝,定国号为“郑”。
封其侄儿王仁则为兵马大元帅。这叔侄二人整日荒淫无道,残害百姓,致使民不聊生,天心大乱。
武德三年六月,唐夏郑三国在东都洛阳爆发了战况惨烈空前的洛阳之战。
王世充并命其侄子王仁则为大将军,在柏谷庄设重兵建轘州城,以阻挡秦王李世民东进。
双方大战十月有余,战况惨烈异常,死伤无数。唐军强攻轘州城,然而,轘州城坚敌顽,久攻难克,陷入对峙。
此时,雄霸河北的夏王窦建德又率大军十万增援王世充,唐军局势骤然凶险。
武德四年四月,少林寺武僧昙宗因王仁则欺压百姓,残暴不仁,率领十二名弟子:智真、智深、智全、智光等,驰援唐王。
夜晚,唐军大营。
一座十分简朴的营帐内,一位衣着华贵,相貌英伟,气质非凡的男子,正举着酒杯,与十三名朴素的僧人道别。
"大师,你等都是世外高人,实在不应该惦记这红尘俗世,趟这趟浑水啊"。
"秦王此言差矣。王世充自称帝以来,与王仁则叔侄二人残害百姓,鱼肉忠良。将这大好的洛阳城,早已糟蹋的不成样子了。我等虽是方外之人,但依然懂得报国安民,惩奸除恶的道理。今日只愿冒死杀入敌营,将此二人除去,还这世道一个朗朗乾坤"。
"可这轘州城兵多将广,城高巷深,几位大师虽然武功高强,但是此次前去,恐怕也是凶多吉少,九死一生,这叫小王怎能放心的下啊"。
"秦王,您有这份心意,贫僧等人已经知足了。如果将来您还能记得我们这几个和尚,只盼您一统天下,成就万世霸业之时,能造福苍生,造福百姓。贫僧等人九泉之下,亦可含笑而眠"。
"大师放心,如果将来真有这一天,小王一定体恤百姓,爱民如子,定不敢忘记大师的教诲"。
"好,秦王,告辞了"。
说完,领头的僧人一口饮下杯中的烈酒。转过身对着十二名弟子说到。
"佛门有五戒,今天必定要破这杀戒,干脆就将这酒也破了,众弟子共饮此杯,为师今生恐怕不能再教导你们了,只愿我们来世再做师徒"。
"谨遵师命,今生难报师傅大恩,来世我等再做师徒"。
十二名弟子齐声大喊,说完将酒一饮而尽。
为首的僧人,盯着这十二张年轻的面孔,眼里不禁泛起了泪花。
他们都是自己这些年闯荡江湖之时,救下的苦命之人。个个都背负着血海深仇。被自己点化后,本应深山古寺,晨钟暮鼓,常伴佛前。可惜这世道啊,不给好人一条活路。只盼……
想到这,为首的僧人抬头看了一样,旁边的秦王。
只盼世民将来会是一个好皇帝,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啪"的一声,众人将酒杯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十三名僧人一提手里的齐眉棍。大喝一声"杀"
"出发"。
十三名僧人陆陆续续走出了大营。
只见营外火光连天,人头攒动。所有的唐军将士都在这里等着他们。
一位虎背熊腰,黑脸络腮胡子的将军,一把挣开同僚,跑过来跪在了秦王面前。
"秦王,卑职无能,愿随少林寺的诸位大师一同前往轘州城"。
一位剑眉星目,金甲金袍的将军见了,赶紧上前,想将他拉起来。可是黑脸大汉像是吃了秤砣铁了心,就是跪在地上不愿起来。金袍将军不由得急了。大骂道:
"敬德,你快起来。你跪在这里胡搅蛮缠成何体统"。
秦王见了也很为难,上前扶住黑脸将军的肩膀道:
"敬德,你快起来"。
可黑脸将军就是不听,跪在地上摇着头不起,说道:"不,秦王,您不答应我,我就不起来"。
金袍将军一听这话,立马更急了。抓着黑脸汉子的胳膊,说话间也带上了火气:
"尉迟恭,你给我起来,就凭你那两下三脚猫的功夫,跟过去送死吗?"
尉迟恭一听这话似乎被气疯了,仰头大吼了一声:
"是,我是武功不行,比不上少林寺的众位高僧。我尉迟恭是烂命一条,无能之辈。可我不怕死,我生的顶天立地,活的堂堂正正。不像你秦琼,高门贵族,娇生惯养,整日里口口声声仁义道德,事到临头却畏缩不前,贪生怕死"。
秦琼一听这话也被气的心口吐血,好似三魂出体,七窍生烟,大吼道:
"我秦琼什么时候贪生怕死,畏缩不前过。我只是不像你,只会胡搅蛮缠,不明事理,无脑蛮干"
说完也双膝跪地,一头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秦王,卑职无能,也愿随少林寺的众位大师一同杀进轘州城,誓取王世充这狗贼的首级"
尉迟恭一听这话,到是不在嚷嚷了,低下了头,神色变得不自然起来,眼里也开始泛起了泪花。如果不是天黑脸也黑,一定是哭的像花布了。到底是怎样复杂的心情,能让一个连死都不怕八尺大汉泪如泉涌。
可不管是怎样复杂的心情,尉迟恭就是这样死跪在地上,说什么也不肯不起来。
可能他这一跪,也是在为少林寺的十三位大师送别吧。因为他知道,少林寺的这些好心人,他们这一走,恐怕是再也见不到了。
想当初,秦王被王世充的铁骑杀的大败,走头无路之下逃到了少林寺。正是这位少林寺的昙宗大师收留了他。如果不是少林寺的保护,早就没有了今天的李唐。而少林寺也正是因为保护秦王,被随后追来的王世充率军血洗,千年古刹毁于一场焚天大火之中。全寺上下,老的老,小的小,五百多名僧人只活下来这十三个。而当时,陪在秦王身边的就是自己和秦琼。他们不只是秦王的救命恩人,也是自己和秦琼的救命恩人.
如今,却又要让自己眼睁睁看着这全寺仅剩的十三个人上战场去送死,苍天啊,你是何其的不公。
正在众人都为此哀伤,烦恼的时候,一双白皙的手伸了过来。
"秦将军,尉迟将军,你们都起来吧"。
秦琼和尉迟恭抬头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少林寺的和尚昙宗大师。
"二位将军,起来吧。我知道你们的心思,你们的好意,贫僧心领了。可是人终有一死,我昙宗以及少林寺呢众弟子能为国家而死,能为百姓而死,能为天下苍生而死,死而无憾,死的其所"。
说完,不由秦琼和尉迟恭他两人挣扎,一把将他二人拉起。说来也怪,二人连盔带甲加起来四五百斤的分量,就和棉花一样,在昙宗的手里一点重量都没有。
秦琼和尉迟恭还要哀求,已被昙宗打断。
"二位将军都是国家栋梁之才,熟知兵法,能征善战。当今天下大乱,正是用人之际,二位应当报效国家,建功立业,造福百姓。贫僧几人都是山野草民,不通国事,二位将军岂能和我等一样,以身犯险,制天下人与不顾"。
摆了摆手,制止想插话的二人,继续说道:
"二位此刻当点齐兵马,做好的准备,只待我等得手,便杀入城中,一举攻破王窦二贼的联军,平息这场战乱,还江山一个太平,还百姓一个家。怎么能在这里意气用事,肆意妄为"。
说到最后,口气越来越重,只骂的两人头也抬不起来。
转过身,昙宗看了一眼秦王,点了点头,对着全军将士们喊到:
"将士们,今天是个重要的日子,今晚的战斗是一场重要的战争,这场战争关系着整个天下的和平。打完这场仗你们就可以回家,去和你们的父母妻儿团聚。这天底下将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杀戮,有的只是幸福与和平。我们一同生在这乱世当中,没有吃,没有穿,没有过过一天安宁的好日子,有的只是不停战乱与争斗。可是我们没有办法,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只能被那些奸臣昏君欺压凌辱。我和你们一样,我的父母没了,我的家也没了。我和你们一样恨这个世道,恨那个昏君,恨老天爷不公平。现在和平的机会就摆在我们大家面前,只要打赢了这场仗,大家就可以得到田地,得到牛羊,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哪怕我们战死了,我们的父母依然可以得到赡养,不用沿街乞讨,我们的妻儿也可以得到保护,不会饿死街头。让我们一同战斗,一起前进,捍卫自己的领土,保卫自己的家乡,打败窦建德,打败王世充,还这天下一个太平"。
将士们被这一番话激励的热血沸腾,只听全军都在振臂高呼:“还我家乡,还我太平,打败窦建德,打败王世充”。
见三军将士骑士大盛,昙宗大手一挥:
“少林弟子,你们怕死吗?”
“不怕”
“好,随为师上阵杀敌”
言罢,回过头深深看看着秦王李世民。
“秦王,您为贫僧描绘的太平盛世,贫僧这一去,恐怕是再也看不到了。希望您记住今天说过的话,将来能做一个好皇帝,体恤百姓,爱民如子,造福苍生”。
双手合十,对李世民深深的三鞠躬。
“大师,大师”。情到深处,李世民也不禁流下来。
“大师这一去,恐怕今生再难相见,大师放心,小王一定牢记自己的诺言,将来登基之后,一定做一个好皇帝,体恤百姓,爱民如子,造福苍生。大师走后,小王一定会弘扬佛法,重修少林寺,给寺内僧众一个安稳的家。小王今生福浅,无缘再听大师教诲,只望来世能常伴佛前,多听大师指点。大师一路走好,请收受王一拜”。
说着,便给昙宗,以及少林寺的十三位僧人跪了下来。
“好,那贫僧就先谢过陛下了”。
昙宗连忙将李世民扶起。转过身喊道:
“少林弟子”
“在”
“出发”。
说完,昙宗便头也不回来着,带着弟子们向轘州城奔去。
走出唐军大营,只听后面传来三军将士的呼喊:
“诸位大师一路走好,请受我等一拜”。
转过头看时,只见唐营灯火闪动,却无一人站立,将士们都在为这些可歌可泣的人送别。
当晚月黑风高,夜色正浓,昙宗和十二名弟子趁着夜色杀入轘州城,刚进城的时候倒是没遇到什么困难。
一行十三人绕到了背对大军的那一面城墙。找了一个偏僻的角落。凭借轻功,很轻松的就翻了上去。
可是刚进城没多久,他们就被守城的巡逻兵给发现了。因为他们的光头实在太显眼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