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赶出来的,可能有点急了,大家先看着,后面的精彩不会少。(中间介绍部分可能有点罗嗦,不过,早晚都要介绍,后面我就不再解释了。)
总算出城了,没想到,这么一耽误的工夫还倒是挺浪费的时间的。出了城,孟辉倒是觉得有一种鸟儿出了笼子的感觉,跟上次去看王安不同,现在的这一次是意味着他离离开京师的日子是越来越近了,想到这里心情也就逐渐的变好了,刚才因为那个王龙和祝霸戒两个人而变坏的兴致也逐渐淡忘了。
天空任鸟飞,海阔任鱼游,这两句话拿来形容孟辉此刻的心情是最恰当的了。现在离京师大营还由很长很长的一段路呢,那也就是说自己还有不少的时间可以进行思考,现在时间对与孟辉来说实在是太紧张了,他总是感觉到时间不够用,搞的他自己有的时候也会想,这么个活法会不会未老先衰还是会猝死啊!
“算了,还是先想想眼前吧,京师大营,对京师大营。。。”孟辉一边想一边摸着太阳穴在沉思。
明朝的禁军还有京师大营的情况,孟辉呢并不是十分的清楚,但是他从以前看到的那些网络上关于历史方面的书中多少还是了解了那么一点点,说起来,了解最多的好像就是京师大营里有什么三大营,三千营,神击营,十二团营之类的,做为防御大明核心--京师安全的军队,人数上应该是不少的。
不过,明朝后期,军队里吃空饷,缺编严重是非常平常的事情,这种事情全大明都非常多,自己暂时不是皇帝暂时没有那个精力去管当然了,想管现在也管不了嘛,只有等以后再说了,看来等到了广东扩军是势在必行的了,恩。。。起码30万,不能太指望广东卫所的士兵,东南沿海一带的卫所士兵战斗力都不强,欺负欺负老百姓还行,作战就算了吧。先训练个10到15万把后金几年后的攻势先阻挡住,再慢慢图之,恩,估计5年也就差不多了,那个袁崇焕说5年平辽,想法是值得称赞的,可惜方法不对又没有遇到一个好主子,幸亏我来了,由机会指点指点他一下好了,唉,要不是我,他啊!注定一腔热血赴之东流了喽。。。
孟辉这边还在继续想着,诸如士兵的训练方法,将领的能力勘察和选拔,忠诚度如何提高等等,孟辉算是陷入了YY了。
呃,想事情也挺费脑子的,孟辉想着想着就觉得累了,这样便在不知不觉之间在轿子里面睡着了,大内侍卫当然是不敢惊动了,就这样,队伍就一边走一边还要尽量不要使得轿子产生摇晃,以免使得轿子里面的那位爷被弄醒了。
那孟辉要去的京师大营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明朝自明成祖发动“靖难之役”夺位开始,大明的中枢大脑便正式由南京搬迁到了北京,因此京师的防卫也变的前所未有的重要了起来,于是呢,除了延绥,宁夏,榆林,大同,宣府,辽东等九边重地的第十大驻军城市便由此而诞生了。
京师京营成立之初便是明军的精锐,曾经跟随过明成祖数次北伐征讨过蒙古的战役,其中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五军营,三千营和神击营,五军营主要是以步兵为主,设中军,左哨,右哨,左掖,右掖共五军,,三千营的编制是三千人的骑兵部队,神击营则是以火器为主的火枪兵(这也是孟辉想亲自去挑选一万精锐的原因,因为他算是大明最了解火器威力的人了。)。
三部兵马平时都是驻扎在皇帝大营里面的,自明成祖之后,京师大营发生了多次的变革,一直到嘉靖29年才恢复了原来的体制。不过,三千营改名为神枢营,京师大营平时设武将一员,名为总督京营戍政,文官一员,名为协理京营戍政进行管理,这两人以下再设立诸如副参将等官职,到了明朝的后期,皇帝便派内臣(也就是太监)在此充当监军,说白一点就是皇上不信任,派自己的心腹太监们在这里进行监视的意思,回顾明朝一朝,因为太监而被害死的忠臣良将还真的是数不胜数,非常有名的像袁崇焕,卢象升等。
有盛则必定有衰,明英宗土木堡一战,明朝50万大军大败,其中京师大营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其后即使京师大营进行了重组也已经恢复不了原来的本色了,闯王李自成攻破北京固然与大明失去了民心有关,也和京师大营的京军战斗力低下也有很大的关系。那么说到这里,你可能就要问了,你都说了这么多,那是不是可以告诉我们京师大营做为大明的大脑和枢纽的京师的防卫力量,那京师大营的实力到底是怎么样的吗?很遗憾,我只能回答你,不好意思,我不是很清楚,什么?为什么不知道?那是由多个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是地理位置,朱元璋灭元建立明朝,元朝的残余力量北逃大漠,终大明200多年也没有能够解决掉这一个心腹大患,即使由像明成祖这样数次亲征大漠也是如此,后来又加上了辽东的后金,两大心腹大患,有屡次犯边,幸亏大明有九边边防重地,又有万里长城以及居庸关,山海关,遵化,蓟州等险要官口和城池组合而成了层层防御圈,给了京师以足够的预警时间,大明皇帝再下达全国勤王令,蒙古,后金始终未能攻入大明京师一步,闯王李自成也是靠了太监曹花纯打开了成们才能得以入城的。战事不断,各地的勤王带来的也是一片的混乱,如此也就根本计算不出来实际的兵力了,而且像京师大营死了多少人,各地勤王的兵马中是否由留在京师大营的这样客观数据也是十分的不清楚。
第二个嘛是我们都知道的吃空饷,这个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但伴随着大明军力的衰退就产生了这么一个伴生物,无论是京师还是地方,全国上下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卫所尤其的严重,同时这也是一些将领的重要收入来源。
第三个是时间,从建国到朱由校即位,大明已经走国了250几年的漫漫长路,200多年的时间已经足以使得一群老虎变成了一群绵羊,自明成祖之后历经仁,宣,英,景,成化,弘治,武,嘉靖,隆武,万历,泰昌等皇帝,是一个不如一个,虽然偶然也又一些出色一些的,但已经无法改变大局了,直到灭国为止,何况,大明中期之后,原来先进的卫所兵制已经不符合历史的潮流了,可惜,可惜。。。
以上的三点再加上一些不太重要的原因就行成了现在的这种局面,对于这一切,朱由检当然是不知道的了(当然,他都被人替换了,当然是不知道的了。),但附身于他身上的孟辉却是通过几百年知识的灌输多少了解了一点点,虽然谈不上是了若指掌,但大概的方向还是OK的。所以,在他的心中与其是看中那一万的士兵还不如说是一万的名额更有吸引力呢,何况这方面他对于未来已经有了一个朦胧的计划了。
可惜就是有人不想让他安静的睡一会,这不,外面又闹开了。
“外面为什么这么吵闹?”外面一阵马匹的叫声打搅了孟辉的思路,搞的他火气又上来了。
“回王爷,是那个王龙。”
“王龙?不是已经把他的嘴巴给堵上了吗?怎么又是他?”孟辉现在真的是一个脑袋两个大了,怎么又是王龙?真不知道救他到底是好还是坏了。
“回王爷,王龙的嘴巴虽然给堵上了,但他可以控制自己骑的那匹马,也不知道他怎么搞的,能让马又是跳又是叫的,所以。。。”
“靠,我真是没有事情非要找点事情来干,妈的,王龙,我真不知道救你干什么,把王龙给我弄过来。”
“遵命。”
大内侍卫去拿人了,孟辉也只能干生气,京师大营也叫皇帝大营,要负责驻防京师,京师是全天下权利的汇集所在,为此,大营的位置既不能近也不能远,孟辉现在是坐轿子去,速度当然不会很快,,大概需要3个多时辰也就是大约7个小时左右,当然,这个是按照走路的来计算的,如果是骑马的话也就一个多时辰就差不多了。
时间不大,王龙被弄了上来,孟辉也懒的出轿子了,就在轿子里面坐着,轿子旁边是王承恩,而王龙就跪在孟辉的面前,嘴巴还是被堵着。你还别说,王龙的脾气还挺倔,刚才几个大内侍卫费了不少力气才把他给摁到地上的。
“把他嘴巴里的布给拿掉。”
“是,王爷。”
旁边的一个大内侍卫应了一声去拿王龙嘴巴里面的布,看他小心翼翼的样子,八成是怕这边人家嘴巴里的布拿掉,那边他就要被咬一口似的。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