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汪正豪又说要带侄女去骑马。可到了半路,他却换了方向,对汪秋平说;“我今天带你去拜见我的师傅,你看怎么样?”这可合了汪秋平的心意。她正想看看道观和山上的风光呢!两人于是骑着马向华灵观走。到了山下,有一农家,汪正豪给主人打了招呼,给了他一个银元,把马拴在他家的院子里。和汪秋平往山上走。他说,他在华灵观拜师学艺,三年都是利用读书时的两个假期,接受师傅的专门教诲。平时就是靠自己多想、多练。因而才有今天的结果。汪秋平问;“叔叔,你的飞标也是在观里学的吧?”汪正豪说:“不是。那是我当兵后,我们的教官教给我的。因为我有武术功底,和教官在一起切磋,他就教了我飞标。这位教官是我的第二位师傅。他是北平人。‘七七’事变后,日本人占领北平,到处烧杀掳掠。他关心他的家人,说要回家看看。至今没有消息。不知是死是活。日本人可恶啊!”说到这里,他眼睛里表现出无比的愤怒。
到了山上,进了道观。道长和汪正豪的师傅胡吉志都在。这时,老道长已60多岁,胡吉志也40多了。见来了客人,而且是珍贵和熟悉的客人,两人都很高兴。汪正豪行了礼,并介绍了自己的侄女。老道长一见这么年青的姑娘来到观里,而且是老施主的孙女,便有些受宠若惊的感觉。要胡吉志去安排午饭。汪正豪说不用不用。我们坐坐就走。道长说:“既然来了,就吃顿便饭吧。”汪正豪说:“道长,真的不要麻烦,我们坐坐就走。我今天是来给师傅和道长告别的。我们的部队,要开赴云南参战。日本人已从中国的东部向我们发动进攻,占领了我们的大片土地,现在又从西边向我们发动进攻。他们是要东西汇合,占领全中国。”道长说:“是这样啊!这些日本强盗,亡我之心不死。”他本来坐着的,一下站了起来,又激愤地说,“当年甲午海战,击沉了我们很多舰艇,又上岸屠杀我们的同胞。我们村的人死了十之八九,我家十口人,只剩下我一个了。”说到这里,道长显得十分沉痛。接着说,“我老了,否则也要持三尺剑,上阵杀敌,报孝国家!”汪正豪说:“我一定牢记道长的心愿,替道长多杀几个日本鬼子!”说完又对师傅胡吉志说:“望师傅多保重身体,照顾好道长,弟子上阵杀敌,不能侍奉道长和师傅了。”说完再次向道长和师傅行礼、告别。道长送到门口,还向叔侄俩鞠了一躬,表示敬意。
师傅胡吉志则一直送到山下,才依依告别。临别时,他对汪正豪说:“征战杀敌,要注意保护自己。有事可以写信来,我能帮的一定帮。”说着,眼睛里泪光闪耀。汪正豪向师傅行了礼,转身就走。他的眼睛里也充满泪水,差点流了下来。走了很远,回头一看,师傅还站在原地。他只得回身向师傅挥手,等师傅转身走了,他才和汪秋平去农家牵马上路。
马在路上慢慢走着。汪秋平想起在观里时叔叔和两个道人说的话,她禁不住问:“叔叔,你真的要上前线呀?”她的心情也十分沉重。这意味着有牺牲。她只有这么一个亲叔叔啊!汪正豪严肃地说;“这事先不要告诉你爷爷奶奶。到时我会给你说。”接着转移了话题,“秋平,我给你讲个笑话。”汪秋平说;“好呀!”其实,她心里老想着叔叔要上战场的事,可不想听哪样笑话。可叔叔要讲,她只得听着。汪正豪便给她讲了这样一个笑话;
那是当年八国联军进北平烧杀抢掠、清政府被迫和谈的时候。洋务总理李鸿章出面谈判。谈判结束后,举行记者会。这时候日本国代表站了出来,他不仅要在世人面前炫耀武力,还想在文化上羞辱大清朝廷。当记者云集后,这个日本国代表突然提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上联对不出下联,只好求于汉字发源地的人了。”他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联;“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单戈独战!”
这是一个拆字联。难度较大。其意思是,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马,张的是强弓,文的也不简单,无论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光“大王”就有八个,盖世无双。言外之意,日本“单戈独战”,即可踏平中国。
八国联军本以为无人能对此联,想借机羞辱一下清廷。谁知李鸿章毫不示弱,大笔一挥,写出下联;“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合手擒拿。”众多记者看了,个个叫绝。
此下联用的也是拆字联,对仗十分工整,且与上联针锋相对。其意思是:你们日本骑奇马张长弓,其实就是一伙来偷抢我大清龙衣的倭寇。琴瑟琵琶八大王,就是魑魅魍魉四个小鬼子。并肩居头上,其实已经屈膝跪在身旁,你如敢单戈独战,我就合手擒拿。从此,日本“鬼子”便流传开来。
汪秋平听完便大声笑了起来。说:“都说李鸿章是卖国贼,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我看他还是有骨气、也有才的嘛。”汪正豪说:“你说的有道理。我们不是为李鸿章说话。其实,国家衰败了,一个大臣能有什么用呢?就像岳飞上面有个宋高宗一样,李鸿章上面也有个慈西太后。李鸿章是顶不起大清国天下的。他只有听命的份。”汪秋平说;“叔叔,你看日本鬼子能占领我们中国吗?”她把才听到的“鬼子”用上了。汪正豪说:“我看不会。现在的中国已经不是清朝时的中国了。中国的民众已经觉醒了,国民政府有那么多军队在抵抗。共产党的军队也在抵抗。国共已联合抗日,抗战胜利是有希望的。日本鬼子早晚要从中国滚出去。”
到了家,汪正豪对汪秋平说,吃了中饭,他要写点东西,下午就不陪她了。汪秋平想,叔叔肯定在作上前线的准备。
快吃晚饭时,汪正豪给管家交待,晚饭的菜做多点、做好点。凡是家里的人都在一起吃顿饭(平时主仆都是分开吃饭)。开饭时,桌子上摆了很多菜。还有酒。汪正豪给父亲斟了满满一杯,给管家也倒了一杯,他说;“我很少回来陪你们喝酒,侄女来了,借这个机会,一起喝杯洒。”说完,自己把杯子里的酒干了,又斟满,陪着父亲慢慢喝。汪秋平心里明白,叔叔喝的是告别洒,她心里酸酸的,但不好说出来。其他人还以为汪秋平来了,汪正豪高兴,明天要回军营,所以和大家好好喝杯酒。喝了几杯后,他又举起洒杯,对管家、司机、佣人和小梅说;“我们家的事,多亏你们帮助,在这里我要好好感谢你们!”说完一仰脖子把洒干了。老太太说;“少喝点,喝多了对身体没有好处。”汪子嵩说:“没有事,难得这么高兴,多喝两杯没关系!”说着,要儿子给他斟酒。
吃完饭,喝了不少洒的汪正豪,拉了侄女的手,说:“我们去散步。”他们走后,老太太说:“我这个孙女呀,她叔叔一回来,就像跟屁虫似的。”汪子嵩说;“那么多年没有见面,很正常嘛!”
两人在街上慢慢走着。汪正豪说:“我们很快就要开拔,军令如山倒,说走就走。我也许不能再回家了,你爷爷奶奶都老了,你家又隔得远。我想,家里的事要靠你来维持。我走后,希望你能长期住下来。我会给你爹妈写信。”听了这话,汪秋平的心里像压了块石头,很难受。往回走的时候,快到家了,汪正豪交待说:“明早上我走得早,你也要起早些。我把房间的钥匙交给你,还有些事要说说。我走的事,这两天千万不要给你爷爷奶奶说。记住了么?”汪秋平说记住了。
一大早,汪秋平起床洗了脸,来到客厅,见叔叔已经在等她了。汪正豪站起身向门外走。汪秋平在后面跟着。汪正豪牵了马来,对汪秋平说;“我把房间钥匙给你,书桌抽柜里有我写的信,你暂时保管着,等我离开省城后你再交给他们。我那里还有10柄标,是留给你的。现在打仗,靠的是枪炮,那东西让你练练手技。”说完在汪秋平的额头上亲了一下,便上了马,两腿一踢马的肚子,那马便飞奔起来。
相处了一阵,汪正豪给汪秋平留下很深的印象。叔叔比爹爹稍矮一些,但仍然显得高大、壮实,穿了军装,戴了军帽,更显得英俊、威武。和他在一起,总感到他英气逼人。这会看到他骑马走了,头也不回。她感到无比的难受。要知道,战场上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叔叔这一去,能否回得来呢?她想起那首古老的诗: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