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汪秋平和小梅要走。汪秋平特意交待管家陈进要看好她的大黑马,每天除了让它吃饱,还要牵出去溜溜。陈进答应了。临走时,汪子嵩拿出一大包东西,对汪秋平说:“这是今年出的春茶,你代我送给道长。就说是我的一点心意。”汪秋平放在包里,高高兴兴地走了。
汪家的小车把汪秋平和小梅一直送到华灵山下。小车往回开,两人往山上走。一级一级的石阶,由一块块青石板铺成。从山下到山上,数不清有多少石板、多少石阶。山高路远,路弯弯曲曲。两人拾级而上。汪秋平和她叔叔来过一次;小梅没有来过。她问;“大小姐,观里规矩多吧?”汪秋平回答说;“道家是很讲规矩的。”又说,“你看,倒是你又不讲规矩了,为什么又这样叫我?”小梅说:“既然那是个很讲规矩的地方。我是个下人,在观里当然要讲规矩。从现在起,我就得叫你大小姐。说明我是来伺候你的。”汪秋平倒无话可说了。她说:“在山上的这些天,当着他们的面,你就这么叫。私下我们还是姐妹相称。”小梅点了点头,表示认可。汪秋平又说:“在观里,当着道长和我叔叔师傅的面,我怎么做,你就怎么做。”小梅又点了一下头。
两人到了观门口,都走出一身汗来。只见观里有一个道士在打扫地上的杂物。汪秋平认识,他就是那个叫李相发的道士。她上前双手合十,施了礼,问道;“请问道长可在观里?”对方答道:“道长和师兄正在经堂诵经。”汪秋平上次来过,却不知道经堂在哪里。于是说;“可否请师傅带路。我们不知道经堂在何处。”李相发将扫把扛在肩上,在前面引路。
到了诵经堂门口,李相发指了指,说;“这就是。”然后转身走了。汪秋平往里面一看,道长和叔叔的师傅胡吉志正在诵经。她大着胆子说:“道长,我有事相求。”道长似乎没听见,还在继续诵经。但胡吉志听到了。他转过身来,见是汪秋平,就对道长说;“道长,老施主家女公子来了。”道长便停止诵经,站起身来,笑着走到门边,对汪秋平鞠了一躬,说;“女公子光临,有失远迎。”汪秋平急忙还礼。道长将汪秋平和小梅请进屋里,汪秋平从包里拿出爷爷让带的茶叶,双手捧着送到道长面前,说;“这是爷爷叫带的茶叶,请道长收下。”道长双手接过,说;“多谢老施主挂记。老施主近来可好?”汪秋平答道:“爷爷一切尚好,多谢道长关心。”道长看了看汪秋平,然后让她坐下。小梅则站在她身边。胡吉志则一直站在道长身边。汪秋平切入主题;“道长,我这次冒昧到观里来,一是看道长这里有没有我叔叔的消息;二是想在观里学些武艺。将来我想去找叔叔,增加点见识。请道长示下.”说着站起身来向道长鞠了一躬.道长听了,说;“本观尚未收到令叔的消息。如果女公子愿在本观学点武枝,倒是没有问题。”他侧身对胡吉志说,“看来女公子要在观里住些时间,你安排吧。我们观生活简单,望女公子见谅。”
胡吉志领着汪秋平和小梅向外走。道长又继续诵经。胡吉志带着汪秋平、小梅走出诵经堂,来到一间客房,说:“你们在这里先住下来。学武的事下来再说。屋里有脸盆脚盆,你们随便用。”说完转身走了。
屋子很简单,就两张床。床上一床被子,一张垫单。小梅拿了盆去打水。汪秋平也要去。小梅说;“你就不要去了,我多打些,够两个人用就行了。”小梅走到屋外,见李相发
还在打扫场地。她学着汪秋平的样子,上前施了礼,说:“师傅,打搅了。请问哪里有水?”李相发说:“我带你去吧。”说着将扫把放在地上,带着小梅绕过两栋房子,来到厨房,指着水缸说;“那就是。”小梅一看,那是用大石板鑲成的。高可以到达人的胸前,宽有两尺多。大概是观里很少看到年青的女子,李相发没有立即走开。小梅又问;“你们这里的水源有多远?”李相发说:“不远,从观门口往左,只有十多丈远。那里有山上流下来的泉水。还有现成的水井。”他的话多起来。直到小梅打好水。他才走了。
两人洗了脸,又在床上坐了一会,胡吉志来了。他站在屋里问汪秋平,打算学什么?有没有功底?汪秋平都照实说了。然后提出,她想学轻功和剑术。胡吉志带着两人来到屋外,要汪秋平就地往上跳。汪秋平静静气,接着将身子往上一纵,一下离开地面七、八尺高。落地后,脸不红、心不跳。胡吉志边看边点头。说:“你很有功底。我们武当的轻功和剑法天下无双。这样,我先教你轻功。”于是给汪秋平讲如何呼吸、提气;如何在行走时使力量向上,保持脚步轻盈无声等。他又做示范。只见他将身子在地上转了一圈,然后一扭便到了对面的房子上。小梅在旁边看了,很是惊奇。她想,这个道士的功夫,又在大小姐之上。汪秋平知道小梅在轻功方面没有功底,看了也白看。就对胡吉志说;“师爷,可否让观里那个姓李的师傅教教我这位同伴?她跟我学了些拳术,有些底子。”胡吉志说;“可以的。等下我和师弟说。你现在就跟我学上房、行走。”他在观里选了适合汪秋平锻炼的房子,陪着她上房、行走、奔跑。开始,汪秋平不仅慢,而且踩得房子上的瓦哗哗响。经过师爷的反复讲解、指教,进步越来越快。
李相发教小梅练武。在李相发做事时她就自己练。她也不想闲着,学一点是一点。
这天,胡吉志拿出一把剑来给汪秋平看,说:“这是道长送给我的。他说他老了,用不上了。传给我也许能派上用场。”只见他握剑在手,拉开架式,就地舞了起来。他东指西划,左刺右击,忽上忽下,忽南忽北,一团剑光把他的身子都罩住了。汪秋平看得眼花缭乱。这是她所没有看到过的,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胡吉志练完一套剑路,做了个收剑的姿式,气定神闲。接着将剑递给汪秋平看。汪秋平将剑拿在手里,感到很沉。再看剑身,一片青光,十分耀眼。她随手舞了一下,觉得剑气逼人。她问;“师爷,我不懂剑术。我看这剑是有来历的。”胡吉志把剑拿过去,说:“你是个聪明的姑娘。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它生存的空间和道理。我们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就说道长传给我的这把剑。也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只见他在剑把处用母指轻轻一捺,剑把里有把,剑中有剑,一把剑立即变成两把剑。汪秋平明白了,这是一把鸳鸯剑。她立即说了出来。胡吉志说;“你说对了。这的确是把鸳鸯剑。我给你说说这把剑的来历。”
道长当年在老家时,姓楚,名怀德。山东人爱习武。楚怀德从小就拜师学艺。他的师傅也算当地的武术名家。这把鸳鸯剑就是他师傅传下来的。师傅膝下有一女名玉珠,和楚怀德一起长大,可谓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到了谈婚嫁的年龄,楚家请了媒人去提亲。师傅早有此意,当即应允。在楚怀德20岁,玉珠18岁,两家正筹办婚礼时,日本人打来了。他们见人就杀,见东西就抢。村里人组织起来奋起反抗。可他们的大刀长矛,怎么也抵挡不住日本人的洋枪洋炮。村里很多人都战死了,连同妇女、老人和孩子。楚怀德和师傅两家人,只剩下楚怀德和玉珠。两人仗着一身武功,且战且走。楚怀德处处护着玉珠,希望能杀出重围,得以团聚。要说他们的武功,再高也挡不住敌人的子弹。可杀到最后,面对一对中国青年男女,日本人想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当时日本人有7个。7个对2个。他们以为稳操胜算。所以不开枪,和两个青年肉搏。这时,楚怀德以一敌四,玉珠以一敌三。日本人分别将两人团团围住。楚怀德已经无法保护玉珠了。但他一直看着玉珠。他的心在玉珠身上。他要先消灭身边的敌人才能去救玉珠。他奋起神力,一连杀死3个日本人。他再看玉珠那边,也只剩下一个日本人了。可当他正在和第四个拼杀时,却听到玉珠一声惨叫,显然被敌人刺中了要害。在他挥剑刺死最后一个敌人时,那个刺中玉珠的日本人挥刀向他砍来。这家伙想最后一搏,可他哪是楚怀德的对手?此时的楚怀德,已是满腔怒火,他集全村和师傅一家及自己一家的仇恨于一身,只一剑,就刺进那个日本人的胸膛,他用力一搅,那家伙的血喷了他一身一脸,连哼都没有哼一声就死掉了。当他来到玉珠身边时,玉珠已面无血色。他抱起玉珠,大声呼喊着她的名字。可他的玉珠再也醒不过来了。他仰天长啸;“苍天啊苍天,你为何如此不公,让倭寇占我国土、杀我同胞。让我等中国人无立锥之地,此仇何时报?此恨何时雪?”他悲痛万分,掩埋了玉珠的遗体,将玉珠用的雌剑和自己用的雄剑合为一体,上了武当山。
武当乃天下名山、道教圣地。武当剑术闻名天下。他要上山深造,集武功之大成,然后再回到家乡,杀尽倭寇,报仇雪恨。他在武当拜师学艺,师傅给他取名清源道人。一住就是20年。这时中国形势发生了变化。他才遵师嘱下山云游,来到华灵观当了道长。
听了道长的经历和剑的由来,汪秋平很感动。天下的事,真是复杂多变,世事苍桑啊!然而日本人占领中国的野心却没有变。他们40多年前就开始侵略中国,让中国割地赔款。现在又大举向中国进攻,想占领全中国。真是狼子野心不死啊!我也要学好武艺,像叔叔那样上阵杀敌,为被日本鬼子杀害的同胞报仇雪恨!
胡吉志给汪秋平讲完道长的经历和剑的由来。将鸳鸯剑中的雌剑递给汪秋平。说:“这把剑算借给你用。我将尽力传授你武当剑法。待你学好剑术下山时,剑还交给我保管。从现在起我就教你武当剑法。”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