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别样远征军> 2.黄菊青的忧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2.黄菊青的忧伤(1 / 2)

黄ju青一个人在厨房里做饭。以往,刘为民在的时候,没有事总在旁边帮着做事。一起说说话,夫妻间亲亲热热,从无芥蒂。如今他不在了,她感到很是冷清,心里的悲伤可想而知。

在这栋房子里,刘为民不在了,就她和汪正豪及他的警卫。警卫叫赵长林,30岁。本来他应和汪正豪住一个房间。因为房间太窄,加之黄ju青常在屋里帮汪正豪清洗伤口、换药,他觉得不方便,就住在楼上。房子是很老式的那种,当初房主起新房搬走了,黄ju青和刘为民刚到,就租了住下来。楼上楼下相距只6尺高,赵长林就住在楼梯口。他长期跟着汪正豪,自然也会些功夫。他虽然住在楼上,平时总盯着门口。一有动静,需要时他连楼梯都不用,一跃就到了地上。

汪正豪一个团的队伍,现在连他和警卫还剩30来个人。其他的人住在山上的一户人家,遇到情况再和他们联系。刚才到家时,赵长林不在,可能到山上去了。黄ju青给汪正豪换药回来,锅里早开了。她把灶里的柴火撤了些(让火小一些),用锅铲在锅里铲了几下快熟的米,用锅盖盖上,让饭在锅里闷着。然后在灶前坐下来。

刚才看了汪正豪的伤口,发现有些化浓。这让她很是着急。他本来伤得就重,这次回省城,汪正豪只是要她回家看看,报个平安,了解一下家里的情况。要她不要把他受伤的事告诉家里。父母年纪大了,担心他们受不了这个打击。可**青还是给汪秋平讲了。她给她讲不要告诉爷爷奶奶,但也作了思想准备。他们知道就知道吧,战乱之秋,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早知道比晚知道好。早知道就有最坏的思想准备。

正在这时,赵长林进了门。他见厨房里有火光,便走了进来。一见**青,很高兴地说:“大姐你可回来了,都把我们急死了。”

黄ju青说:“急也没有用啊,那么远的路。”

赵长林说:“有的人担心你不会回来了呢!”

黄ju青说:“瞎说!我怎么会不回来呢?我倒是要问问你,咋能丢下汪团长一个人在家,你走了呢?”

赵长林说:“大姐,咋会呢?我服侍团长吃了饭,到附近走了一圈,又在路边侍了一阵,看有没有什么新情况。这是团长交侍的。”

黄ju青没话说了。赵长林个子高大结实,作战勇猛顽强,和汪正豪出生入死,是个很值得信赖的战士。

她又问:“士兵们情绪怎么样?”

赵长林说:“还可以吧!最近和游击队关系不错。游击队和地方政府联系上了,政府答应最近再供应一些粮食。也分给我们一些,保证我们不断粮。士兵们说,只要有吃的,就能坚持打日本,把这百多斤撂在这里算了。”

黄ju青一听笑了。汪正豪从家乡带出来的这些人,也算她的乡亲。现在国共联合抗日,她把他们看作自己的同志。她要团结他们,关心他们,共同抗日。她对赵长林说:“我不仅回来了,而且把你们团长的侄女和师傅也带来了。”

赵长林一喜,说:“真的呀?我去看看。”又问:“给团长治伤的药买回来了吧?”

黄ju青笑着说:“买回来了。我给他把伤口的药换了,该吃的药也让他吃了。”赵长林这才高高兴兴地走了。

黄ju青长长地叹了口气。锅里的饭还在闷着。她到房主的菜园子里摘了一大把青菜(他们自己种的),用水洗干净,饭一熟就煮上。然后在灶上方的一个篓里抓了几个辣椒,放在柴火堆的灰里拔弄几下,再扒出来凉着,然后放在碗里揉碎,加点盐,放上菜汤,就成了蘸水。吃饭就是青菜加蘸水。有大米饭,菜再简单,大家也吃得很香。

吃完饭,天已经很晚了。都需要体息。黄ju青安排道士和赵长林住在楼上。汪秋平则和她住在一个房间、睡一张床。

等其他人都睡下了,黄ju菊青来到汪正豪的房间,简单说了回省城的一些情况。也说了汪家两老对他的牵掛。然后拿出100个大洋,交给汪正豪。说是他母亲叫带给他的。汪正豪却不接。说你这次回去,很大程度都是为了我。光药就花了不少钱。路上还经历了那么大的风险。秋平说还买了不少米,这不都要钱呀。秋平说家里还给了她不少钱。我拿钱干什么?我给秋平说了,要她把手里的钱都交给你,由你统一保管使用。我们这些人生活上全靠你了。他说着,有些上气不接下气。

黄ju青知道他很虚弱,就说:“那这钱就先放在我那里,你有什么安排给我说。秋平带的钱,就让她自己保管吧。”

汪正豪说;“放在她那里有什么用?还是由你统一保管使用好。我再给她说说。”

黄ju青不再说了。她又要汪正豪再吃一次药。她希望在他的身上能出现奇迹。

当ju菊青回到她住的房间时,已听到汪秋平轻轻的鼾声。徽弱的灯光照着她去了化妆的脸,是那么青春、那么美丽。从平安的家乡来到这么遥远而又有战争的地方,她的爷爷奶奶、她的爹妈对她是多么牵掛啊!要在省城的家里,她过的是锦衣玉食的生活,无忧无虑。而现在……

下一步会是怎样的情况呢?她现在最担心的当然是汪正豪的身体。她本想和他再谈谈以后的打算,可她看他实在支持不住了。今晚要不是家里来了人,他不会支持这么久。这样想着,她也觉得累了睏了,也上床睡了。

早上,黄ju青起床后,见道士向门外走去。她知道他要去练功。有武功的人,一天不练手脚生。她忙着做早餐。以往,早餐是包谷粉做稀饭,有面粉就做馒头,没有面粉就吃红苕、土豆(当地人叫洋芋)。有时候这些都没有,早餐就免了。甚至有饿一天两天肚子的。昨晚她回来,见厨房里还有包谷粉,也有红苕。菜是不讲究的,一碗辣椒水就可以吃顿饭。他们这些人都习惯了。她担心汪秋平和道士。不过,通过这几天在路上的经历,都应当长了不少见识。特别是汪秋平。她慢慢也会适应的。但不知她能坚持多久?**青这样想着。用大米煮了稀饭,又洗了红苕在另一个锅里煮上。

她推开汪正豪房间的门(这门一般都不上杠,方便自己人出入。)见汪正豪已经醒了,就转身端了水,让他洗脸。本来她要给他洗的,他不干。她只是把水端到床前,将他用的帕子放在盆里搓揉几下,再拧干递给他,他自己往脸上揩几下,就成了。她等他洗好了,把盆端出房间。

这时稀饭已煮好,她舀了一大碗,放了些盐,给他端去。汪正豪不好意思地说:“老这样麻烦你,真过意不去。”这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但又不得不说。

她习惯了,说:“不要这样说。太客气了不好。也只有我来招乎(侍候)你。要是他在就好了。”

他知道她说的他,是她的丈夫刘为民。一说到刘为民,两人都不说话了。他知道她的悲伤,她也知道他心里不好受。他把稀饭接到手里,说:“很久没有吃到大米稀饭了。”接着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

可吃了不到一半,就吃不下去了。说:“先放在这里,等下我再吃。”

黄ju青却不让,说:“等下凉了,还得热。你现在不能吃凉的东西。”于是端走了。

他知道,她端去不是不要了,倒丢了,是她自己吃了。粮食这么紧张,她是绝对不会浪费的。这已经不是一次了。

黄ju青将汪正豪吃剩的稀饭端到厨房,眼泪便流了出来。她感到他的胃口越来越差,这不是好兆头。她本来以为,昨晚给他敷了吃了才带来的药,应当有好的反映。可他竟连一碗稀饭都吃不完,如果这次带来的药都不管用,那就没有办法了。她揩了揩泪水。她知道还在睡着的、出门的都要来了。有些事暂时还不能对他们说。她从锅里撿了两个小一些的红苕,就着汪正豪剩下的半碗稀饭吃了。

自从汪正豪和他的队伍到来后,黄ju青和刘为民的事多了起来,仅吃的事,就够两口子忙的。小吃店因此只好不办了。(本来就是以此作掩护,并没有想到要在这件事上赚钱。6天才赶一次场,也赚不了什么钱.。)刘为民死后,黄ju青更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她的精力,都放在汪正豪和他这些人的生活上。

最先来到厨房的是赵长林。他脚一进门,就闻到了大米的香味,说:“大姐,今天可以吃到大米稀饭了。”

黄ju青说:“快吃吧,锅里还有红苕。”

赵长林拿碗舀了稀饭,又撿了红苕,边吃边问:“团长吃过了吧?”

黄ju青说:“吃过了。你昨晚见到团长的侄女和他师傅了吧?”

赵长林说:“见到了。团长的侄女真好看,像一朵鲜花。”

黄ju青笑着说:“怎么样?想娶媳妇了吧?可不能打她的主意。她可是汪家的千金呢!”

赵长林笑了,说:“哪敢呢?她还小啊!大姐,现在哪有心思想那些事呀!我20岁给我们团长当警卫,他快40了都没有成家。说不赶走日本鬼子,决不谈婚事。我是他的警卫,能先结婚呀?何况也不好找啊!”

黄ju青说:“你说得对,在这种地方、这个时候,你确实不能找媳妇。我还要告诉你。这次我们在路上,遇到两个日本武士,要抢我们的马。要不是汪团长的师傅和他的侄女,我可能就回不来了。”

说到这里,她顿了顿,故意卖了个关子,“你猜团长的侄女怎么表现?”

赵长林说:“我又没有在,咋知道她怎么表现?”

黄ju青说:“我可是在场亲自看到了。她对付的是个高大、孔武有力的家伙,刀使得又快又狠。要是我,早让他砍翻了。汪家的大小姐却应付自如。剑使得像风一样,几下就把那个日本人刺中了。还有团长的师傅,更是了得。那个矮个日本人,根本不在话下,三两招就解决了。不要说团长的师傅,就是他的侄女,我看你肯定不是对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