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祸元害明> 第22章 魔云无声遮天盖 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2章 魔云无声遮天盖 下(1 / 2)

不知是两个灵魂融合的原因,还是他的灵魂受过穿越之锤炼,总之,杨铧的记忆很好!虽达不到过目不忘,但也能读一遍,就能记得很清晰。

这两年的日夜苦读,苦思,终于让他完成了《民族论》的初稿。

说起写着《民族论》的原动力,还是来自于接触到了元朝初年,许衡提出之“入夷则夷,入夏则夏”的论调,这种典型出卖华夏氏族利益,服务于异族统治的的理论,让他不得不提起笔来,结合自己前世的见识,写下《民族论》。

就杨铧所知的历史中,从来没有出现过非华夏族群能用华夏典章治国的例子。

若野蛮征服文明、夷狄僭越中国,无论其表面如何,其实质终是外敌入寇侵略中国,实施的是血腥之殖民统治。

后来的历史证明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夷狄之政,人面兽心。

所以,从来不曾有过真正意义上的“华夷易位”,华夏永远是华夏,而夷狄永远是夷狄。

他这两年最大的收获,就是知道现实的元朝与他前世所学的元朝历史相悖。清醒地看到蒙人统治,就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掠夺。特别是,现在南人中形成“一个摔头胎”的风俗,让他很愤怒、又心寒。

北部中国的最初几十年里,就已经将佛教、道教、聂思脱里派、答失蛮(穆斯林)以及阴阳先生、术士、萨满教和其他宗教信仰者,划分为特殊户籍。

蒙人殖民统治者以优待、奖赏和免税来鼓励所有的宗教专职人员。

当某一派得到什么好处时,其他的派别也竞相提出要求,往往就可以得到同等的待遇。但是儒士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宗教派别的成员,常常鄙视专业的宗教人士。可是,儒门在元蒙殖民统治者口中的汉语中称作教,犹如孔教。

对于蒙古人来说,这种类推无疑是够准确的了。这也让杨铧有了参照《**党》成立一个宗教组织的念头。

儒门子弟能成为“儒户”这一类似宗教的特殊户籍,还得归功于大金国的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是窝阔台朝廷的一位高度汉化的契丹人谋士,他随着蒙古人完成了平定金朝的战争。目睹一种残酷的命运降临到老百姓头上。

就如后世在影视剧里看到的那样——战场上,得胜的将领们可以抢掠财产、牲畜和人口,把人变为他们的奴隶或家奴,一点也不考虑这些人原来的身份。

目睹蒙古人不能更有目的地利用人才而给社会造成的损失,在这非常特殊的条件下,耶律楚材于南宋嘉熙二年向大汗窝阔台的建议,儒士们以佛教徒和道士所受优待作的类推,被赐予了这种职业上的划分,从而在户计制度中加上“儒户”这一项。

这个新的户籍类别划分确实给了儒门士子的好处。处在当时那种历史环境,这是一个重要策略上的巧妙考虑。

杨铧知道,从汉代独尊儒术开始,儒术通过千余年的发展,已经将儒家之社会人文伦理,根植在汉家后裔的骨髓之中。

要想改变汉家后裔千百年来,被儒家所宣扬的伦理道德彻底洗脑后的思维,建立一套祸害儒术体系的新规则,就要深入研究这些儒家“圣典”。

杨铧时常感概:后来的儒家门徒为何将华夏氏族归类于汉族,恐怕就是为了纪念独尊儒术吧!从那以后,儒家门徒们断章取义,不断制造儒家言论散布给君王,士大夫、贫民,就像魔音一般,把华夏后裔无声无息地催眠成了顺民,催眠成了任人宰割的绵羊……

当然,后来佛家插上一脚的功劳也是不可否认的。

仔细一想,儒家、佛教联手蒙蔽华夏后裔的罪恶,真的不小。

将近午时,三四百位远客流水般地涌到了杨家堡。

焦家家主焦金鳌、孟家家主孟克各率领了三个儿子和近两百护院家丁,联袂结交的武林豪雄先后到来。这些人有的互相熟识,有的只是慕名而从未见过面,一时之间,堡门内的广场上招呼引见,喧声大作。

杨垬老夫子草草结束了今天的《中庸》讲解,去和众人招呼。

今日来客之中,有的在江湖上颇有名声地位,有的却显是不三不四之辈。杨焯姥爷周旋于这群来人当中,谈笑风生,甚是热情。

杨笑天是天山派高手,自重矜持,为不堕了天山派名头,没有胡乱去攀交情。却和焦金鳌、孟克躲在后花园里饮酒叙旧。

夏铭虽依旧是一副老纨绔嘴脸,却十分喜爱朋友。来宾中许多藉藉无名、或是名声不甚清白之徒,只要过来和他说话,便和他们有说有笑,丝毫不摆出豪门架子。

焦老太和各房众位妯娌,指挥厨夫仆役,在堡内宴客大堂之里里外外摆设了百来席,恭侯各房亲戚、豪雄、门客、庄丁流水入席。

杨铧、杨锦指挥着二十多个杨家就学的小子,直接到厨房端出肉菜,回到家主大院的一个过廊里,铺上草席,饮酒作乐。八大亲卫被杨铧放开了管制,允许他们去饭厅里和自己未婚妻们的交流感情。

夏华的专用食堂里,则成了青莲仙子为首的聚会场所。

整个杨家堡呈现出一派欢乐的海洋。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