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内,一片惊慌失措。此刻的百姓似乎都没有从梦中醒来一般。在他们的记忆中,自从太祖朱元璋灭掉元朝以后便很少再有这么大规模的战争了,并且这还是在天子脚下,莫非又要改朝换代了吗?于是家家户户都开始收拾金银细软,准备在破城之前逃亡他乡避难。然而此刻,最失落的却还不是他们,而是金銮殿上那个头戴皇冠的年轻皇帝。自从接下皇爷爷的位子以来,几个藩王叔叔的压力便一直使他坐立不安,尤其是镇守在燕地的四叔朱棣
还记得是朱元璋在世的时候,便常向他提起,几个藩王便如同帝国的几根肉刺,不拔掉它就会坐立难安,尤其是燕王朱棣,这个人虽然看似寡言少语,然而却是对王朝最大的威胁。这些话对于年轻善良的朱允炆来说只是听进去了一半,他明白,想要帝国持久的安定,必然要进行削藩的政策,然而这几个藩王毕竟是自己的亲叔叔,即便他们怀有私心,也会顾念骨肉之情吧。即便是燕王大军已经紧逼南京城外,自己所倚重的大将李景隆也倒戈相向。他仍不愿意相信外面那个人就是自己的亲叔叔。不过不相信又能怎么样,敌军已经兵临城下,南京城已经保不住了,自己如果被擒。那么后果只能是死路一条。然而对于封建时代的人来说。哪怕是一个有气节的士大夫在亡国之际仍然是宁死不为贰臣。更何况是自小生长在帝王之家,接受了许多正统思想的帝王呢;他了解南唐后主李煜的亡国之恨;也了解文天祥的铮铮铁骨;陆秀夫背负幼主投海的事情过去还不算太远,于是一股帝王的尊严迫使他拿起了挂在墙上的尚方宝剑试图以此来了却自己的余生。值此之际,一名眼疾手快的太监迅速上前夺下朱允炆手中的剑,跪在地上哀求道:“陛下,人生只有一次生命,哪怕是在为难的时刻都要珍惜,您又何苦如此的轻生呢?”
朱允炆满含热泪道:“你怎么会理解我的感受,作为一个君主,没能够继承祖业将帝国发扬光大,短短几年便要江山易手,我又有何面目苟活于世?”
此刻跪在一旁的齐泰黄子澄也上前劝道:“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呢,再说陛下总该记得越王勾践的故事吧,当时的勾践的处境也是万分不利,然而经过他的忍辱负重,最终还是光复越国,成就了一番霸业。陛下何不效仿古人,先远遁他乡,招募敢死之士,我想总有一天会恢复太祖基业的。”
越王勾践,此刻的朱允炆恢复了一丝的冷静,没错,如果此刻的他挥刀自刎,那么后代史书上只会多出一个没有能耐的软弱君王罢了,然而如果远走他乡,说不定靠着自己的号召,可以煽动天下义士共同讨伐燕王,或可以恢复帝位,与勾践复国并驾齐驱,成为后世的美谈呢。想到此处朱允炆便放弃了自刎的念头,决定逃亡他乡避难。
“可是,如今燕王把京城围得水泄不通,又该如何逃脱呢?”朱允炆无奈的问道
“臣有一计,只是得暂时委屈一下陛下,”此刻在一旁沉默已久的方孝孺开口说道
“爱卿有话但讲无妨,若是能够救得寡人逃脱,日后复位,当是大功一件。”朱允炆急切的问道
“臣的计策是这样的,如今燕王围困京城,打的是清君侧的幌子,恨得是黄大人,如果陛下挑选使臣送上他的人头,燕王自然没有了进军的理由,如果他还是不退军,就挑选与陛下长相相似之人,让他持着玉玺,就说是愿意让出帝位,只求能够放掉城中的老人与妇女,燕王一向骄傲自大,肯定不会注意老人和妇女,陛下可乘机扮作妇女一起出城,自此便可以远走他乡。”方孝孺说道
“不可不可,我扮作妇女倒是没有什么,但是就此牺牲黄大人却是不忍的。可另想他计,朕不能法效汉景帝诛晁错只过”。朱允炆一口回绝道
“陛下,老臣自从跟随您以来,便下定决心誓死相随,平日里陛下待臣恩重如山,今日陛下危在旦夕,老臣岂能怜惜自己的贱命不为陛下效死”说罢挥刀自尽
望着倒在地下的黄子澄,朱允炆泪如雨下,对于这个善良的孩子来说,黄子澄是良师益友,伴随他多年不离不弃,即便是自己的父亲也没有超过他对自己平日的关怀。于是当他抱起血泊之中的黄子澄之时,说不出的不忍与心痛
“陛下,此刻不是伤心之时,燕王大军已经开始攻城了,眼看就要攻破,还望您早做决断,不然黄大人就白白牺牲了,陛下为了以后的东山再起,还请您赶紧决断吧”方孝孺跪在地上恳求道
“好吧,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做了,不过一定要好好安置好黄大人的家人,不能让忠良蒙冤而死”。朱允炆流着泪回答道
七月的南京本该是暑意未尽之时,然而在朱允炆君臣看来却充满了阴冷的肃杀之气。方孝孺捧着装有黄子澄人头的盘子,带着最后一丝的幻想走出城外见到了威风凛凛的燕王,在方孝孺的身后,是一个貌不出众的人,虽然是仆从的打扮,然而透过他的眼神,却明显的露出阵阵的杀气。
“站住,你们是干什么的?”守在城外的燕军看到方孝孺等厉声问道
“快告诉燕王,我是奉了皇上之命,拿破坏燕王与皇上叔侄之间亲情的黄子澄的人头来见燕王的,让他快来迎接圣旨”,好个方孝孺,即便在如此危难之际,依然不失朝臣的风范
“你等着,我去禀报燕王”士兵回答道
士兵直抵燕王大帐,禀报道:“启禀大王,外面有个方孝孺的大臣,说是奉了皇上的命令,带着黄子澄的人头来见您”
听完这些,燕王倒是吃了一惊,他倒是没有预料到建文帝会来这一招,如此一来,清君侧便没有了正当的理由了,但是已经到了现在的地步,也只能进行到底了,不过既然对方来了,还是先应付一下吧,于是便说道:“带他来见我”
不一会方孝孺来到朱棣面前,他先对着朱棣举了个躬道:“敢问殿下为何带兵来此”
“我是太祖之子,奉太祖遗命守护边界,只因陛下身边出现奸臣,因此为保大明江山,不得不出兵勤王”燕王故作凛然的说道
“那好,殿下出兵之时曾说陛下身边佞臣乃黄子澄,如今陛下为了骨肉之情而诛杀了他,今特派微臣将其首级献上,还望殿下能够褪去大军,依然镇守边境,保我大明江山永固。”方孝孺义正言辞的拆穿了朱棣的借口
正当燕王哑口无言之际,燕王身后的谋士说道:“燕王殿下为了大明江山不辞劳苦来到此处,虽然首要奸佞以除,但唯恐陛下身边再出佞臣,还会危及大明江山的”
方孝孺自知燕王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便决定按照自己的原定计划行事。于是向着燕王道:“既然殿下执意不退兵,那么请允许微臣先献上黄子澄的人头,以显示陛下的诚意。”
“好吧,将他的人头拿来”燕王淡淡的说道
此时方孝孺身边的仆从端着盘子走向燕王,当他将要靠近燕王之时,突然的扔掉盘子,拔刀扑向燕王。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燕王突然向后一避,短暂的惊讶之后,立马拔刀将刺客的刀打落,身边的将领也如梦初醒,几个人上前将刺客杀死,把方孝孺拿下。
“你为什么行刺我,是不是皇帝派你来的”此时的燕王似乎想着利用这个借口来攻城
“没有谁指派我,是我自己要杀你的,像你这种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还用谁命令”说完对着燕王啐了一口
燕王被方孝孺的举动激怒了,刚要杀掉方孝孺,但转念一想,如果这个人能为我所用,岂不是更能名正言顺的进攻南京,于是燕王满脸笑意道“久闻先生乃是名士,如今天子无道,先生何不随着我起事,日后也好封妻荫子啊”
“呸,无耻的奸贼,还想拉我下水,我深受陛下隆恩,自当以命相报,怎么会与你同流合污”方孝孺大义凛然的说道
“那你就不怕我诛你九族码?”燕王威吓道
“你就是诛我十族又如何,我是不会答应你的”说着骂的更厉害了
朱棣气的浑身发抖,然而考虑到杀了方孝孺便没有正当理由进兵,于是愁眉不展,身边的谋士仿佛看出了他的心思,于是上前道:“殿下,方孝孺是奉圣旨来此,如今行刺之事必然也是陛下所指使,不然他安敢如此”
朱棣听后茅塞顿开,于是露出了狰狞的面目说道:“既然你要诛十族,那我今天就满足你,于是派人将方孝孺的十族尽皆杀害,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酷刑
方孝孺走了,带着对孝文帝的忠心,然而他却不知道,正是他私自决断的暗杀行动,加快了燕王进攻的步伐。当朱允炆听到方孝孺的事情以后,失声痛哭,倒不是埋怨他的贸然行事,而是为他的不幸伤怀,毕竟他还是一个善良的人。不过伤心过后还是要解决眼前的事情,于是他决定按照方孝孺说的来一次假投降。
傍晚时分,假扮朱允炆的人坐在龙撵之上,朱允炆扮作女子跟在人群之中,到了城外,对着朱棣的阵营喊道:“陛下携玉玺前来,希望燕王能够继承大统,将大明江山发扬光大”
皇帝投降臣子,燕军还是头一糟听说,于是纷纷赶来观看,燕王听闻也赶忙过来,毕竟他还是心中有愧的
“四叔,皇爷爷在世之时便对我讲,日后我在位之时,能够倚重的只有燕王一人而已,如今何故如此啊”建文帝在人群之中向着对面朱棣的阵营喊道
由于距离不是太近,加上黄昏时分,于是朱棣认得是朱允炆的声音,也没来的及多想便答道:“陛下,我此次出兵就是为了扫清您身边的奸佞,保我大明江山永固的”
朱允炆料想朱棣不会就此罢兵,便说道;“既然如此,我也无话可说,只是我身后的这些人,是原本派往皇爷爷陵前守护的,如今即将江山易主,还望四叔能够放他们出城,为皇爷爷守陵”
好个睿智的朱允炆,不管朱棣如何的狡猾,却是万万不敢拿自己的父亲的事情胡来的,于是便让兵士让出一条道放他们离去。就这样,在朱棣的眼皮底下,朱允炆随着人群离去,开始了他的传奇经历
当这些人走远以后,朱棣发现对方一直保持沉默,于是近前观看,才发现已经中计,于是愤怒之下将这些人尽皆杀死,又对外称建文帝病故,顺利的登上了皇位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