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一点点的突出,慢慢地跟老师的关系也融洽了。沙东尚武,属猴子的——闲不住,也喜欢军事,羡慕那些个个个身怀绝技的兵。
沙东喜欢军事还是受爷爷影响得,爷爷战争时期上过前线,后来不愿留在部队就转业回家了,但对军队建设、国防发展依旧十分关注。
而郑老师也当过兵,所以有时候和沙东聊着聊着就偏了,从干线跑到支线上,讲他从军的故事,这一打开话匣子就给沙东讲了许多关于他的陈年往事。
翻翻郑老师的历史才知道他学生时期也是个刺头,一样的不老实,爱打架,学习成绩不好。倒是自费上了高中,想上大学,体格不错,所以走上了体育这条路,家里也算有点社会关系,打算毕业后走走关系让他到学校当个体育老师。
就这样,郑刺头一路练,一路打。由于身体素质好,自己也不怕苦、肯受累,高中练了三年,考上了师范大学。
到大学以后,郑刺头这习惯还是改不了,跟人打架是常有的事。单挑、群殴是一样也少不了他。
后来导员就跟他说:“爱打架、能打架,你去参军吧:”
当年就有在校大学生挂籍当兵的政策,那个时候的郑刺头也喜欢当兵的,那体力、那士气,于是就决定了。
跟父母好说歹说,父母也同意了,就这样郑刺头进了部队。
练体育的,体格自然是没的说。新兵连里一路称老大,新兵训练结束下连队的时候,郑刺头被选进了侦察连。
那时郑刺头对侦察连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就问:“班长,这侦察连是什么样的连队啊?”
因为郑刺头在新兵连里表现很突出,不但打架斗殴很在行,其他方面也都不差,还不怕苦、不怕累,算是个当兵的好苗子。新兵连的班长是河南人,散打的行家里手,人都唤他叫“大鼎”,看郑刺头这样也挺喜欢,两个人的岁数不差上下,可以说算是英雄见英雄,惺惺相惜了。
班长笑眯眯地看着郑刺头:“这侦察连啊,侦察连……:”顿顿,打趣说:“我也说不清楚,反正进去你就知道了:”然后拍拍屁股准备走人了。
郑刺头还是不甘心地追问:“是不是侦察连里的兵个个都像班长您一样,军事素质过硬,特别能打啊?”
班长笑着说:“你小子,真是……:”拍拍他肩膀:“真不知道怎么说你好了,新兵班不够你练的,皮痒痒了是吧?侦察连里的确高手如林,好了,别瞎想了,去吧:”
就这样,这郑刺头下连队,直接进了侦察连。
进了侦察连以后郑刺头算是知道了,侦察连里还真个个都是狠角色、硬茬子。新兵班里格斗时他能把新兵打个遍,训练时自己的成绩是遥遥领先,而在这里自己是被揍地没脾气,成绩也被人落的挺远。
不过这非但没伤得了郑刺头的锐气,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刻苦训练。
其实也不是完全不伤灭他锐气,倒是他新兵连的那个河南的班长给了他不少帮助,加上郑刺头本身训练刻苦,不仅射击、格斗等水平提高很快,侦察兵的看家本领,攀登、化装侦察等也是进步飞快。
如此半年下来,郑刺头的成绩在侦察连里也算不错的了。
这也引起了连长的注意,看这小子如此卖力,成绩也是嗷嗷地,就找到他:“听说过特种大队么?”
;“听说过,“哥曼德”一类的吧?”郑刺头点点头说。
连长很好奇地看看他笑道:“对,就是“哥曼德”一类的,小子,知道的还不少,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
郑刺头挠挠头:“1899年至1902年间,非洲爆发了“布尔战争”,英国派出大规模的军队对布尔族人进行镇压。布尔族人的军队只有英军的1/5,这样他们就很难正面抵抗英军的强大攻势。但是布尔人却骁勇剽悍、机智灵活,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化整为零”、“袭击骚扰”等打击方法,组织多股小部队,凭着熟悉地形的有利条件,在夜间和山谷、森林等地形或其他不良天气的情况下,对英军频频发起突然袭击,来无影去无踪,神出鬼没,打了就跑,弄得初来乍到的英国人顾此失彼、胆战心惊、大伤脑筋。最后,英军以伤亡近10万兵力的巨大代价,输掉了这场战争。当时英国称这些专门从事游击袭扰活动的布尔人小股部队为“哥曼德”(英语为COMMANDO,意思是突击队)。布尔人的这种战术给了英国人很深刻的印象:”
郑刺头的嘴就像松开气嘴的气球,在连长面前班门弄斧起来:“二战1940年左右英国的处境很像布尔族人。为反击纳粹德国的疯狂进攻,1940年6月6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立即对整个德国占领区发动积极而又连续的反攻击”当时一个名叫克拉克的中校提出组建精锐部队的建议并被丘吉尔通过,然后二战的战场上出现了这支“精锐部队”,这支“精锐部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特种部队之一。想起布尔族人,英国人便给他们的“精锐部队”起名叫“哥曼德”……”
:“好了,好了,你小子知道的不少,我们不讨论他们:”连长急忙伸手打住像电视购物频道里超长广告的主持人一样,吐字频率几乎和美国空军AC-130空中炮艇上那两挺25mm口径火神炮射速在一个水平线上,叽里呱啦地介绍着“哥曼德”的郑刺头:“说说咱们自己,咱们自己也有特种部队,想不想进?”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