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刀牙> 第十九章,幸运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九章,幸运(1 / 1)

:“小子,牛×啊:”少校感慨道。

高考过后,顺应体验生活大势,沙东也找了份饭店服务员的工作干了一个月。拿着自己出门工作赚的第一桶金,沙东筹划起了一项他筹划了许久的“大夜”——野营。

把用辛苦钱买来的单人帐篷、气垫捆好,摸着堆在背包左边几块方方正正、硬的如同石头一般的真空包装压缩饼干,让沙东感觉至少像那么回事,当然还有经常在军事书籍里出现,拥有高能量而且味道也相当不错的——巧克力,两大块净重超过半斤的巧克力,差不多花掉了沙东二十多块钱——他半天的工资。

此外他还开了一下荤,买了两袋总共一斤的真空包装卤牛肉、罐装鱼罐头,再还有一些面包、瓜子、果脯……终究只是跟着书上学的,墨绿色帆布包里装的东西并不专业。

而在背包里差不多占了1/3体积的是水,当然能有如此的“肚量”的一定是各品牌饮料春节期间推出的超值促销装饮料——的瓶子。

此外,为了解闷,还往背包里塞了几本书。额外又往背包里塞了几件衣服以备急用,稍微整理一下,沙东拉上了背包拉链。

背包外边的小口袋也被沙东塞上了高中时伪装小资在网上买的、也不知是真是假的Zippo黑冰打火机,当然“邦迪”之类的东西也各就各位,又往背包右边的口袋里塞上刚刚充满电的家用手电筒,而后又小心翼翼地把在高中时网购的丛林王Ⅱ号救生刀仿制品插到背包左边的口袋里。

背上至少有十公斤重的背包——幸亏自己是挑质量好的背包买,否则这家伙即使现在不“罢工”,也要在路上“抛锚”。

将捆好的单人帐篷和气垫分别绑在背包的上下两边,走到了镜子前边看着自己背上鼓鼓的一包东西,沙东心里踏实了不少,确定没有落下什么东西之后,戴上墨镜,沙东高高兴兴地开始了他的野营之旅。

沙东选择了一座据说是村里最高的山,在村民的眼里这座山有着特殊的意义,它还有一个不知道村里哪个前辈在什么时候给它起的鼎鼎威名——狼头顶,不过随着人工改造面积的不断扩大,近些年这里貌似没出现过狼,狐狸倒是有人见过。

沙东出了家门沿村里的大道走到狼头顶南面的山脚下,狼头顶是几座山连在一起组成的迷你山脉的最顶端。

从山底下绕到山的北面是另一条路,那是一条由一些不高的杂草铺成的、犹如地毯般的草坪。但既然是为了感受野外生存、越野行军的滋味,沙东就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地选择走南面。

走到山脚下时已经是上午十点了,太阳悬在了空中释放着它那由氢核核聚变反应产生的能量,每秒钟释放出相当于几百万枚人类制造出来的最恐怖的**同时爆炸所产生的能量,经过以光年为单位的距离传播后,炙烤着这颗70%由海洋覆盖的星球。

开始爬的时候沙东还没有感觉到什么,用手扶着树,在不能称之森林的林子里穿行。之所以不能称之为森林是因为这山上长的都是最多不过2.5米高,生着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即可以做成美味的玻璃叶饼又可以卖钱的玻璃叶的玻璃叶树。

关于这种所谓的玻璃叶树,沙东所查到与之“相貌”最相近的是一种叫柞树的植物,但说来也怪,这种大风子科柞木属的常绿大灌木或小乔木本来十分高大,高在4-15米之间,但在这里愣是找不到那么高大的——或许它压根就不是柞树。

就这样不知道爬了多少路,但加起来的总和用数学中的三角函数一算正弦所对应的高度绝对不会超过三十米高的时候,沙东感觉身上开始冒汗了。但他还得穿着长衣长裤,否则到狼头顶之后说体无完肤是有点夸张,但挂彩——这个可以有,而且一定有。

就这样,不知道有着什么样加速度的沙东,在鬼才知道的方向矢量的指引下,莫名其妙地就爬到了石砬子上。

所谓石砬子是村里人的叫法,其实它也有自己的定义:由一块块巨大的风化石头拼组结合而成的山石群。

向上一看,前面一段距离内全是石砬子。石砬子上的碎石块皆是目无组织、目无纪律地东倒西歪,这些石头一般都是半固定的,真正“根基牢靠”的要相对少一些,所以只要小心还是可以慢慢爬上去的。

摸着棱角并不算分明的石头,像四肢爬行动物一样小心翼翼地爬了十几米,沙东感觉身上的汗比刚才多了很多。

刚才是在林子里,虽然树不高,但终归可以遮蔽点阳光。而现在自己在光秃秃、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的石砬子上,又在向阳面,简直就是赤裸裸地面对着遥远距离外的**爆炸现场,加之在石砬子上心里紧张,身上还冒着虚汗,如此一来,汗液分泌加快也是可以理解的。

特警电视剧看多了,总觉的那些金刚们手上戴的手套很酷、很炫,于是沙东就按“特警专用半指战术手套(带铆钉)”这样的词条在网上花三十块钱买了一副。

沙东买的手套和电视上的差不多,而且带上照照镜子后还自我感觉很帅、很酷,全钢铆钉金光闪闪,但时间一长他就知道了,这玩意和军用的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说别的,上边的气孔就绝对是摆设,压根没有透气的作用,而且沙东现在就感觉的到自己手心的汗几乎可以挤成水滴滴下来了。

摘掉除了外形和战术手套有点像,其余方面与真货都有着天壤之别的廉价货,塞进背包侧面的口袋里。沙东不管干不干净就把手上的汗往衣服上擦,反正蹬山穿的也是破衣服,擦擦手无所谓。

背着十几公斤的负重,望着狼头顶,在没有了套在手上除了勉强能防止石头尖割破手外恐怕再在没有任何作用的手套后,沙东更加小心翼翼地向上爬。

加起来总高度不超过40米的石砬子,沙东硬是像乌龟一样地爬了半个多钟头,从石砬子再往上爬不远就到了所谓的山岭杠子——也就是山脊的俗称。

山岭杠子上的路比较好走,没有树,大都是山体裸露在外边的石头,还有从石缝里长出来的生命力极其顽强的小草,再有就是石头上长着的、除非你是专家,否则还真叫不出名的苔藓类植物,干巴巴的,说来也怪,山石上能长出这些东西,它们的生命力可得比长在石缝里的小草要玩强的多啊。

到山岭杠子上以后,没有山头挡着,风很大,再加上刚刚爬山身上出汗,风一吹,蒸发吸热,全身凉凉的,这感觉要比大夏天吃雪糕、吹空调爽的多。

沿着山岭杠子,吹着风,背着包,沙东愣是走出了“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的气势,不觉间,也忘了刚才爬山的累。

就这样从上午十点开始走,愣是爬了两个多小时沙东才到狼头顶最高的那块石头旁,沙东卸下了身上的单人帐篷、气垫和一背包的“野战物品”,爬到了石头上,由于温差而形成的气流吹过身体,怎地一个爽字了得啊!

望着山下,沙东想起了杜甫《望岳》的后两句: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周围是蓝的天、绿的草、青的树,村里还有一个说法,站在狼头顶极目远望可以看到海,蓝蓝的一片。置身在这样的没有被工业、科技所加工过的大自然中,沙东心里大有范仲淹“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的感觉——悲哉没有酒。

打开背包,沙东吃起了午餐,首先是金属铝箔外包装的真空压缩饼干,理论上这玩意每100克含热量457大卡,由于膨化时经高温高压灭菌清毒,适宜长期保管和运输,用塑料袋包装既卫生又方便,所以大多作军需用。

金无足赤这成语说的一点不假,压缩饼干体积小、热量高,但却没人赞叹它的口感。沙东上去咬了一大口,一往下咽就噎住了,咳嗽两声,赶紧拿起大瓶水灌了一口。

有了第一次噎地眼泪都冒出来,还差点断气的教训,沙东再也不敢大口吞了。

吃完一块压缩饼干,沙东紧忙掏出了他那美味的巧克力,这玩意味道是真不错,也是军粮的一种,每100克所含的热量达586大卡,当长时间行军士兵胃口不好时可以用它来保持体能,以免身体垮掉。

紧接着沙东又把卤牛肉、鱼罐头、瓜子、果脯一一打开,样样都吃点,这架势跟越野行军要吃的苦可差远了,倒像是来野餐的——食物很丰盛。

其实现代单兵口粮确实是很丰富,比如美国的单兵口粮就被划分为A,B,C三类,包括烧牛肉、通心粉和芝士、调味料、柠檬茶冲剂、盐、口香糖……甚至有火柴、加热器——野外还可以吃上热食。

吃过东西后沙东在周围转了起来,狼头顶下边不远处就有一个水湾,水流不大,水也只有薄薄的一层,但水湾里有几个泉眼,澄清的水不断地从里面流出来,山里的水刚流出来,还是凉的。

望着一湾泉水,沙东想起了朱熹《观书有感》里的那句“问去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虽然这首词是比喻,不过这湾水倒蛮像这词里比喻的本体。燥热的夏天用这冰凉的水洗洗脸让人感觉舒服的不得了,如果带的水不够,喝这水倒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按军事书籍上的介绍,野外选水好像有很大的讲究。

不知不觉间已经过去了四个半小时,沙东又背上包到在山岭杠子下边找了一片比较好的“空地”,把他的单人帐篷支起来,又抽出气垫,用给气球打气的简易气泵一脚一脚地踩着给单人气垫充气,然后把气垫塞到帐篷里,忙了一个半小时总算把晚上睡觉的窝给搭起来了,沙东迫不及待地先躺进去感受了一下。

一切准备妥当,吃过饭,天也慢慢地黑下来了。沙东钻进帐篷里,打上手电,掏出,躺在气垫上津津有味地读起了。

似乎一切都和计划的一样,除了天气,可沙东并不知道,外边的天气情况并没像汇总了由气象卫星等提供的海量数据,经过极其复杂地处理后得到的天气预报预报那样——晴,但沙东现在还没注意到这一点。

还懒洋洋地躺在帐篷里沉溺于铁血的军事世界,沙东不知道,外边的危险正在一步步地向他逼近。

这山里安静而又祥和的一切被一声低沉的啸声打破了。

:“噢……:”

;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