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夜晚风大披上这件袍子也能遮挡下寒气”
守城老将张林福看到梁山并未伸手接过也不再相劝。从军三十余载,见过大大小小的膏梁子弟前来这两丈关练胆,几乎有一多半人还没到这城墙之上就早已吓的面无血色更别提再让他去那两边都是万丈悬崖的羊肠小道来个驴打滚。这种托关系混进来冒领军功的膏粱子弟平时最受老卒们的白眼,说点不好听的就是晚上一块出去撒尿都不乐意跟他们尿一个壶里。也就近些年自己慢慢入了那些权柄显贵的眼皮里,有时候不得不捏着鼻子挤着笑脸跟这些个背景硬的吓人的子弟们打个招呼,要不然等他们回去再乱嚼一通舌根,那些个虾兵小卒记不上名字的倒还没事,功震一方凶名赫赫的将军们也都无恙,往往自己这些高低不就的尴尬人最是受苦。以往安稳年月自己遇见这种子弟都是有多远躲多远,更何况如今这种兵荒马乱自顾不暇的时岁?万一这些个膏梁子弟再给自己请求近身守护,要是伺候好了倒还无事要是惹人家不高兴嫌弃岂不是给自己找不痛快?
从军戍边的汉子虽说大都眼大心粗但这好几百万里面也总的有那么一小撮是心细如发,更可况从军之人自古最受文人雅士不待见,能在那漫天唾沫星子当中一路摸爬滚打走到从五品防御使的位置上,老将张林福自然有他过人之处。最近几天接触下来发现这个梁将军的近亲似乎并不是像以往那般混进来冒领军功而且为人说话也是相当客气,这加上自己这身份使然因此才不得不上城墙好心提点几句。
细细看了两眼自己跟前的这个俊俏后生,发现他并不像一般的权贵子弟那样两腿打鼓。不仅脸上没有丝毫见到战火的怯弱反而还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这个发现到让老将张林福心中生出些许的好感。投身军伍的汉子们别看平时一个个都嚷的欢,有甚者还动手干架骂娘的但只要上了战场那都是你争我抢的掩护自己的弟兄,越是平时斗嘴干架的战场上越是拼了命的为对方挡刀剑冷枪,因此往往看上去平淡寡味的官场上难有真心实意的好兄弟,反而每天都在流血丢魂的沙场上情分味最浓。因此要有些个骚雅文人对着这帮子粗野汉子难得流露出点同情理解,那可是最能收获友谊。
张林福看到眼前这位平日里自己瞧不上眼的公子哥此刻流露出真心实意的担忧,以他人海之中摸索出来的老道自然不难看出这个俊俏后生不只是在牵挂梁将军,他的心中还挂念着这众多将士。要不然也不会在如此寒风凛冽的冬夜站在这布满危机的城楼之上对着闪耀火光身披铁甲的戍边将士行如此长时间的注目礼。看着这个青年后生,老将张林福眼角不觉变得不再那么冷厉,心中又想起了流传在戍边甲士之中那个被津津乐道咀嚼了无数遍的老梗。
太平元年,值太祖即位第二年。(因第一年高祖甭而太祖即位未出高祖年号,因此依旧沿用旧制。第二年才是太祖真正即位第一年故为太平元年。特此说明下)新君即位正欲大展宏图之际突遭两国大军犯境,一时之间短短数月连失两州十四城。朝野上下震惊一片,无数士子大夫清寡文人值此国难之时竟然不先为君上解忧反而率先抨击前方守关将士庸碌无能空吃国粮不干人事,朝堂之中一片愤慨。值此之际一位平时名不见经传的正六品承直郎跳将出来主动为前方阵亡将士说了几句好话,并呼吁众位大臣应当率先为君上解忧。这一下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本就忧愁该如何在陛下面前表现的众位大臣纷纷跳出来直指那承直郎收取了边关将士的好处嚷嚷着要将其推出去砍头。因陛下宽怀仁慈这才避过砍头死罪但却也因此丢了那不痛不痒的官职。
事情到这本应结束,无非事后有人提及文人哈哈一笑武人鸣冤不平。但历史却觉得此人还不应该就此泯然消逝非要让此人再火一把,直至火光冲霄。
被贬为民的原六品承直郎之前本就无多少余额碎银,这一丢官更是身无旁物只得徒步一人踏上回乡之旅。但那等民心不稳盗匪丛生的年月,小小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岂是那么好回家的?刚出京师还没走多远就被一伙拦路抢劫的悍匪误认为是大家公子出城逃命结果被其一刀了解了性命。等到翻遍了周身才翻到一本路引和几十文盘缠的悍匪这才明白感情自己是杀了一位刚刚丢官的穷书生。并且这位书生还和自己这些人有莫大的关联。原来这伙悍匪不是别人正是之前那十四城打了败仗弃了城的军甲。从军兵甲野蛮粗鲁不堪此话不假,但他们也都是恩怨分明的耿直汉子,想想自己等人因贪财惜命错杀了对自己有恩的书生一伙人羞愧欲死。这时领头的那位军士制止了大家的悲壮情绪,劝说众人一起去书生家乡看看是否还有人在也好替他尽些后事。为书生选了一块风水好地埋了之后一行人沿着路引直奔书生家乡。
等到了之后多方打听才知道这名书生因家境太过贫穷一直都未娶妻,家中只有一位独居的老母亲。了解到这些之后众人心中更加羞愧,纷纷掌掴自己痛骂不止。寻到老母亲居住的寒窑之后,余下的数年之间众人纷纷以各种借口颐养老母亲直至含笑去世。等置办完后事之后兄弟几人相视一笑皆投案自首。太平四年,圣旨昭告加封原六品承直郎为从四品中大夫,除去当年亲斩承直郎之人定为死罪其余众人皆充军入伍,次年众人皆死在一场战役当中,临死之前笑意横生口中高呼:兄不负我,我不负兄。这一天举国士子皆知此事一时之间书生光辉照古,众人纷纷走出家门在其街头为书生烧了一把黄纸,这一天恰逢清明。
自此之后承直郎永悬其位,世人评说此事纷说世间再无承直郎。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