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世家医仙> 第五十四回 位列仙班有三愿 世间何时再有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五十四回 位列仙班有三愿 世间何时再有(1 / 1)

酆都城之后便是十八层地狱,每层皆是单独一座城门,并非于十殿排列中。然是十殿与十八层地狱内部相通。各路灵魂自一殿始于过堂问审,有照世镜、热铁柱、磨人台等刑罚工具,掌管刑具之阴兵青面獠牙,未及使用刑具,鬼魂已是胆怯。

阴差言道:“灵魂通过第一殿审讯后,阳间时辰应是亡人头七,此时,一殿阎王会重新发出批票交予阴兵,各路灵魂皆要戴上捆仙锁,头七回魂,进行为鬼首次头七返阳之日,看望亲朋好友。如有耽误时辰不肯返阴之魂,便以捆仙锁拘禁灵魂之魂头,施展灭魂大法,使那不肯返阴之鬼魂飞魄散。头七过后返阴继续审问,每殿必审,有屈必还清白,行贿送礼做恶事等一律严惩不贷。殿堂皆是明镜高悬,为民做主,没有徇情枉法,恶人善人皆有果报,未尝见过假冤错案。”

马希麟问道:“我生时常见冤死之人,可知那枉死城、阴灵城又在何处?”

阴差言道:“枉死城、阴灵城等皆是十八地狱之城中城,来至此处皆是犯下罪行之人,无有可逃之机。”

马希麟问道:“活人为死者烧纸钱、烧衣物、上供品,亡人何以收到?”

阴差言道:“凡是正确、如法进行烧纸钱、烧衣物、上供品,亡者皆可得到,前方便是供养阁,类似人间镖局,有阴差负责传递阳间供品。”

马希麟言道:“古人有言,人死后烧七日,烧百日,烧周年等皆有道理。”

阴差言道:“如是也,因七日、百日、周年,是阴间鬼魂于各个殿堂受审之时。”

马希麟问道:“民间有言,五七烧花,可是希望阎王观花,能使亡人顺利过关?”

阴差言道:“仙官此言差矣,阴间小鬼多见行贿,然是阎君甚明,阴间律法亦是公平,蕴含供养之真心。”

马希麟叹道:“如今,孝子又有几人?羊羔尚知跪舐母乳,何况我等今生为人?常见牛羊灵前供,谁见亡人到嘴边,生时理应孝顺父母,莫待父母已不在,行孝为时已过晚。”

供养阁内分配明确,按照阴宅地址与供品不同进行分类,皆会及时、准确送至亡魂手中。马希麟观望阴兵分配阳间供养,发现不同阴兵穿着制服亦是不同。忽见金光显现供品之上,便问阴差:“此时何故?”

那阴差答道:“带有金光供品,皆带佛家、道家磁场,是因亡者后人孝顺,于阳间寺庙、道场进行焚化供养,带有磁场之供品到达阴间,能优先送至亡魂手中。”

过了供养阁,马希麟便问阴差:“经十殿过堂审核后那无罪者去了何处?”

阴差答道:“经过十殿阎王审核,各路灵魂皆称鬼魂,有罪者受罚,无罪者依生死簿所载,始于鬼魂生活,始守自己鬼寿,鬼寿守完,则待入六道轮回。”

马希麟问道:“如此之多鬼魂,可曾见我父亲?”

阴差言道:“我料此是仙官至此之心,然是诸多鬼魂为守鬼寿,皆于鬼界堡。”

马希麟言道:“鬼界堡又是何处?”

那阴差答道:“鬼界堡内,有律规亦有年节,阳世之人所见鬼魂多自鬼界堡,极少所见是孤魂野鬼。鬼界堡特定日子可返阳间,然是鬼魂须遵道行范围与要求,何时可显形,何时可回家,何时可附体,何时可收供品,一切皆有严格规定,若未遵法守纪,皆为聚魂至十殿阎王面前打入十八层地狱,我料仙官生时之父亲应于鬼界堡内。”

待入鬼界堡,而不见马而斌,有阴差言道:“禀报仙官,马而斌不在此处,仙官可去别处寻找。”

继续前行,但见一扇白玉殿门,门口出现朵朵莲花,阵阵藏香,种种瑞祥,门口有一对联:

阴曹地府,十座殿堂五殿为主;

十八地狱,百种刑罚以法正道。

殿内冷气嗖嗖,阴差嘱道:“多见有缘人过阴,不可肆食阴间之物,不然难以还阳,即使还阳亦会身得重病,三花不聚顶,五气不朝元。仙官尝时过阴,怎不知地府之事?”

马希麟言道:“我尝时过阴,是由太白巡使引路,直至地府阎君处,为救人而取走魂,并未历经今时之路。”

阴差言道:“仙官本非世间之人,下凡行医,力救众生,为人贤德,洪福齐天,修行必属要事,我若有望转世投胎定会潜心修行,来日亦成神仙。”

出得阎王殿,便见前方发出阵阵光明,那光亮丝毫不刺双眼,强光之中又见一座莲台,金色为主,七色为辅,但觉无尽欢喜,无尽自在。马希麟问道:“想必这宝座莲台,便是地藏王讲经说法之处。”

阴差言道:“地藏王菩萨尝时发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各路鬼魂皆受地藏王菩萨加持,感受佛法普照,若是真心向善放下欲望,即成鬼魂亦可升天。若见肢体不全、满脸狰狞之鬼魂,受地藏王菩萨加持后,亦能化作朵朵莲花,飞出地狱直升天界。”

继续向前,来到酆都城二道门处,又见一盏明灯,一盏暗灯,此时便知,方才行程所是暗灯路,现欲远离地府而走明灯路。马希麟询问之后,阴差连忙点头答道:“这明灯路便是返魂路,可称投胎路,又是升天路,过阴之人若踏上投胎路,便无法还阳。”

马希麟直至还魂崖,崖边有一座桥,上有四尊神兽坐落两边,命为护桥使者,界碑石上有“金银桥”三个字。桥上有一老者,手执茶水,过往鬼魂须得饮用,马希麟问道:“这老者可是孟婆神,这茶水便是孟婆汤?”

言至此处,但见一人徐徐转身,那人尚于不惑之年,一见马希麟已然不忍情绪,然而二人相隔,只能远望而不能近言,马希麟但以微微颔首,已是无憾。那人正是马而斌,为等爱子已然于此等候数十年载,虽是如此依显年轻,与逝时相貌不差一处,此时,孟婆言道:“饮下汤水,忘掉前世恩怨情仇,忘掉一切是是非非,投胎各处。”

马希麟问阴差:“可否不饮汤水?”

阴差言道:“此处是金银桥,而非奈何桥,金银桥是善良者死后投胎之处,经过金银桥后登上莲花宝座,来世脱生贵人。若是邪恶者则不会过这金银桥,而自望乡台处有一忘川,忘川旁有三生石,三生石上载着前世今生,走过奈何桥,于望乡台上饮下忘川河水所煮汤水,人生在世多苦多难,一碗饮下是种释然,彻底与前世做一了断,你生父能有记忆可论未经奈何桥,将来必会多福多寿。”

马而斌又望一眼,良久,转首饮下汤水,此时,但见金银桥六个圆道,发出各色光芒,这便是六道轮回,投胎哪道皆由阴差所指,不见马而斌回首,已然跳去。马希麟心稍遗憾,感叹人生如此反复,何时成道,何时脱离苦海?行医救人只为世人脱离苦海,不想人间苦海仅是一时。

向前望去,一位白衣老者飘于还魂崖处,正是太白巡使,此时望见马希麟微微颔首,问道:“仙官可有一愿未成?”

马希麟言道:“我欲回乡看望爱孙。”

言于此处,那阴差言道:“仙官走好,就此拜别。”言乞,马希麟自还魂崖飘然而出。

待马希麟回至家乡之时,竟已时隔半载。世间大有改变,三位伟人同年去逝,又遇唐山大地震,地光闪射,地声轰鸣,房倒屋塌,地震山崩,一夜之间,草木全变白色,不见杂绿,更无一朵红色。但见马春龙独自行至坟前,颜有悲怆,泪如江涛,良久,方然缓缓泣言:“爷爷,奶奶,孙儿看您来了。”

哭有三刻,马春龙徐徐而坐,将尝枕医书取出,名为《诸病奇方》与《奇方医论》,皆由马希麟平生所著,一生精要,曲高和寡,马春龙缓言道:“爷爷,此是你毕生所学,诚不应将此书交予春龙,爷爷在天堂虽无患可医,但将此书烧去,以能解闷。”

正当马春龙将书籍点燃之时,远处有一白须老者飘然而来,老者见全村皆于哀悼之中,马春龙更有悲伤,望于此时老者竟不由大笑,马春龙见后,大怒:“老头儿,何故发笑?”

老者捋须良久,微笑言道:“你爷爷于公余之暇,拟撰医书是为你而留,如此烧去甚是愚昧,岂不可惜?医仙得道已然成仙,你若哭泣,何以使他安心?世间本无医仙,但因麒麟自请下凡,自此便有了医仙。”

马春龙见此人仙风道骨,相貌与马希麟生前颇有相似,纵是近在咫尺,犹觉远隔天涯,马春龙问道:“老头儿,你是爷爷之友?”

老者笑而未言,马春龙又言道:“我父亲有疾,然而我医术尚浅,不及爷爷精湛,此时已然危在旦夕。”

老者言道:“人食五谷,安可无病?我尝观星辰,见三星台中主星倍明,可见你父疾不在危,静心疗养,不日则可康复。”

马春龙续言道:“如此甚好,然而我已拒绝院长之邀,决心回至乡村为病者医诊,唯叹爷爷不知此事,若是知晓必然开心,我想念爷爷,不知何时得以相见。”

老者微微颔首,缓缓而言:“甚好,甚好,春龙,爷爷望你扎实学术,务医病者,倘若救人积德,何尝不见爷爷?待你功成名就,天宫寰宇之中便是你我见面之时。”

此言一落,老者身影逐渐飘远,徐徐淡去,马春龙由悲转喜,且奔且喊:“你是爷爷,你是爷爷,等等孙儿,等等春龙。”然是马春荣奔出许久,亦是不能追及。

(完);

返回首页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