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学宫是天下间所有儒生都心向神往之地,在这庞大的学宫中有着最多的古籍、经典、名篇。不仅如此,稷下学宫是整个中原最大的书院,是汇集了天下学士、贤士的学府。所以,稷下学宫还是一个专门向大周皇朝培养人才的地方。
而儒门,也正是在这里扎下了属于自己的根。而此时的林夕正在稷下学宫中的一处厢房调养自己的伤躯。因为,郝仁是儒门的第八代弟子,本身的修为也已经是养吾之境,相当于道门的碎丹成婴的修为了。这等修为在儒门中也算是颇有分量,林夕在这倒也可以清净的疗伤,没人打搅。
于是这几日,林夕便专心调养身体,顺便也在心神中回想一下,自己在意识空间里那神秘剑客所用的剑法。在调养期间,于仲祥也多次探望并对林夕讲解一些,儒门的一些事宜。
儒门是天下所有修儒家之理的书院的简称,就如同修道家之术的所有道派都简称道门;修佛家法门的寺庙都简称佛门一样,而这些门派都有一个空同的特点,就是已经踏入了修行的道途。
所以,虽然都总称一家却各有不同。儒家的门派如今虽以稷下学宫为首,但修儒家之理的却还有当世的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
儒门中虽然门派各异,但所有的儒者都是修的是浩然正气。所以,各书院的修炼方法不同,但是方向是一致的——成为圣人。
当年三皇五帝治世,人族安定繁荣,可在逐鹿之战后,蚩尤以身化魔道,引天地负面之气,乱轮回,逆天地秩序。使当时的巫族尽数化为天魔,并且将许多人族、妖族之人的内心阴暗面放大,使两族不少修行有成之人被转化成魔族。
当时的三皇五帝也无能为力,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眼高颧骨、河目隆颡的奇人出现了。只见其立于高山之巅,以手为笔,天地为纸,写出了千古名篇——《春秋》!在他书写过程中,只见浩如烟海的正气从其身上不断涌出,从高山之巅蔓延至整个天地,最后在《春秋》的镇压下天地的秩序渐渐的恢复正常。他就是儒家的创派祖师——孔丘!虽说,《春秋》镇压住了蚩尤所化的魔道,但是魔道的力量却依然存在,孔丘深知魔道的危险,于是便开宗立派广收门徒,传播儒家理念,让天下之人懂礼、明理。意图将魔道和天地负面气息的影响降到最低。当时孔子的学生有三千,其中有七十二个人得其真传,有十个人是其中最为优秀的。他们分别是儒家的‘七十二贤’,前十位更是当世大儒。
儒家传承至今,也有近八百年。其中因为各种原因,便选择分而教之,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各大书院。
但是,各自的修行体系都是一样的,儒家的门人都是将天地中的一种至大至刚的气培养于自身,之后用心中的道德和正义去温养。然后让这种正气来强健身体,用正义道德来约束自身。最后达到一种相辅相成、不断完善和突破,直至圣人!
如今的儒门也只成就过五位圣人,而圣人之下又分几个阶段,辨识之境:修习了儒门的心法,便会在心中将世间百态看的更加透彻。让自身更容易明白自己的处境,不会被外物所侵扰。
明理之境:在不被外物所侵的情况下,对于自己所修行的道途会更加明显,并且能够稍微的影响自身周围存于天地间的正气,并加以运用。
养吾之境:可以将天地间的正气存于自身,让自身的道德来培养其壮大,而自身亦能得益于这口正气变得身体强健。并且自身的精神也会在自身的道德、正义中变得无比坚韧。
大儒之境:可以调动周身的天地正气来护持自身,也能将自身正气化入天地来破除术法,且自身的道德修养、正义品德会达到一定的高度,等闲之辈无法撼动大儒的精神。
而最后的圣人之境,则已经到了白日飞升,凡人无法揣度。
林夕听到这里不由得心向神往:“如果,我成就了圣人就可以为村子报仇了!”林夕心中这么想着。“但是,”于钟祥又说道:“我收你为徒是一回事,但你要想入稷下学宫还要看你接下来的努力。稷下学宫的门好进,但想成为稷下学宫的儒门中人却很难。为师相信你有这个能力,明天我会叫郝仁带你去一个地方,若是通过了便是稷下学宫的弟子。”说罢,于老先生便离开了房间。
“明天吗?我的身体也恢复的差不多了,到时候一定能通过的。”林夕下定决心说道。
此时,于仲祥在回他居所的路上,只见另一位儒门长老正在等他:“渊回兄,可是在等我?”只见一位面目慈祥、一身祥和之气的老者正笑呵呵的回道:“恭喜仲祥兄,能收得如此淳朴之人为徒啊。此次稷下学宫再次收徒,怕是另徒也在其中吧?”
“恩,林夕是我于回京叙职的路上偶遇。不知渊回兄,怎么对小徒有如此兴趣?”
“哈哈,你们的事我早听郝仁讲了,得知情况后便在这等你,想和你商量不如让他去另一个门派。”
“哦?为何?”于仲祥心知渊回不会毫无缘故的说这番话,但还是疑惑的问道。
“听说他的对剑道天赋异禀,未及弱冠,未踏足修行,便能以凡人之身接下紫衣侯的全力一剑!如果让他入了儒门,岂不是暴殄天物?你老友我正好认识蜀山中人,不如送他入蜀山,日后若是再兴人魔大战,正道岂不是又多了一份助力?”渊回越说越兴奋,那双眼仿佛不似老人倒像是青年一般,发出着炙热的光芒。
“老友啊,你说的我都明白,我也曾想过拖你送他去蜀山,可是蜀山剑道杀性太重,早些年他们直接封山苦修也是怕引得魔道光顾,被负面之气影响成为人魔。”于仲祥看着渊回摇摇头,随后又说道;“当年蜀山是有剑神在,能以己身斩魔道。可是如今蜀山却没有第二个楚忆秋了。再说难道我儒门就没有剑法让他学吗?他性子淳朴、善良、又有正义感,是最适合修儒门心法的心性。日后若是想放弃圣人之道,入剑道,也没那么容易入魔了。”
听了这么一番话,渊回便也不再坚持:“好吧,既然老友早有打算,那我也不再操心了,你我二人许久不见不如去我住处一叙?”
“固所愿也,不敢请尔。”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