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武侠修真>燎传> 《燎传》第二章:咸阳 3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燎传》第二章:咸阳 3(2 / 2)

赵高听完,故意装作不知道。赵成一揣度,便示意老宗正先站起来。

阶下的阎乐拾起竹简,绕过刚刚站稳的宗正。进言道:“丞相,且不管他一人两人,婴公子为先帝之后,自然可以继承君位。“

群臣原本只待赵高决议,这时候阎乐既然站出来说了,自然就无需自己去争论了。

赵高点点头,他道:“咸阳令和宗正的意思是,昔日始皇帝一脉诸公子,因为胡亥的恶政,被斩尽杀绝了。”赵高接过了名谱,他大笑道:“现在独存嫡长孙公子婴。那么这朝堂上,只能立婴公子了。不知道诸位还有什么意见么?”

赵高接着道说:“公子婴贤能睿智,又是太子之孙。这赢氏宗族里,再也挑不出比公子婴再好的人选了。丞相若能立公子婴为三世皇帝,那可真是对大秦江山有不世之功也!”

“赵大人所言甚是啊。”

“我觉得还是依照丞相大人的意思,立婴公子方可。”

“这立君之事,还是丞相做的好啊。”

“对对..就听丞相的是了。”

下面群臣大部分人都赞成立子婴为君的意见。赵高听了群臣一番奉承,心里竟然十分舒畅。而在群臣之中,一些正直和相对中立的大臣听了,却觉得如此迎合,着实令人羞耻。

赵高朝下面示意安静,他道:“既然各位没有异议,那么还请婴公子上这玉阶来,我等,先转交公子玺印如何?”

群臣自然没有异议。列位大臣纷纷把目光转向子婴。

子婴心中暗想:“阉宦,就算我是储君,也要上这玉阶给你拜谢不成?”

子婴神色冷峻。他缓缓走到队列前面。赵高在阶上一手摸着印玺,一手示意子婴上来。

忽然,子婴停下脚步。他朗声道:“中丞相大人。依子婴之言,还是暂缓立君一事。我等,先讨论讨论关外战事如何!”

子婴这突如其来的一番言语,大大震惊了朝堂。赵高倒也没料到子婴会忽然反对。不过赵高毕竟是老辣的权臣,应付这种局面自然不在话下。

赵高道:“婴公子果然是大秦庭柱,这关外战事。。那殿中各位,可有谁能和婴公子说说呢。”

话音刚落,那旁边人群里就站出一个大臣,他双目精明。正是先前子婴看到领队的一位大臣。

这大臣道:“婴公子,今日中丞相要与我等商议的册立新君,此为关系到秦国万世基业之国政。那关外战事嘛,自然有太尉府各人负责。既然朝会上决定拥立婴公子继位,孰轻孰重,公子可是要自行掂量。”

子婴虽有印象,但是不认识此人,他问:“敢问这位大人姓名?”

赵成对子婴道:“这位是太仆杜潼杜大人。”

子婴心道:“太仆是九卿之一,瞧此人这言语,多半也是赵高一党。今日看来,赵高已经在朝内布置妥当。要是方才我不说战事,这立君之事只待党羽应喝,只怕到时也就拍案而定了。”

子婴道:“听杜大人之言,可是今日大事,全听丞相做主便是了?”

杜潼瞪大了眼,他道:“婴公子这可是话里有话?试问在殿大臣,有哪位不想早日随丞相拥立一位贤明新君,从而振我朝纲,翦除盗匪?”

杜潼这么一说,原本在议论的大臣纷纷停下来,准备静听子婴和杜潼论政。众臣见到太仆和公子婴在殿上唇枪舌剑,子婴神情郑重,似乎颇有担忧,杜潼倒是镇定不乱,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赵高也道:“杜大人之言,当属肺腑啊。呵呵,老夫觉得,朝堂之上需要一位天子坐镇,调度指挥,方能让政事周转妥当,共抵叛军。公子贵为嫡长孙,继任君位众望所归。公子又何必推辞?”

子婴待他说完,心里瞬时催生了大大的不满。他心中对赵高弑君一事早已不满。然眼下更让子婴担心的却是关外的军情。

先前有使者来报,刘邦已经攻破了武关,屠略之后挥师进入了蓝田一带。此时刘邦大军约有两万。按照目前情形,逼近都城咸阳也是顷刻之间。目前咸阳上下所应该做的,就是组织防守力量,先行抵抗刘邦才是。

换作以前,如果新立君王,那固然可以振奋士气,坐镇都城以指挥将士。然而,现下时局不同以往。咸阳市井皆有传言,赵高在望夷宫之变的那段时间里,和刘邦来往密切。私下多有勾结。

而子婴所担忧的是,赵高如今万人之上,胡亥在世时他尚且和叛军私下往来。如今这新君之位是他所定,一旦被他控制住自己,那时处处掣肘,战也不行,和也不行,自己复兴大秦的愿望就无法实现了。

所以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逼迫赵高在今日朝会上退步,让群臣知道,要先扑灭刘邦叛军之后,再立新君。

群臣听到子婴说到:“中丞相,杜太仆,婴之所见无非是为了大秦国是。既然已经在朝会上确定让婴继承大统,那何必急于一时?现在中丞相领政咸阳,难道不应即刻和太尉府各部官员筹调粮草,组织兵士以应对叛军对咸阳的袭击么!”

子婴一番言语,当真宛若惊雷,瞬时间在群臣之间激起了巨大反响。

一些大臣原本慑于赵高威势,素来对赵高之意马首是瞻,想到当初赵高在朝堂上指鹿为马尚不敢持异见。众人虽然明白赵高操纵朝政,但是谁都不愿点明“独揽朝政”之事。如今子婴一语道破,又推着君王不做,其实也是要让大臣表态,到底是支持储君防御抗敌还是支持丞相册立皇帝。

而且他们心里明白,抗敌远远比赵高扶立新君来的重要;他们又何尝不知赵高私通刘邦,通敌卖国之举。只是局势所逼,现在又有谁敢站出来支持子婴?

赵高看着阶下群臣骚动,心理开始盘算。他原本打算立了子婴做皇帝之后,再逼迫新皇帝禅让,做一出尧禅舜继的大戏。为此,赵高已经多有谋划。

不久前,河北的信使来报,章邯王离被楚军围困,章邯在巨鹿战场上坚守半年,最后背叛秦国,投降了项籍。致使秦国一夜之间损失数十万大军;而楚军另一员大将刘邦,率一支偏师由陈留进发武关,直指峣关。

二世不思进取,听取赵高建议,终日在望夷宫中寻欢作乐,根本不知关外战事。赵高并非行伍,对于打仗平叛一事之前全赖少府章邯负责。章邯王离既在河北战败,这关中之地又无善战之士。赵高就和左右商定,决定私会刘邦,投降楚军,到时候分个关中之地,好有退路。

可是赵高的所作所为还是被胡亥发现了,赵高害怕胡亥治罪,索性先下手为强,派遣阎乐带着部队杀入望夷宫。谎称盗贼入城,借此杀害了二世。

二世死后,朝廷上下人心惶惶。赵高变成了大殿之上人臣极位者。杀害二世后,赵高也曾想要自立,然而终究如老赢显所言,一有外敌而来,二因人心不归,三者天象变异。赵高谋划策动一番,决定先立子婴做皇帝。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没有了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