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人物,昔桂阳太守赵范寡嫂。赵云随刘备平定江南四郡后,刘备以赵云为桂阳太守。赵范居心叵测,要将自己的嫂嫂樊氏嫁给赵云,但遭到赵云的拒绝,赵范逃走后,樊氏下落不明。
(樊氏),东汉桂阳太守赵范之嫂。赵范归降,要把“有国色“的寡嫂樊氏许嫁赵云,赵云婉拒,理由是“相与同姓,汝嫂即吾嫂也,固不敢取”,后来旁人也觉得是件美事,而“劝云娶之“,赵云认为赵范归降只是为情势所迫,并非真心,“天下女子不少”,于是此事作罢。后来“范果逃去,云无纤芥”。
樊氏的事迹记载于《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裴松之的注引《云别传》。
云出寨迎接,待以宾礼,置酒共饮,纳了印绶,酒至数巡,范曰:“将军姓赵,某亦姓赵,五百年前,合是一家。将军乃真定人,某亦真定人,又是同乡。倘得不弃,结为兄弟,实为万幸。”云大喜,各叙年庚。
云与范同年。云长范四个月,范遂拜云为兄。二人同乡,同年,又同姓,十分相得。至晚席散,范辞回城。次日,范请云入城安民
。云教军士休动,只带五十骑随入城中。居民执香伏道而接。云安民已毕,赵范邀请入衙饮宴。酒至半酣,范复邀云入后堂深处,洗盏更酌。
云饮微醉。范忽请出一妇人,与云把酒。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乃问范曰:“此何人也?”范曰:“家嫂樊氏也。”子龙改容敬之。樊氏把盏毕,范令就坐。云辞谢。樊氏辞归后堂。云曰:“贤弟何必烦令嫂举杯耶?”范笑曰:“中间有个缘故,乞兄勿阻:先兄弃世已三载,家嫂寡居,终非了局,弟常劝其改嫁。嫂曰:‘若得三件事兼全之人,我方嫁之:第一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第二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第三要与家兄同姓。’你道天下那得有这般凑巧的?今尊兄堂堂仪表,名震四海,又与家兄同姓,正合家嫂所言。若不嫌家嫂貌陋,愿陪嫁资,与将军为妻,结累世之亲,如何?”云闻言大怒而起,厉声曰:“吾既与汝结为兄弟,汝嫂即吾嫂也,岂可作此乱人伦之事乎!”赵范羞惭满面,答曰:“我好意相待,如何这般无礼!”遂目视左右,有相害之意。云已觉,一拳打倒赵范,径出府门,上马出城去了。
赵子龙在《三国演义》中,不仅被塑造为一位勇猛的战将,而且相对于关羽的倨傲、张飞的鲁莽,赵云更多的是谦和冷静,在人格上几乎无可挑剔。
英雄常须美人配,赵云却是典型的大龄晚婚。直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赵云已经出道20年,还是孑然一身,也没个红颜伴侣。这时,有一桩姻缘向他招手。《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讲述了这一段故事。说的是赤壁之战后,刘备起兵攻占荆州南部的四郡,派赵云带兵三千,进取桂阳。桂阳太守赵范闻得赵云威名,早有心投降,在部将的撺掇下勉强打了一仗,大败,于是捧了印绶,出城投降。他和赵云都是常山真定人,同姓同乡又同年,赵范就提出和赵云结拜兄弟,赵云也同意了。
赵范回答:这是我嫂嫂樊氏。赵云立刻改容敬之,并且辞谢,请樊氏还是回内室去。接着,又问赵范:您嫂子一个寡妇,何必要麻烦她来举杯呢?这时,赵范笑嘻嘻地说出了他的用意。原来,赵范的哥哥已去世三年,樊氏也就守了三年的寡。赵范劝樊氏改嫁,樊氏说,要我改嫁,新丈夫必须满足三个条件。首先是要文武双全,名闻天下;其次是要相貌堂堂,威仪出众;其三还要姓赵。如今正巧,赵云这三条都符合,赵范就想把寡嫂嫁给赵云。
这下脸皮彻底撕破,赵范恼羞成怒,重新举兵反叛,准备用诈降计杀死赵云。结果,赵云将计就计,连夜占领桂阳,生擒赵范,迎接刘备、诸葛亮大军入城。
刘备和诸葛亮都赞赏了一番赵云的大局为重。然后,刘备问:如今,桂阳的大事已经定了,我做主让你娶樊氏,怎么样?赵云又说:天下的女人不少啊,怕只怕名誉不立,大丈夫何愁没有妻子呢?就这么又拒绝了。于是,刘备和诸葛亮又赞扬赵云,实在是大丈夫啊!关于倾国倾城大美女樊氏的故事到此为止。她仅仅就在《三国演义》里面露了这一面,引起了赵云、诸葛亮、刘备和赵范之间的这一点讨论。她日后的结局如何,没有一点交代。想来,真要再恪守那三个条件,除了赵云之外,世上哪里还有第二个?那么,这位绝色佳人,看来也只能孤灯相伴余生了。
在《三国演义》中,樊氏的出现,仅仅是罗贯中为了塑造赵云完美形象的一个段子。但尝试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分析讨论一下他们的心态,其实也是颇为有趣的。
首先,是这一事件的真正主角赵云。
取桂阳的时候,赵云的年龄不小了。若按照《三国演义》的描写倒推,这时赵云已经是半百高龄,在古代可以抱孙子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要说他一点没把婚姻放心上,未必是真话。
赵云的年龄
历史上并未详细记载赵云的年龄。《三国志》记载,他在公元190年左右,被本郡推举为军官,带领地方部队。据此推断,他的出生年份应在170年或更早。民间传说里,称赵云为刘备的四弟。但若按《三国演义》的描述,赵云在公元228年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已经70岁,那么以此逆推,赵云应为159年出生,则初战文丑时他已经34岁,长坂坡血战时50岁,平定南中时67岁了。当然,这本来就是罗贯中的随笔书写,不足为凭。
赵范为了和赵云套近乎,想先拜哥哥,再嫁嫂嫂,自以为这样水到渠成,顺理成章,却不料遇上死心眼的赵子龙,这两条套近乎手段相互冲突,第一条近乎反而变成第二条近乎的阻隔,结果亲家变成冤家,落了个适得其反。
至于第二条,寡妇再嫁失节,则是无稽之谈,或者是牵强附会的理由。虽然寡妇守节的说法当时也有,但寡妇再嫁更是天经地义。拿封建社会后期的伦理去苛求封建社会前期的樊氏,这不过是明朝作者罗贯中的想当然罢了。
而第三条呢,其实才是赵云真正的着眼点。
无论从《三国演义》还是史料看,赵云是一个政治上相当谨慎的人。平时低调谦逊,遇上大事,一方面听领导的话,踏实干活,另一方面也非常懂得大局为重,关键时刻处事果决,敢提意见。总而言之,他是一个大公无私,或者说冷面无情的人。
...................................................................................。。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