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神器纪> 刘备5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刘备5(2 / 2)

刘璋听到这个消息,心说:“等你调来军饷,黄花菜都凉了。”于是忙从国库中提取数万辆黄金,命人送至前线。刘璋这回心说:“吃的、穿的、使得、用的我都给你置办齐了,你该替我办事了吧?”

可惜,刘备仍旧不按照刘璋设想的套路出牌。

刘备究竟都干什么了呢?他把从刘璋那里骗来的钱都借花献佛,分散给西蜀的穷苦百姓还有刘璋手下的官员,在葭萌关前肆无忌惮的干着挖墙脚的工作。

刘备挥金如土,大把大把的金钱花的如流水一般,反正钱也不是他的,用光了在伸手找刘璋要就是了。

刘璋面对刘备的拿来主义一点办法也没有,都给到这份儿上了,如果中断了供给,和刘备闹僵,刘备来个尥蹶子不干,那以前的钱不就白花了么!所以刘璋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默默的忍受着。

这一忍就忍了一年!

在这一年中,西川的百姓没有一个不知道刘备的大名的。在这一年中,西川的将领许多都卖刘备的好处,与刘备暗中来往。在这一年中,庞统派出无数的细作打探道路,研究地形,还意外发现了一条通往成都背后的陌生小路,这大概就是阴平小道。

庞统一切都准备妥当,便向刘备献计:“我们可以派出一支精锐部队,偷偷地绕到成都后面,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杀掉刘璋拿下成都,这是最快最有力的方法,这就是上计。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诳出白水关守将,并斩杀他们占领白水关,和刘璋撕破脸皮,在挥师直奔成都,此乃中计。要不就返回荆州,稳扎稳打对益州步步蚕食,这是下计。”

刘备考虑再三,认为上计有点不保险,就算成功了,人心也不容易归附,得到的快失去的也快;而下计太过缓慢,还没拿下益州,到时被曹操捷足先登就麻烦了。所以刘备选择了中计。

既然要和刘璋翻脸,也得先让刘璋主动拿起武器对刘备比划,然后刘备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站出来大声地说:“俺是自卫反击!”

所以,刘备就要激怒刘璋。刘备便给刘璋去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如下:

刘璋兄弟:

最近听说曹操要血赤壁之仇,带了雄兵四十万直扑荆州,与孙权已经开始交战。孙权已经快抵挡不住了,向我告急,而且我将关羽和曹操大将乐进也在清河开火了,关羽也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我必须要赶回去驰援他们。孙权和我唇齿相依,荆州又是我的根据地,我现在心急如焚,恨不得插上翅膀赶回荆州。万一曹操得胜,那么他也会顺势攻打益州的,我回去也是为了你好,至于汉中的张鲁,根本微不足道,你自己对付他绰绰有余,曹操才是最强有力的敌人,看在我帮你的面子上,你也帮帮我一把,给我一万兵士和若干的粮草辎重,我会感激不尽的。

刘备拜上

刘璋看完刘备写的信,气就不打一处来。噢,你吃也吃饱了,拿也拿够了,怎么着?现在还想打包带走啊?张鲁微不足道?你在葭萌关呆了一年时间,也没看你把他消灭了,现在拍拍屁股就想走,你也太欺负人了!

走就走吧,请神容易送神难,就算我眼睛瞎了,可是临走还惦记把我的地皮在刮掉三尺,你真够黑的啊,为了给你补充军需,我都勒紧裤腰带了,你就是薅羊毛也不能把羊薅成葛优啊!

刘璋是真有些愤怒了,但是他略微一思量,就知道这是刘备故意使的激将法,刘璋也不傻,好吧,既然都给了干脆就送佛送到西,但是你所要求的东西我全都给你减半,你如果帮我消灭张鲁,我就把另一半给你。

刘备实在是无理找理了,就以刘璋军需供给不足为由,声讨刘璋的过错。但是这个理由太过于牵强,这样就出兵攻打人家有点太说不过去。

所以刘备还得在设计一个为自己堂而皇之出兵更深刻的理由。

首先,刘备采纳庞统的建议,率部来到白水关,让白水关的首将杨怀和高沛为他送行,当二将打开关门时,刘备以二将不服从军令为由将其斩杀,然后一举占领白水关,免得和刘璋撕破脸后被堵在白水关关外。

其次,刘备故意把要回师荆州的消息透露给张松,张松不明所以,就忙写信劝刘备,刘备便把张松的信泄漏出去,张松的哥哥张肃得到了信件,才知道自己的弟弟竟然是卖主求荣之徒,他怕家族受到牵连,就向刘璋揭发了张松的阴谋。

刘璋到现在才翻然醒悟,后悔当初没有听黄权、王累他们的话。气急败坏的刘璋杀死了张松,然后下达命令,让各个关隘的首将不得放刘备通行。

这样一来,刘备就有了出兵的借口。只不过可怜的张松,到死都不明白消息是怎么走漏的,他只不过是刘备政治斗争下牺牲的一个可怜虫而已。

刘璋翻脸了,刘备自然也就把“仁义”的面具摘掉了。他派黄忠、卓膺为先锋,最终向刘璋“亮剑”了。

在葭萌关休养了一年的大军,每天小酒喝着,大肉吃着,现在养足了精神,打起仗来格外的卖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而西蜀的将士们多年不曾打仗,又没有什么战斗力,即便有着天险的地形优势,看见刘备军来都不战自溃,刘备军很顺利的一直打到了涪城。

说到这里,我就想到了“东郭先生和狼”的寓言故事。东郭先生为了救狼,得罪了猎人,还无私的为狼服务,结果狼反咬一口要吃掉东郭先生。

而刘璋很像这个东郭先生,免费提供刘备的吃穿和住宿,在他的地盘度假。只是他和寓言故事的结局不同,在这个故事中,最终获得胜利的是狼!

那么刘备和刘璋的战斗到底胜负如何呢?刘备会顺利占据益州吗?

刘备军到了涪城之后,涪城的守将张任、刘溃、冷苞邓贤根本阻止不了这突如其来猛如洪水的攻势。张任分析形势,便带人马退守绵竹关,想以绵竹关的地势之利抵挡住刘备的大军。

刘备军顺利的拿下了涪城,但刘备却并没有乘势而攻,反而公然在涪城大摆筵席犒劳将士,提前喝上了庆功酒。

庞统觉得刘备目前有些得意忘形了,而且刘备这么做失去了最佳的战机,庞统便好言相劝。

庞统对刘备直言不讳、看门见山的说:“主公!我们现在属于侵略者,哪有侵略者在人家的土地上这么得瑟的呢?这样可与您的仁义之名大相径庭啊!”

庞统说的没有错,可惜庞统为人比较狂傲,说话的时机与语气都欠佳考虑,在这个公然的场合,使得刘备下不了台。

刘备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正在做统一天下的美梦时,被庞统一盆冷水把梦浇醒,心里很不痛快,便大声斥责庞统:“将士们打仗这么辛苦,还不允许我们高兴高兴?武王伐纣时他就能前歌后舞,我咋就不行呢?先生喝高了吧?还是到帐外凉快凉快醒醒酒吧!”

刘备一顿怒吼,把庞统轰出了帐外。

庞统出账之后,也反省了一下自己的过失:“俺与孔明齐名,同是可安天下的人才,为什么主公对待我们俩的态度截然相反呢?说到底,刘备肯定还记恨着我当初投奔他时的事情,那时他封我做耒阳县县长,我嫌官小尥蹶子不干活,我为人性格狂傲,且桀骜不驯;而孔明却居功不自傲,在刘备面前毕恭毕敬,这才导致我们俩在主公跟前的不同待遇,看来我和孔明在做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啊!”

想到这,就听到刘备的传唤。原来刘备把庞统轰出去后也觉得有点过意不去,刘备细细品味刚才庞统说的话,最后咂摸过滋味来了:“人家庞军师说的句句在理,现在益州还没拿下呢,我确实不该得意忘形,当着这么多人,庞军师不好意思明说,才用话点拨我,只是庞统为人狂傲惯了,跟我说话也吹胡子瞪眼睛的,小小惩罚一下也就算了。”想到这,便命令庞统继续入账。

庞统听到刘备的传唤,进入帐中也不说话,只是闷头的坐回自己的位置,该吃吃该喝喝,对于刚才之事丝毫不再重提。

刘备故意试探庞统:“先生,刚才咱俩到底谁错啦?”

庞统头都没抬,对刘备小声说:“刚才咱们俩都不咋地。”

刘备见庞统学了乖,才哈哈一笑,便把这事搁下了,但是刘备万万了想不到,今天的事情为将来埋下了一个祸根。

经过庞统的提醒,刘备重新戴上了“仁义”的面具,并且激励兵士们继续往下一站进发,下一站就是李严驻守的绵竹关。

张任等人在涪城被刘备打败后,逃到了绵竹关,联合守将李严准备凭借有利地势阻挡刘备军的前进。不曾想,守将李严正是刘备挖墙脚的对象,李严还被刘备十分看重,甚至是刘备日后托孤的重臣。刘备军抵达绵竹关下时,李严便打开城门投降了。

这下苦了张任等人,多亏张任警觉,他见事态不妙,提前就逃了出去。

绵竹关失守,刘备军更是势如中天,一路之上畅通无阻,偶尔遇到负隅顽抗的,刘备也不和他正面硬拼,而是凭借着西蜀地图绕道行走,刘备的目的地只有一个——成都。

当刘备一直非常顺利的打到距离成都的最后一站雒城时,自信满满的刘备认为西蜀可以唾手可得了,益州已经是自己的囊中之物了。

雒城是成都之前唯一一座险峻的关隘,只要突破它,成都就在眼前,他彷佛已经看到了无数的百姓在敲锣打鼓迎接他进入成都城的场面了。

可惜,事与愿违,就是这个不起眼的雒城,却成了刘备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刘备军从白水关到雒城,一路之上,大部分敌人都是闻风而降。刘备军偿惯了甜头,所以刘备也认为雒城的守将必然也会如此。

可惜,当刘备站在城下策反的时候,刘备并没有见到城内的白旗,反而看到的是无数的弓弩与石头。

刘备怎么也不会想到,刘璋早就提放着他挖墙脚的手段了,这次镇守雒城的是刘璋的亲儿子——刘循。刘璋为了保险起见,把张任等人都安排在雒城辅助刘循共同守城。

刘备一直认为西蜀无大将,却不曾想这种轻敌思想使他吃了大亏,因为这座城中还有西蜀的最后一位名将,就是刚才我们一直提及的张任。

别看张任是一路溃败至此的,那是因为前面的关隘的士兵根本就没有战斗的信念,主将都被刘备策反了他们还打什么仗?如今可不一样了,这座城中,每一名士兵都是训练有素的精锐,而且都有着誓死报国之心,张任的本领这才发挥了出来。

张任最善于防守,刘备这下算是遇到了克星,刘备军在城下损兵折将,死尸堆积如山。

正是一座小小的雒城,是通往成都的唯一去路,也是通往地狱的大门。刘备军入蜀的人马本来就不多,而且很多都是当地收服的川军,忠诚度本身就存在问题,刘备屡攻不克,便出现士兵的叛逃现象;刘璋又终止了供给刘备的军资,眼见粮草一天天的消耗,这一耗就耗了一年之久,刘备心急如焚。

刘备一着急,便把火气都往他身边的人身上撒,恐怕受气最多的人就是军师庞统。

后来,刘备又听说曹操派大将钟繇在和张鲁决战,一旦曹操打通汉中,那么北面就完全暴露在曹操铁骑之下,那么唯一能够抵御曹操军队的就剩下了葭萌关,可是那里只有霍峻留守的一百多人,根本不够曹操打牙祭的。

刘备便给留守荆州的孔明去了一封信,让孔明马上带兵前来解围,当下还是拿下益州要紧,否则就将被困死在这里了。

听说孔明要来,庞统也坐不住了。“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流传了数年,刘备军甚至是整个中原的人都知道,他庞统和孔明是半斤对八两。可是如今,他在益州寸功未立,还使刘备被困长达一年,如果孔明来了,无论带来多少人马,只要攻克了雒城,世人都会说,卧龙是真龙,而凤雏只不过是浪得虚名而已,现在刘备对他的态度就一日不如一日,到那时自己就更无颜在军中立足了。

立功心切的庞统急红了双眼,亲自领兵来到雒城之下指挥战斗,由于立功的欲望占据了他的整个大脑,指挥所临近城池过于接近,近到步入了弓箭的射程之内了。

可怜!庞统大业未成身先死,一支流失正中庞统的胸膛,他死时和周瑜一样,年仅三十六岁。

对于庞统的死,是刘备万万没有预料到的,他的死时刘备集团的一个重要损失,日后刘备不得不改变战略方针,把孔明留在益州。

庞统一死,形势对刘备更加不利了,多亏张飞这时候大显身手,他与孔明分路合围雒城,一路之上破关斩将,还义释了老将严颜,并在严颜的帮助下,飞快地攻到了雒城之下,救出了被困多日的刘备。

雒城最终在孔明,张飞,刘备三面合围之下被攻破了,张任死于金雁桥之上。这样一来,成都再无险可守,只剩下了孤城一座。

但是刘璋并没有放弃抵抗,他还想垂死挣扎,因为刘璋把希望放在了曹操那边,一旦曹操大败张鲁,刘备就必然会退兵去对付曹操。

双方相持日久,刘璋的谋士郑度再次向刘璋谏言:“我们可以扒掉城外老百姓的房子,放火烧了城外所有的粮食,给刘备来个坚壁清野。只要刘备粮草不济,必定要退兵,到时我们在杀出城去,必然可以生擒刘备!”

这个消息被刘备的细作探听到了,刘备很是着急,便问法正有什么对策。

法正微微一笑说:“主公大可放心,郑度主意虽好,但是刘璋必然不会采纳。”

果然不出法正所料,刘璋听完郑度的意见,就斥责郑度:“胡扯!我只听说过打仗是为了保护老百姓的,没听说为了保全自己祸害百姓的,你这是存心让我落下不义之名啊!”于是,刘璋把郑度削为平民,永不录用。

刘备知道了这个消息后,高兴得手舞足蹈,遂命令部队加紧攻势,对成都发动最后的总攻。

也许是上天眷顾刘备,在这个关键时刻,送给了刘备一份大礼。就在刘备对成都发起总攻之时,一个人从汉中前来投奔刘备,正是因为这个人才是刘璋彻底放弃抵抗。这个人就是令曹操割须弃袍的西凉锦马超。

马超在西凉败于曹操之后,投奔了张鲁,后来听说张鲁有投降曹操的打算,马超便从汉中逃了出来寻找刘备。

刘备马上拨出一些兵士假扮西凉士兵,让马超带领在成都城下虚张声势。马超的威名在凉州、益州一带极富盛名,都尊称他为“天将军”。他的到来,使刘璋最后一道心理防线彻底崩溃,成都内的官员们也都如惊弓之鸟,纷纷卷铺盖逃跑,有的甚至翻越城墙往下跳,在这种大势所趋的情况下,法正写了一封劝降书送给了刘璋,最终结果刘璋开城投降。

刘备刚刚夺下成都,便下了一道命令,让他的士兵看见城里什么好就拿什么,喜欢什么就抢什么。对于拿下益州居首功的法正,刘备更是授予他特殊权利和非凡的待遇,让他肆无忌惮的报之前的个人恩怨。这一下,成都的百姓和西蜀的官员们可遭了殃,刘备的原型算是彻底的毕露了!

对于刘备的这种做法,有了庞统的前车之鉴,他的手下们谁也不敢多嘴,就连孔明也睁一眼闭一眼,假装看不见。只剩下了刚正不阿的赵云敢于对刘备直言不讳。

赵云声色俱厉地向刘备提出意见,刘备被赵云的当头棒喝算是有些清醒:对啊,天下还没统一呢,该装的还得继续装下去啊!

于是刘备下令把粮食还给了百姓。但是刘备从此对赵云又有了看法,渐渐疏远了他。日后,加封功臣的时候,大部分有功人员都得到了犒赏,唯有赵云得到的奖励与功劳相差悬殊。在《三国演义》中,我们都知道蜀国有个五虎上将“关张赵马黄”,而历史上是没有赵云的,这对赵云来说却是很不公平,待赵云死后,后主刘禅才为他追封,彻底的平了反。

而对于法正,赵云说话也不管用,有些官员背地里找到了孔明,让孔明替他们做主,然而孔明也无法制止,只是好言安慰了一下这些心灵受伤的官员,告诉他们,你们小心点也就是了!

益州牧刘璋从没说自己是仁义之君,但是他在最危险的时刻想到的却是百姓。

而刘备整天打着“仁义”的招牌,当他在得势之时,却纵兵抢劫。

同样是“仁者”,在利益当头,处理的方式却为什么一点也不一样呢?

刘璋被后人评论为胆小懦弱;刘备却被后人追捧为英雄。这恐怕就是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原因吧!

至于刘备拿下益州后,曹操会有什么反应呢?孙权又会有什么反应呢?

没看懂,不知道楼主想证明什么?刘备在三国人物中,一直算是一个偶像级的人物了。那么多人尊重他,崇敬他,绝非偶然。而且刘备是个性情中人,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写得那样唐僧似的懦弱斯文。仁义之人,性情中人,是一个真实的人,我不想对他作什么道德审判,但楼主开篇的评说,似乎就挺令人反感的。三国那个战乱的年代,这样的好人已经不多了,难道因为好人不多,仅有的好人们,每个人都是戴着虚伪的面孔吗?

判断一个人物,需要理智的头脑,但英雄与偶像,仍然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不粉饰,不掩恶,也许他有诸多缺点,但瑕不掩瑜,无伤大雅,在那个时代,要找像他那样的君主,真的是很难得的了。我们何必求全责备呢?

首先感谢您对我的批评,不过我觉得阁下也许是看《三国演义》的缘故,对于刘备的形象先入为主了。

那个时代不存在好人与坏人,如果单从仁义的角度出发,那么曹操也仁义,他攻打袁绍时也曾经下过严令,不许部队践踏百姓的粮食;

刘璋也仁义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宁愿放弃了郑度的“坚壁清野”计策。

如果单纯从正义上讲,诸侯讨董的所有成员都是正义的,伐袁术的所有人物也都是高举着大汉的旗帜,这其中还包括吕布。

所以我们应该客观地对待历史。

第二,我不曾穿越,我描写的刘备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不代表这就是真正的历史,真正的刘备到底是不是这个样子,谁都不好说。

这一切,还是那句话: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刘备刚刚拿下成都,屁股还没坐稳呢,债主子就讨上门来了。

地主孙权早就获悉刘备入蜀的消息。刘备这么轰轰烈烈地攻打益州,又大张旗鼓地从荆州调遣部队,前后历经三年时间,纸里肯定包不住火。

孙权刚知道刘备入蜀的消息后,确实很生气,还破口大骂刘备是个狡诈的骗子,当初约定好了共同起兵伐蜀,刘备却推三阻四说什么荆州民心不稳不宜出兵,却原来是稳军计,他自己却偷偷摸摸地独吞益州,一点汤都不给东吴留下,着实可恶的紧。

气急败坏的孙权便欲趁着刘备主力都遣到成都,后方空虚之时出兵偷袭荆州。

这一行动及时被大都督鲁肃劝住了。

鲁肃分析:“刘备不会那么傻,孔明虽然调离荆州,但是荆州绝对不会空虚,那里还留守着一个善用水军的大将关羽关云长。而且刘备在荆州深得民心,如果我们贸然与他开战,恐怕难以取胜。即便我们能拿下荆州,也会损兵折将,给曹操带来可乘之机。况且,益州之地距离东吴遥远,倒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刘备去取,他取下益州后,就没有理由在借荆州不还了,如果到时候刘备还耍赖,我们就师出有名,名正言顺的声讨他了。”

孙权觉得鲁肃的分析颇有道理,所以孙权并没有急于对付刘备,而是耐心地等待刘备取蜀。

孙权不出兵是明智的。因为益州对于他来讲就是块鸡肋,夺之无用弃之可惜。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人常说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那里地势险峻,易守难攻,如果要强行攻打益州,必会付出不少的代价。

第二,东吴习于水战,不擅长于山地作战,用自己的短处去打别人的长处,这是傻子干的事情。

第三,西蜀路途遥远,又山路崎岖,部队远征十分不便,就连运输粮草也是一道难题。

第四,如果拿下了西蜀,就得罪了刘备,孙刘联盟就将破裂,荆州更难以要回,关键是益州与东吴之间隔着刘备镇守的荆州,统治也十分的困难。

经过以上的分析,孙权宁可放弃益州,把益州便宜给刘备。让刘备夺得益州,多一个盟友在西边控制着曹操,而自己可以把战略转移到别的方向。

而且,孙权也料定,刘备夺下益州,曹操必然担心,益州之上便是汉中,如果刘备继而拿下汉中,那么距离长安就相当的近了,卧榻之前岂容他人安睡?所以曹操一定会采取军事行动。只要曹刘开战,那么曹操用来牵制孙权的东部实力必将被调遣,孙权就会有机可乘。

孙权还料定,荆州也绝对不会轻易地要回来,他也根本就没指望能从刘备的手里用正当的手段能要回来,刘备是个只能占便宜不能吃亏的主儿,孙权要讨要荆州无非仅仅是走个形式而已。

为什么这么说呢?现在欠债的刘备是大爷,当曹操兵犯汉中之时,刘备就会有求于他,那时候刘备就得乖乖地当孙子,利用这个机会向刘备提条件,刘备岂能不从?

所以孙权这次并没有派力主孙刘联盟的鲁肃前去讨债,而是派了孔明的兄长诸葛瑾。

孙权这么做事打着一张亲情的王牌。如果他派鲁肃去,要不会荆州会多尴尬?会大大影响鲁肃在东吴的声望,以后又如何领兵打仗?鲁肃只力主孙刘联盟的人,他都要不会荆州,以后再派谁去好呢?所以孙权利用诸葛瑾与孔明的关系,让他来完成这项任务,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紧,刘备连孔明的面子都不给,更何况是外人呢?孙权也不会太丢面子。

不过刘备要是拒绝不还,嘿嘿,那就别怪我手下无情了!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