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英步,彭越一类人物。刘备兵临成都,一时尚不能攻下。率兵来到后,城中人慑于他
的威名,顿时震惊万分。刘璋在这种情况下才不得已开门出降。为刘备定蜀立下了大功
,为此刘备在称汉中王之后封他为左将军,位列关羽,张飞之后。
一入刘备集团,即获得极高的礼遇,但随后却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虽然在蜀汉的武官
位列第三,但既没有担当方面重任,也没有参与指挥重大战役。在他去世前刘备发动过两次
具有重大意义的战争---夺取汉中和讨伐孙吴,都看不到的影子。不久,英年早逝,
年仅四十七岁。
事实上,在蜀汉政权中是最受的排挤的,他不仅感到寂寞,甚至有一种“危惧”之感。
《三国志。彭漾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恃才傲物,狂妄自大的彭漾被刘备贬官到外地,便
满腹牢骚来找发泄。一开始,郁郁不得志的也随口附和了几句。彭漾以为遇到知己
,便不知天高地厚地“煽动”:“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这句话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推崇自己和,一文一武,一相一将,一主内一主外,就
可以安定天下;另一种就属大逆不道了:打算一内一外,里应外合,夺取政权。但不论哪一
种解释,都是狂妄的,完全可能给自己招来灭们之祸。
听了他的一番狂言,默默无语。待彭漾一走,便立即上表刘备,揭发他的“大逆不道”
。彭漾立即被捕,不久被处死。
这番行为,确实不够光明正大。因为是他先符合彭漾,也发了几句牢骚,才引出彭漾后
面的大逆不道之言。在这种情况下,他为了自保,便干起告密的勾当,把彭漾推入绝境,这
样的行为确实让人不敢恭维。不过,由此事也可以想象在刘备手下那种战战克克,如临
深渊,如履薄冰的神态。可想而知,在蜀汉受到的猜忌和排挤是如何的明显。否则,他
既不会有寂寞之感,也不会有“危惧”之感的。
出身名门,为一代名将,为刘备取成都立过大功,却受到这样的猜忌和排挤,不是太冤
枉了吗?同样为降将的马岱,黄权,王平,和姜维都受到了信任,授予重任。惟独却不
同,这就不能不令人想到本人的因素了。
最能说明的行事与为人的,莫过于潼关大战了。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操
打算出兵汉中,讨伐割据该地的张鲁,准备先派大将夏侯渊率军出河东,再到关中与驻扎那
儿的钟瑶会合,有人向曹操提出,大军西进很可能引起盘踞关中和河西地区的和韩隧的
疑惧,以为此举是针对他们,从而导致他们互相煽动,其兵叛乱,请曹操慎重行事。曹操没
有听从这个意见,在他看来,,韩遂这类地方军阀迟早要收拾的,如果他们起兵叛乱,
正好给他一个师出有名的借口,乘机歼灭,即使如此,曹操还是认为不见得会起兵,因
为有一个极其严重的顾虑,这就是他的父亲和马腾全家的的身家性命。
马腾的父亲曾在河西地区当过地方官,后来丢了官,就留居当地,还娶了一位土著女子,生
下了马腾。马腾身材伟岸,仪表堂堂,但性情温和。东汉末年天下大乱,马腾归顺了曹操,
曾出兵帮助攻击袁绍的女婿高干,以后,马腾与韩遂不和,便上表请求到京城为官,决心依
靠曹操这棵大树,安度晚年了。
马腾全家居于邺城,实际上已成为曹操的人质,只要有任何“不轨”的行为,势必危及
老父和全家,这是明白无疑的。
正是基于上述两种考虑,曹操没有听从别人的劝告,毅然出兵河东。
听到曹操出兵河东的消息,立即联络韩遂,程银,侯选等十部起兵叛乱。曹操亲率大军
讨伐,与在潼关数度激战,最后大获全胜,完全控制了关中地区。
古代法律规定,造反者满门抄斩,铢灭九族,这一点不会不知道。然而,他为了自己的
底盘和实力,只因为一种并不明确的威胁,便置父亲和全家的性命与不顾,悍然起兵叛乱。
结果,马腾和的他的两个儿子马休。马铁以及全家两百余口全部成了曹操的刀下之鬼,而马
超自己也一败涂地,人马底盘全部丢掉,到处亡命。
按照古代的伦理道德观念,的行为可谓不忠,不孝,不义,不智,既自私,又狭隘。自
汉代统治者标榜“以孝治天下”以后,社会上最看重的道德就是“孝行”。因此,的所
作所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会遭到几乎所以人的蔑视和唾弃。
后来,一度投奔张鲁。张鲁鉴于他的威名,很想委以重任,还打算招他为婿。有人劝张
鲁:这种人,连自己的父亲,兄弟都不爱不顾,对别的人还会有真心吗?”张鲁因此取
消了原来的念头,不在厚待。
穷愁无路,最终投奔了刘备,有立下了大功,得以封侯晋爵。但是,当初他起兵叛乱导
致家族覆灭的往事并没有因此被人忘却。他那样的为人行事很难再得到人们的信任的,更何
况有“枭雄”之称刘备了。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进入刘备集团的,在短暂的荣耀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猜忌和防范
。
远在荆州的关羽放心不下,专门写信给在成都的诸葛亮,询问的将才谁人可比,为此诸
葛亮回信写到:
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翼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公之绝伦
超群也。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三国志。关羽传》。《三国演义》采用了它,只是把关羽写信改成了打
算入川于比武,从而增加了故事的深动性。
许多人把此事作为关羽骄傲自大,不能容人的典型事列,还往往将它同关羽耻于同“老兵”
黄忠为伍那件事相提并论。这样的看法,未免有点小看关羽,更埋没了他的良苦用心。
实际上,关羽和诸葛亮是在一唱一合,意在煞煞的气势,婉转的警告他,诸葛亮将
比作楚汉相争的英布和彭越,实在是意味深长。彭越和英布都是当时的“一世之杰”,为刘
邦的开国元勋,但不久不久就因行为不轨而遭铢灭。这种似褒实贬的比喻,真实的用意是在
警告:要想长享富贵尊容,就必须老老实实,安分守己。
当局者如此对待,其他文武乘机排挤便是顺里成章的了。在这种情况下,虽有盖世
武功和英名,也只能是做困愁城,“危惧”而已。
陈寿在《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的传论中,给了这样的评语:阻戎负勇,一覆盖其
族,惜哉!
说的还是连累父亲兄弟和全家死于非命的那件事。陈寿在为惋惜,还算是客气的呢。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那位人人钦佩的“锦”的真实面目!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