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心于曹操,当时各将领都受与魏的官号,只有仍受前将军的汉官官职,便上书希望曹操封他魏官,表明他是忠于魏。但曹操却认为与他同为汉官,大家是友臣,怎能屈就魏的官号,便受任,可见他深得曹操重用、信任,在当时无人能及。[12]
历史评价编辑
陈寿:“惇虽在军旅,亲迎师受业。性清俭,有余财辄以分施,不足资之于官,不治产业。”“②夏侯、曹氏,世为婚姻,故惇、渊、仁、洪、休、尚、真等并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13]
曹操:“魏绛以和戎之功,犹受金石之乐,况将军乎!”[13]
曹丕:“昔先王之礼,于功臣存则显其爵禄,没则祭于大蒸,故汉氏功臣,祀于庙庭。大魏元功之臣功勋优著,终始休明者,其皆依礼祀之。”[13]
段默:“伏波与先帝有定天下之功。”[13]
司马炎:“惇,魏之元功,勋书竹帛。昔庭坚不祀,犹或悼之,况朕受禅于魏,而可以忘其功臣哉!宜择惇近属劭封之。”[15]
檀珪:“魏氏勋佐,金德初融,亦始就甄显,方赏其孙,封树近族。”[16]
罗贯中:“开疆展土,枪戟丛中敌万军。拔矢去眸枯一目,啖睛忿气唤双亲。忠心力把黎民救,雪恨平将逆贼吞。孤月独明勘比伦,至今功迹照乾坤。”[17]
袁守定:“凡有急事用民力,以身先之,亦鼓舞民气之一道,为陈留太守,大旱蝗起,惇乃断太寿水作陂,身自负土,率将士劝种稻。民赖其利。”[18]
王歆:“元让当时雄将,惜乎传记不详,五之一而云劫质事,显韩浩也,五之一而云楙。楙实庸懦之人,不意名将之子,便堕凡俗,是将门不得两传耶?略从粗窥,武则扫荡丑类、绥靖地方,文则劝课农桑、并为军屯。何曹夏侯之能者如是之多耶?岂梁沛间真有帝王气耶?”
家族成员编辑
弟
夏侯充,之子,嗣侯。
夏侯楙,次子,娶曹操之女清河公主为妻,与曹丕甚有交情,任安西将军。
还有七子在他死后被封为关内侯(其中两人的表字为子臧与子江,夏侯子臧;夏侯子江)。
孙
夏侯廙,夏侯充之子,继嗣。
还有二孙在他死后被封为关内侯。
曾孙
夏侯劭,夏侯廙之子,继嗣。
明代罗贯中所撰之《三国演义》第18回写道在徐州攻防战时迎战吕布部将高顺,高顺败逃,从后追赶,不料遭另一名敌将曹性射箭偷袭。左眼被射中,痛得怒吼
一声便匆忙用手拔箭,却不慎连着眼珠子拔了出来。立即大喊:“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便把眼睛塞进嘴巴吞咽下去;然后又挺枪纵马,上前杀了曹性报回一箭之仇。[19]
虽然《三国演义》书内多有杜撰创作成分,故此“夏侯吞眼”一事理应纯属虚构。但是由于这段情节精密紧凑,不单止直接描绘出的勇猛无惧,更侧面映衬了“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至始也。”的传统孔儒观念,因此一直深受说书人或普遍读者的喜爱,久而久之即成为口耳相传的民间传说,由是更加强了民间认为刚烈强悍的印象。
中国传统戏曲中的角色,以蓝色为主,做成三块瓦脸,反映其粗莽而勇猛的性格,而左眼有一红条,代表其左目受伤。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