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去非:“人之挟数任术若荀文若者几希矣,盖曹公之策士而倚之为蓍龟者也。”
唐庚:“董昭建议曹公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称曹公兴师,本为朝廷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公由是不平,彧以忧卒。论者曰,彧叶规曹氏,以倾汉祚,晚节立异,无救运移。管仲相桓公伐山戎、伐陈蔡、伐楚、伐晋,其意欲尊周尔,而桓公遂有封禅之志。文若依曹公,平青徐、平许洛、平河朔、平汉南,其志欲尊汉耳,而曹公遂有九锡之议。管仲知封禅之不可许也。故设词以拒之;文若知九锡之不可长也,故逊词以却之。管仲幸,故桓公从其说以全勤王之功;文若不幸,故曹公不用其语以成窃国之祸。究其终始,幸不幸异耳,用心岂不同耶!论者何得非之!”
洪迈:“、荀攸、郭嘉皆腹心谋臣,共济大事,无待赞说。其余智效一官,权分一郡,无小无大,卓然皆称其职。”
陈亮:“彼智谋百出,而不足以知天下之大计,徒见荆州四达,英雄之所必争,而巴蜀险阻非图天下者之所急,及熙尚平,遂教之南征荆州,责贡之不入,而不知大略之士常留所必争者以饵敌,而从事乎不足急者,以蹙之也。”[30]
陈普:“乱离拣得一枝栖,得路争知却是迷。曹操若逢诸葛亮,暮年当作汉征西。”[31]
明清
朱元璋:“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其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32]
《三国志通俗演义》:“颍上荀文若,人称王佐才。声名齐五岳,功业震三台。孟德无终始,留侯不再来。忠心怀恨死,天下尽悲哀!”[33]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濒死不悔,不尽其用不止者,张子房、荀文若、贾诩之流是也。”[34]
王夫之:“拒董昭九锡之议,为曹操所恨,饮药而卒,司马温公许之以忠,过矣。乃论者讥其为操谋篡,而以正论自诡,又岂持平之论哉?彧之智,算无遗策,而其知操也,尤习之已熟而深悉之;违其九锡之议,必为操所不容矣,姑托于正论以自解,冒虚名,蹈实祸,智者不为,愚者亦不为也,而彧何若是?夫九锡之议兴,而刘氏之宗社已沦。当斯时也,苟非良心之牿亡已尽者,未有不恻然者也。彧亦天良之未泯,发之不禁耳,故虽知死亡之在眉睫,而不能自已。于此亦可以征人性之善,虽牿亡而不丧,如之何深求而重抑之!彧之失,在委身于操而多为之谋耳。”[35]
孙奇逢:“如、刘穆之之徒,始从操裕,岂遂欲弑逆哉?惟其渐渍顺长而势卒至此耳。虽然自弑,逆以下苟一事不道,而苟从之,皆为失大臣事。”[36]
赵翼:“彧亦明知操之心已怀僭妄,而终不肯附和,姑以名义折之,卒之见忌於操,而饮药以殉。其为刘之心,亦可共白於天下矣!”[37]
独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陈元龙、贾文和之流皆一时之魁奇俊杰也。“[38]
孙明君:“从理性出发,从现实出发,清醒地认识到汉不可为,于是他拥护曹操重造天下的大业,并建立了赫赫功绩。同时,他与旧王朝之间在情感上又有藕断丝连的联系,封建伦理纲常礼教的阴影亦笼罩在他的心头,让他难以挣脱。”[39]
何兹全:”沮授、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40]
轶事典故编辑
荀令留香
史载为人伟美有仪容。好熏香,久而久之身带香气。《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此典故又有“令公香”、“令君香”、“荀令香”等称。《旧唐书》载“大历十才子”之一的李端曾献诗“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唐代王维《春日直门下省早朝》一诗中有“骑省直明光,鸡鸣谒建章。遥闻侍中佩,闇识令君香”句。李颀诗作《寄綦毋三》中有“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之语。李百药《安德山池宴集》诗则有“云飞凤台管,风动令君香”语。之后“留香荀令”与“掷果潘郎”一样,成为美男子的代名词。
《迎驾都许议》、《散斋得宴乐议》、《田畴让官议》、《报赵俨书》、《报曹公书》等言论。
家族成员编辑
祖父
荀淑,字季和,任朗陵令,有高才,汉顺、桓之时十分出名。有八子,人称“八龙”。
父辈
荀俭
荀绲(古音反),父亲,任济南相。
荀靖,有德名,终身隐居,被名士许子将(许劭)评与其弟荀爽“二人皆玉也,慈明(荀爽)外朗,叔慈(荀靖)内润。”
荀焘
荀汪
荀爽,少时已经十分聪明,后被董卓征召,历任平原相、光禄勋、司空,九十五日就升任三公。
荀肃
荀旉
家装谱
家装谱
同辈
荀衍,字休若,三兄。以监军校尉守邺,督河北事。
荀谌,字友若,四兄。袁绍部下,与高干一起劝说冀州刺史韩馥投降。官渡之战败后,不知去向。
荀悦,字仲豫,荀俭之子。汉末政论家,史学家。献帝时官至秘书监、侍中。曾撰《汉纪》30篇,时人称其“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荀棐,荀爽之子。官至射声校尉。
荀采,字女荀,荀爽之女。聪慧敏捷而有才艺。
妻子
唐氏,东汉中常侍唐衡之女。本嫁傅公明,但傅公明不允,转嫁。
子侄
荀恽,长子,字长倩,嗣侯,官至虎贲中郎将。因与曹植有交情,被曹丕憎恨,早卒。妻子为曹操之女安阳公主。
荀俣,次子,字叔倩,任御史中丞。
荀诜,之子,字曼倩,任大将军从事中郎,早卒。
荀顗,六子,字景倩,博学而心思缜密,任散骑常侍,再任尚书。后仕于晋,位至太尉,封临淮公,卒谥康。为西晋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当时著名的孝子。无子。
荀粲,幼子,字奉倩,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与王弼齐名。
荀玄,荀顗之兄。
荀氏,之女,魏司空陈群之妻。
荀闳,荀谌之子,字仲茂,官终黄门侍郎。
荀绍,荀衍之子,位至太仆。
荀攸,从子,长六岁,字公达,曹操重要谋士之一。
孙辈
荀甝,荀恽长子,本为散骑常侍,后进爵广阳乡侯,死时三十岁。
荀霬,荀恽次子,官至中领军,死时谥贞侯,追赐骠骑将军。其妻为司马懿之女,与司马昭、司马师有交情。咸熙中,开建五等,后以著勋前朝,改封其子荀恺为南顿子。
荀寓,荀俣之子,字景伯,少与裴楷、王戎、杜默皆有名于京城,后来仕晋,位至尚书。
曾孙
荀頵,荀甝之子,为羽林右监,早卒。
荀憺,荀霬长子,任少府。
荀恺,荀霬次子,字子举,晋武帝时为侍中,位至征西将军
荀悝,荀霬三子,任护军将军,追赠车骑将军。
荀羽,荀寓之子,位至尚书。
荀序,荀玄之孙,东晋初封临淮公。
后世
荀崧,荀頵之子,字景猷。官至光禄大夫。
荀蕤,荀崧之子,字令远。有仪操风望,雅为简文帝所重。官至散骑常侍、大长秋。
荀灌,荀崧之女,历史上有名的少年女英雄。
荀羡,荀崧之子,字令则。二十八岁时官东晋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假节。
荀伯子,荀羡之孙。刘宋时代的御史中丞,也是《荀氏家传》的作者。
荀赤松,荀伯子之子。官至尚书左丞。
;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