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宝石小说>历史军事>神器纪> 董卓进京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董卓进京(2 / 2)

所以,在谋划刺杀董卓这一局中,从乙方王允的角度看,不具备合作条件,从丙方曹操的角度看,有百害而无一利。于是,先前信誓坦坦的约定,就必然会变成一个虚假的联盟,从而无法实施。

也就是说,刺杀董卓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是个虚假合同,并不会真正去执行的。

既然无法实施,就得另做打算。最后,曹操选择了放弃。他也和袁氏兄弟一样,逃离了京城。

三国演义》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在人物形象的创造上显得尤为突出。不但如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叱咤风云的大人物在中国已家喻户晓,即便是着墨不多的小人物董卓、江干、许攸等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亲的印象,这里谈谈一个反面人物——董卓。董卓在历史上是一个备受争论的对象,其种种的暴行使之成为中国历史上总体评价极其负面的人物之一。那么我们究竟该怎么客观来看待他呢?本文将结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来进行分析,针对黄巾起义、入主洛阳、十八路诸侯讨董卓、长安****等一一展开评述。关键词:奸诈、废帝、迁都正文:有人说董卓是乱臣贼子,也有人说董卓是开三国之功臣,在很多的古文献及古籍中也是各说其词,相比较之下更多的是对他的批判。这里仅从《三国演义》这本来探讨。董卓,字仲颖,陇西临兆人,官拜河东太守。屯兵河东以后,整个陇西便成了董卓的势力范围,他不仅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是地方军阀豪强,而且还是朝廷命官、边陲重臣。凭借强大的实力,极度膨胀的野心促使董卓开始着手设计问鼎中央政权的具体步骤。

在第一回中关于董卓的笔墨极少,但其形象却渲染的及其清楚。在安定黄巾起义中,“天公将军”张角正杀败董卓时,是桃园三结义的三兄弟救了他,而他在得知刘备是白身时竟是“甚轻之,不为礼”。董卓以一种势利的心态对待他的救命恩人,也无怪乎最后他的亲信都背叛他。在第三回中,深知朝廷派系之争的董卓得知灵帝驾崩的消息后,心中窃喜,他密切注视朝廷各派动向,随时准备相应措施,见机行事。继位的少帝刘辩由太后临朝主政,宦官和外戚为了取得控制皇权的特殊权力,斗争日趋激烈。双方不惜采用一切手段,相互排挤,殊死斗争。而董卓等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董卓把少帝奉迎至皇宫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企图排挤一切障碍,开始干预整个东汉中央政权。他以赤兔马和金珠收买丁原的义子吕布,使其杀了反对他的丁原,并且收英勇善战的吕布为义子。董卓把他的奸诈和阴险无不体现的淋漓尽致。在第四回中,他废除皇帝弘农王,扶持陈留王为皇帝,赐酒毒死刘辩,实则他一人专权。自此他每夜入宫,****宫女,夜宿龙床。甚至剖剐企图刺杀他的人。贪欲驱使下的董卓,野心几度膨胀,为了满足和达到自己的野心,他恣意玩弄权术,滥杀无辜,引起广大官员和人们的强烈愤慨和反对,当时的曹操便在司徒王允的协助下带着七宝刀假意归顺他而刺之,却被识破失败了。在第五回中,袁绍召集各方人士对抗董卓。王匡、孙坚、公孙瓒等十八路诸侯齐讨董卓,开始掀起了大规模持续反抗董卓的斗争浪潮。关羽的“温酒斩华雄”便是这一时间的典例。倒行施必然被大家所不容。在第六回中,被多方义军逼得无路可走的董卓决定迁都长安,以避锋芒。在迁都的时候,董卓派人焚烧长安、挖掘先皇和后妃的陵墓,大破汉的根基。但是,征讨董卓的斗争并没因迁都长安而有丝毫松懈,而是更加风起云涌。这时,董卓已成了众矢之的。

在第八回中,董卓在长安愈加骄横,字号为“尚父”,大量的封自家亲信,铲除异己更是心狠手辣。一次宴会上,恰逢招降的百余人到,董卓命人砍了他们的手和脚,挖了他们的眼睛,割了他们的舌头,用大锅煮。其残忍手段让人不寒而颤。司徒王允有一个养女叫貂蝉,是个集美貌与智慧与一身的奇女子,为报王允的大恩,愿意离间董卓和吕布。在王允的连环计计下,吕布和董卓日益不和,二人相互猜疑。在第九回中,董卓的亲信有一部分也渐渐偏向吕布,而王允和貂蝉又将董卓和吕布玩弄于鼓掌之中。吕布、李肃等人合力设计杀了董卓,一代奸臣就此陨落。董卓被杀后,满朝文武和所有士兵都高呼万岁!长安老百姓高兴得在大街小巷载歌载舞,共同庆祝奸贼被诛。董卓死后,被暴尸东市,守尸吏把点燃的捻子插入董卓的肚脐眼中,点起天灯。只有蔡邕一人伏在他身上大哭。董卓的余党李傕、郭汜卷土重来杀了王允等人,追葬董卓尸首,正好天降打雷,霹雳震开其棺,三次改葬,都不能葬,零皮碎骨都被雷火消灭,老天都容不下他。昔日一手遮天的董卓,竟落得如此下场。可以说他是死于夫人之手,也可以说他是死于自己的野心,也可以说他是亡于历史的趋势。虽然《三国演义》有三分虚,不能和真实的历史相论,但是历史和这还是相差无几。从以上分析中,董卓的形象在我们脑海里算是较为清晰了。他参与的大大小小的战争不少,也花了格外多的心思在算计上,有过失败,有过成功,但终究还是落得如此不堪的下场。在当时尔虞我诈的硝烟年代,是非成败只是一场空。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②过人,双带两鞬③,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注释】

徼守:巡逻守卫。

②膂(lǚ)力:体力。

③双带两鞬(jiàn):带着两副盛箭的器具。鞬:马上盛弓矢的器具。

【译文】

董卓字仲颖,陇西郡临洮县人。他生性粗犷而又有谋略。年轻时曾游历羌人的聚居地,广交部族首领。以后回乡耕田,众部族首领中有和他来往的,董卓就为他们宰杀耕牛,和他们一同摆宴设乐,首领们被他的热情所感动,回去收罗千余头的牲畜送给他,董卓也因此以豪迈侠义闻名。后来他担任州里兵马掾,经常巡逻守护边塞。董卓力量过人,可以同时带着两副盛箭的器具,在快马上左右开弓,羌胡地区的人们都十分畏惧他。

【原文】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注释】

羽林郎:皇帝的侍从卫士,经常由良家子弟担任。

【译文】

桓帝末年,他以六郡良家子弟的身份被选为羽林郎,跟从中郎将张奂担任军司马,共同击败汉阳叛离的羌族人,升任郎中,得到九千匹缣帛的赏赐。董卓说:“立下功劳的人虽然是我,但得到赏赐却应让将士们一同享有。”把赏赐全部分给将士,自己什么也不留。不久又升任西域的戊己校尉,因犯事被免官。之后又先后担任了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原文】

中平元年,拜东中郎将,持节,代卢植击张角于下曲阳,军败抵罪。其冬,北地先零羌及袍罕河关群盗反叛,遂共立湟中义从②胡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护羌校尉冷征。伯玉等乃劫致金城人边章、韩遂,使专任军政,共杀金城太守陈懿,攻烧州郡。明年春,将数万骑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托诛宦官为名。诏以卓为中郎将,副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征之。嵩以无功免归,而边章、韩遂等大盛。朝廷复以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假节,执金吾袁滂为副。拜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并统于温。并诸郡兵步骑合十余万,屯美阳,以卫园陵。章、遂亦进兵美阳。温、卓与战,辄不利。十一月,夜有流星如火,光长十余丈,照章、遂营中,驴马尽鸣。贼以为不祥,欲归金城。卓闻之喜,明日,乃与右扶风鲍鸿等并兵俱攻,大破之,斩首数千级。章、遂败走榆中,温乃遣周慎将三万人追讨之。温参军事孙坚说慎曰:“贼城中无谷,当外转粮食。坚愿得万人断其运道,将军以大兵继后,贼必困乏而不敢战。若走入羌中,并力讨之,则凉州可定也。”慎不从,引军围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园狭,反断慎运道。慎惧,乃弃车重而退。温时亦使卓将兵三万讨先零羌,卓于望垣北为羌胡所围,粮食乏绝,进退逼急③。乃于所度水中伪立④,以为捕鱼,而潜从下过军。比贼追之,决水已深,不得度。时,众军败退,唯卓全师而还,屯于扶风,封黧乡侯,邑千户。

【注释】

袍罕:在今甘肃临夏,当时属陇西郡。

②义从:汉魏时称胡羌少数民族归附朝廷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

③逼急:急迫。

④:同“堰”,挡水的低坝。

【译文】

灵帝中平元年,他被任命为东中郎将,携带着符节,接替卢植去下曲阳攻打张角,结果因打了败仗而被免官。那年冬天,北地的先零羌以及袍罕河关的许多盗匪反叛,他们拥立湟中归附朝廷的胡人北宫伯玉、李文侯为将军,杀死护羌校尉冷征。伯玉等人就劫持了金城郡人边章、韩遂,让他们掌控军中大权,一起杀死金城太守陈懿,火攻各州郡。第二年春天,边章等人带着几万骑兵侵扰三辅地区,以诛杀宦官为借口,侵犯威逼皇陵。皇帝下诏命董卓为中郎将,以左车骑将军皇甫嵩为他的副手共同去征伐反贼。皇甫嵩因为没有立下战功被免官回朝,而边章、韩遂则因此更加强盛。朝廷又让司空张温任车骑将军,带着符节,让执金吾袁滂做他的副手。同时任命董卓破虏将军,与荡寇将军周慎一同受张温的统领。他们率领着各州郡征集来的十余万步兵和骑兵,屯扎在美阳,护卫皇陵。边章、韩遂等人也跟着进军美阳。张温、董卓出兵与他们交战,形势总是不利。十一月的一个夜里,天空突然有如火的流星坠落,火光长十余丈,照射着边章、韩遂军营,驴马全都鸣叫不止。敌军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想撤回金城。董卓得到这个消息大为喜悦,第二天就和右扶风鲍鸿等人联合所有兵力发起攻击,大败敌军,杀敌数千。边章、韩遂打了败仗,逃到榆中,张温就派了周慎带着三万兵马一路追击。张温的参军事孙坚劝周慎说:“敌军城中五谷,只能从外部运转粮食。我愿意先带着一万人马去切断他们的运粮通道,将军您带着大军随后而来,敌军必定要困乏而不敢和我们交战。如果他们要逃到羌地之中,我们就合力征讨,那么凉州就可以平定了。”周慎不听他的劝告,直接带兵攻伐榆中城。而边章、韩遂分出兵力屯扎在葵园狭,反而斩断了周慎的运粮通道。周慎恐惧之下,就丢掉车马辎重撤军了。张温同时也让董卓带着三万士兵讨伐先零羌,董卓在望垣县北被羌地的胡虏围困,粮食全吃光了,进退不得,形势危急。他就假装在应渡的河上修建水堰,让人以为他们是要捉鱼,暗地里却从堰下撤走军队。等到敌军追来,决口流出的水已经很深了,敌军无法渡河。当时各支部队都兵败回朝,只有董卓保全军队,回到朝中,就在扶风驻扎下来,董卓被封为黧乡侯,享受一千户的食邑。

【原文】

三年春,遣使者持节就长安拜张温为太尉。三公在外,始之于温。其冬,征温还京师,韩遂乃杀边章及伯玉、文侯,拥兵十余万,进围陇西。太守李相如反,与遂连和,共杀凉州刺史耿鄙。而鄙司马扶风马腾,亦拥兵反叛,又汉阳王国,自号“合众将军”,皆与韩遂合。共推王国为主,悉令领其众,寇掠三辅。五年,围陈仓。乃拜卓前将军,与左将军皇甫嵩击破之。韩遂等复共废王国,而劫故信都令汉阳阎忠,使督统诸部。忠耻为众所胁,感恚病死。遂等稍争权利,更相杀害,其诸部曲并各分乖②。

【注释】

连和:联合,交好。

②分乖:犹分离。

【译文】

中平三年春天,朝廷派使者带着符节到了长安,封张温为太尉。三公在朝廷之外任职,就是从张温开始的。那年冬天,皇帝征召张温回到京城,韩遂就杀了边章及伯玉、文侯,率十几万大军,围攻陇西。太守李相如反叛,和韩遂联合,一起杀了凉州的刺史耿鄙。而耿鄙的司马扶风人马腾,也带兵反叛,还有汉阳人王国,自号合众将军,都和韩遂联合。他们共同推举王国为首领,让他总领各路军队,侵扰抢掠三辅地区。中平五年,围攻陈仓。朝廷就任董卓为前将军,和左将军皇甫嵩一起打败了他们。韩遂等人又一起废掉王国,而劫持了原信都县令汉阳人阎忠,让他统领各部军队。阎忠以被众人胁迫为耻辱,悲愤生病而死。韩遂等人就慢慢开始争权夺利,相互残杀,各支部队也纷纷离散叛离。

【原文】

六年,征卓为少府,不肯就,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曰:‘牢直②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牵挽臣车,使不得行。羌胡敝肠狗态③,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朝廷不能制,颇以为虑。及灵帝寑疾,玺书拜卓为并州牧,令以兵属皇甫嵩。卓复上书言曰:“臣既无老谋,又无壮事,天恩误加,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④。”于是驻兵河东,以观时变。

【注释】

义从:由胡羌丁壮组成的军队。

②牢直:粮饷。

③敝肠:坏心肠。敝:通“憋”,恶也。狗态:贬词,情态如狗。

④边垂:即边陲,边境。

【译文】

中平六年,朝廷征召董卓为少府,董卓不肯接受,上书说:“我所带领的湟中胡羌部队以及秦胡的士兵都报告说:‘军饷没有发放,赏赐的粮食断绝,妻子儿女饥寒交迫。’他们拉扯着我的军车,使我无法上路。羌胡性情乖戾像狗一样,我无法禁止他们,就只能顺从着他们,加以安抚。如果有什么新的变故还会再上书的。”朝廷无法控制他,颇为忧虑。等到灵帝卧病不起时,下玺书任董卓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兵权交给皇甫嵩。董卓又上书说:“我既没有深沉的谋略,又没有什么壮举,天子错爱于我,让我掌控兵权十年。大小士卒与我长久朝夕与共,都眷恋我的养育之恩,愿意为我拼死效力。我恳求朝廷允许我带着他们去镇守北州,为边疆效力。”于是他就驻兵河东,静观时局变迁。

【原文】

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以胁太后。卓得召,即时就道。并上书曰:“中常侍张让等窃俸承宠,浊乱②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③;溃痈虽痛,胜于内食④。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人⑤。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卓未至而何进败,虎贲中郎将袁术乃烧南宫,欲讨宦官,而中常侍段珪等劫少帝及陈留王夜走小平津。卓远见火起,引兵急进,未明到城西,闻少帝在北芒,因往奉迎。帝见卓将兵卒至,恐怖涕泣。卓与言,不能辞对;与陈留王语,遂及祸乱之事。卓以王为贤,且为董太后所养,卓自以与太后同族,有废立意。

【注释】

俸:亲幸,宠爱。承宠:承受恩宠。

②浊乱:搅扰使之混乱。

③扬汤止沸,莫若去薪:用舀起热水来泼止水的沸腾,不如把烧火的柴拿走。汤:热水。薪:柴火。

④溃痈:决破脓疮。内食:从中侵蚀肌肉。

⑤“昔赵鞅”以下二句:指赵鞅从晋阳出兵,以清君侧为名,驱逐荀寅和士吉射。

【译文】

等到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划着要诛杀宦官,而太后不允许,他们就私下召唤董卓带兵入朝,以胁迫太后。董卓得到征召,立即就上路了。并且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倚仗着皇帝的恩宠,扰乱天下。我听说舀起开水让它停止沸腾,不如去掉下面的柴火;刺破痈疮虽然疼痛,但要好于让它们不断侵入体内。过去赵鞅从晋阳出兵,以驱逐君主身边的恶人。现在我马上就敲响钟鼓赶往洛阳,请允许我捉拿张让等人,以清除奸诈****之辈。”董卓还未赶到京城何进就失败了,虎贲中郎将袁术就放火烧了南宫,想进一步向宦官发起进攻,而中常侍段珪等人则劫持了少帝及陈留王连夜逃往小平津。董卓远远望见着火,带着军队快速挺进,天未亮就赶到城西,听说少帝在北芒山,就前往恭迎。少帝突然看到董卓带兵前来,惊慌恐惧,涕泪交加。董卓和他说话,他无法应对;而和陈留王说话,他就谈到发生的祸乱。董卓认为陈留王更为贤能,而且是董太后所抚养的,董卓认为自己和董太后是同族中人,就有废掉少帝拥立陈留王的意向。

【原文】

初,卓之人也,步骑不过三千,自嫌兵少,恐不为远近所服,率四五日辄夜潜出军近营,明旦乃大陈旌鼓而还,以为西兵复至,洛中无知者。寻而何进及弟苗先所领部曲皆归于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而并其众,卓兵士大盛。乃讽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自代之。因集议废立。百僚大会,卓乃奋首而言曰:“大者天地,其次君臣,所以为政。皇帝暗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今欲依伊尹、霍光故事②,更立陈留王,何如?”公卿以下莫敢对。卓又抗言③曰:“昔霍光定策,延年案剑④。有敢沮大议,皆以军法从之。”坐者震动。尚书卢植独曰:“昔太甲既立不明,昌邑罪过千余,故有废立之事。今上富于春秋,行无失德,非前事之比也。”卓大怒,罢坐。明日复集群僚于崇德前殿,遂胁太后,策废少帝。曰:“皇帝在丧,无人子之心,威仪不类人君,今废为弘农王。”乃立陈留王,是为献帝。又议太后蹙迫永乐太后,至令忧死,逆妇姑之礼,无孝顺之节,迁于永安宫,遂以弑崩。

【注释】

奋首:仰首。

②伊尹、霍光故事:即废立帝王。商代太甲在位时,因破坏商汤立下的制度,被伊尹放逐,直到悔过后才被召回,恢复原位。西汉昭帝去世后无嗣,辅政大臣霍光等迎立昌邑王刘贺入继大统,但刘贺骄淫放纵,霍光于是与众大臣合议,以太后诏,废刘贺,立汉武帝曾孙刘病已为帝,是为汉宣帝。

③抗言:高声而言。

④“昔霍光”以下两句:霍光欲废掉刘贺,召集丞相商议,没有人敢发言。大司农田延年离席按剑呵斥道:“谁响应慢就把他斩了!”

【译文】

当初,董卓进入洛阳时,步兵和骑兵加起来也不过三千人,自己感到兵力单薄,担心不能让远近的人折服,就每隔四五天让士兵趁天黑偷偷溜到城外附近扎营,第二天一早再大张旗鼓地返回洛阳,让人以为西边又有董卓的部队来到,洛阳城中没人知道这一实情。不久,何进以及弟弟何苗原先所统领的部队就都归附董卓,董卓又指派吕布杀死执金吾丁原,吞并了他的部队,董卓的军队因此变得十分强盛。他又暗示朝廷策免司空刘弘,而让自己顶替他的位置。顺势就召集百官来商议废立之事。百官聚集一堂,董卓就昂首挺胸大声说道:“天地为大,其次才是君臣,遵照这一次序才能治理国家。皇帝昏庸柔弱,无法供奉宗庙,成为天下之主。现在想依照过去伊尹、霍光的做法,改立陈留王为天子,大家看怎么样?”公卿以下的官员没人敢应答。董卓又高声说道:“过去霍光定下计策,延年手持刀剑辅助他。有谁敢阻挠大计的,都要按军法论处。”在座的人听了都震惊骚动。只有尚书卢植说:“过去太甲被立为天子却不贤明,昌邑王犯下千余条的罪过,所以才有废立之事。现在皇上年龄还小,行为又无失德之处,不能照过去的做法行事。”董卓大怒,离座而去。第二天又召集百官在崇德前殿集会,胁迫着太后,下策书废掉少帝,说:“皇帝还在服丧期间,却没有孝子之心,没有君王的威仪,现在把他废为弘农王。”然后就策立陈留王,这就是献帝。又议及太后逼迫折磨永乐太后,使她忧郁而死,违背婆媳的礼节,没有孝顺的美德,就把她迁到永安宫,然后就把她杀死了。

【原文】

卓迁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卓乃与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俱带铁锧诣阙上书②,追理陈蕃、窦武及诸党人,以从人望。于是悉复蕃等爵位,擢用子孙。

寻进卓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封母为池阳君,置令丞。

【注释】

加节传斧钺(yuè)虎贲(bēn):指给他专事征伐杀戮的权力。节传:玺节与传言。斧钺:斫刀与大斧,象征专征专杀之权。虎贲:宿卫皇宫的亲兵。

②铁锧(zhì):古代斩人的刑具。锧:垫在下面的砧板。

【译文】

董卓升迁为太尉,总领前将军事务,并赐给他节传、斧钺、虎贲,加封为郡侯。董卓就和司徒黄琬、司空杨彪,一起戴上刑具,来到宫中上书,要求为陈蕃、窦武以及其他的党人平冤,以顺从民众的心意。于是陈蕃等人的爵位全部恢复,他们的子孙也得到重用。

不久,董卓又被提升为相国,进入朝中可以不快步前行,可以佩剑穿鞋上殿。他的母亲被封为池阳君,为她设置丞令。

【原文】

是时洛中贵戚室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殷积。卓纵放兵士,突其庐舍,淫略妇女,剽虏资物,谓之“搜牢”。人情崩恐,不保朝夕。及何后葬,开文陵②,卓悉取藏中珍物。又奸乱公主,妻略宫人,虐刑滥罚,睚眦必死,群僚内外莫能自固。卓尝遣军至阳城,时人会于社下,悉令就斩之,驾其车重,载其妇女,以头系车辕,歌呼而还。又坏五铢钱,更铸小钱,悉取洛阳及长安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属③,以充铸焉。故货④贱物贵,谷石数万。又钱无轮郭文章,不便人用。时人以为秦始皇见长人于临洮,乃铸铜人⑤。卓,临洮人也,而今毁之。虽成毁不同,凶暴相类焉。

【注释】

突:袭击。

②文陵:汉灵帝陵。

③钟虡:铜铸的神兽。飞廉:传说中的神禽名。此亦当为铜铸像。

④货:钱。

⑤“秦始皇”以下两句:据说秦始皇称帝,有身高五丈的大人出现在临洮,故作铜人厌服。

【译文】

当时洛阳城中皇亲国戚的宅院比比皆是,家家都堆满了金帛和各种财产。董卓纵容士兵,闯进他们的房舍,****妇女,抢夺财物,把这称为“搜牢”。人们极瑞惊恐,朝不保夕。何后下葬时,打开了文陵,董卓就把其中所藏的珍宝全部拿走了。他还****公主,奸污宫女,滥施暴虐刑罚,对他稍有不从就必死无疑,内外官僚没有人能够自保。董卓曾派军到阳城,当时人们正在社下集会,董卓就下令把他们全部杀死,然后驾着他们的车辆,载着他们的女人,把他们的脑袋挂在车辕上,一路高歌返回。他还毁掉五铢钱,改铸小钱,把洛阳及长安的铜人、钟虡、飞廉、铜马之类,全都收来铸钱。于是钱贱物贵,一石谷物就要卖到几万钱。而且所铸的钱币又无轮廓标识,人们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当时,人们认为秦始皇是因为在临洮看到巨人,才铸造了十二铜人。董卓就是临洮人,现在把这些铜人毁掉,虽然一个铸铜人,一个毁铜人,行为不一样,但残暴的程度却是一样的。

【原文】

初,长安遭赤眉之乱,宫室营寺焚灭无余,是时唯有高庙、京兆府舍,遂便时幸焉。后移未央宫。于是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步骑驱蹙②,更相蹈藉,饥饿寇掠,积尸盈路。卓自屯留毕圭苑中,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宝。

【注释】

便时:吉利的时日。

②驱蹙(cù):驱赶促迫。

【译文】

当初,长安遭遇赤眉之乱,皇宫、军营和寺庙全被烧光了,就只剩下高帝庙、京兆尹的府舍还得以保存下来,就择个吉日住了进去。后来又移居到未央宫。于是把洛阳数百万人全部都迁徙到长安来,让步兵骑兵驱赶押送着他们,人们互相挤压踩撞,饥饿难忍,偷盗抢掠,遍地都是尸体。董卓自己留驻在毕圭苑之中,把宫廷、宗庙、官府、百姓住宅都烧掉,二百里内什么都没有留下。又指使吕布挖掘各个皇帝的陵墓,以至公卿之下百官的坟墓,收取了其中的珍宝。

【原文】

时,长沙太守孙坚亦率豫州诸郡兵讨卓。卓先遣将徐荣、李蒙四出虏掠。荣遇坚于梁,与战,破坚,生禽颍川太守李曼,亨之。卓所得义兵士卒,皆以布缠裹,倒立于地,热膏灌杀之。

;

返回首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