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仙芝和黄巢几个月前在宋州一别后,率军进入湖北,并相继攻克了安、随二州,甚至还活捉了随州刺史崔休征,并还杀了前来救援随州的襄阳节度使李福的儿子。
朝廷一面派遣诸军火速赶往襄阳城,一面也就是否该罢免处事不当的诏讨使宋威展开讨论。
由于一再欺骗朝廷,劣迹昭彰,屡战屡败,郑畋便希望僖宗能与左、右神策军中尉和左、右枢密使商量,尽早将其罢免,并按军法处置。
但是,由于卢携力保,僖宗却并没有听从郑畋的建议,这也为后文埋下了一个巨大的伏笔。
卢携,字子升,不仅相貌丑陋,还是个大舌头,五音不全,愣是靠巴结田令孜才当上了宰相。
“内四贵”中,杨氏、刘氏两大家族被田令孜和西门家族整倒,田令孜作为打破“内四贵”平衡的主要力量,几乎独揽大全。但他也知道,就算只剩下一个西门家族,也不是那么容易摆平的,必须得循序渐进。
西门家族的主要势力来源于右神策军,扳倒杨氏后,郑畋入相。但几乎与此同时,田令孜又将卢携提相,摆明了是要和西门家族分庭抗礼。
内廷有矛盾,必然反映到外廷;作为权宦在外朝的代言人,两人有时也不得不为各自的后台老板说话,故而意见自然也时常相左。
朝廷大军逐渐集结于襄阳后,自知不是敌手的王仙芝便再次写了降表,表示愿意归顺朝廷,并派他的心腹大将尚君长、蔡温球等人去邓州向朝廷请降。
王仙芝的追求并不高,甚至可以用鼠目寸光来形容,和黄巢相比,他就是一彻头彻尾的贱民。
“有高官做,谁还愿意脑袋别裤腰带上去打仗?”
这是王仙芝的格言,然而最终要他命的也是这句话。
既然王仙芝愿意投降,担任招讨副使的杨复光便答应派人送尚君长、蔡温球等人前往长安,以讨论招安的具体事宜,可没想到意外却发生了!
导致这次意外的人是王仙芝的老熟人,郑畋口中劣迹昭彰宋威。
以宋威的能力能够当上“剿匪总司令”,正应了那句话:朝廷有人好办事。卢携、王铎二人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帮了不少忙。
卢携是田公公的在外廷的代言人,他让宋威担任“剿匪总司令”,是为自己和田公公能够掌握兵权,所以功劳自然不能被杨氏家族的余孽杨复光抢去,好让他趁机在僖宗面前邀功。
于是,宋威开始干缺德事了,他派人在去长安的半路上截下了尚君长、蔡温球等人,并谎奏尚、蔡等人是俘虏,将他们尽皆斩首。
两国交战尚且不斩来使,宋威这一举动显然彻底激怒了王仙芝。为了以牙还牙,给朝廷点颜色看看,王仙芝立即率军渡过汉水进攻荆南道。
唐朝的地方政权是分为三个级别的,道、州、县三级,道就相当于现在的省,荆南道大概就是湖北南部和湖南等地。
荆南道是长江的中心,华夏的腹地。如果成功占据荆南,王仙之就可以顺江南下分割江南,进而与唐王朝南北对峙。
但显然王仙芝的步子跨的有些急了,想要成为大boss,他的学费似乎还没交够。如果王仙芝能料到这次攻打荆南的后果,他是绝不会去的,可是,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如果。命运是决绝,也不允许任何人假设。
但没关系,至少当时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荆南对来说王仙芝没什么了不起的,因为荆南节度使杨知温同志是个文官,准确的说是个迂腐的文官,进士出身的他素以文章才学著称,至于兵法?
从没听说过。
当有人来报告说王仙芝大军将要杀到,杨知温还以为是遥言,丝毫没有戒备。
当时正值冬季,汉水水浅,河道较窄,王仙芝率军从容渡过汉水。
乾符五年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凛凛寒冬,大雪封门,悠闲的杨大人正在接受将吏们的新年祝贺。但是,此时此刻王仙芝却没有因为过年就放假了,他马不停蹄,已经率军来到江陵城下,并且一举攻陷了外围的罗城。
江陵城的将士齐心协力将内城修治拒守,等到了天黑,杨知温因为害怕都没敢出节度使府。将士们请杨知温出来抚尉士兵,可杨知温居然被吓傻了,六神无主的他衣服都是胡乱穿的。
于是,将士们只好在百忙之中又帮杨大人重穿了一次,并里三层,外三层给杨大人披盔贯甲以防备暗箭流矢。
等来到城墙上,杨知温见士兵们正在全力拒战,王仙芝一时间拿他也没办法,也就不那么害怕了,胆子也慢慢大了起来,甚至文人性情大发,悠闲的赋诗给幕僚们听。
多亏这些幕僚比他明白事,让他派遣使者向襄阳节度使李福告急。
李福听说王仙芝在江陵城下进退两难,顿时拍案而起。
“那个王八蛋杀了我儿子,老子正想找他练练呢!”
二话没说,李福立即调集部下全部人马,亲自率领要找王仙芝玩命,欲给儿子报仇。
当时,正巧有五百名沙陀族的士兵驻扎在襄阳,为了增加胜算,李福也将他们编入战斗序列,可没想到就是这五百沙陀军成为了影响战斗的关键因素。
襄阳大军行至荆门时,正巧与起义军迎头遭遇,这场战斗的序幕就由此拉来。
沙陀骑兵好战心切,首当其冲,纵马横冲直撞,开始了他们的表演。
但整个表演过程恐怕会让大伙儿失望,因为那是极其无聊和血腥的。这五百人自打冲入敌军后就是一通乱砍乱杀,几乎怎么砍怎么有。砍累了就冲出去歇会,歇完了再冲回来接着砍。骑兵对这群没受过专业训练步兵的优势十分明显,义军基本上只有伸脖子被砍的份。
所谓如入无人之境,大概就是这个状态。
起义军阵脚大乱,与此同时,李福派主力军发动总攻,义军四下溃散,只有少部分人幸运的逃脱苦海。
王仙芝听说前线仅五百沙陀兵就将自己的人冲的七零八落,吓的晕头转向,在江陵一带大肆烧杀抢掠一阵后匆匆离去。
说来惭愧,眼前的这一幕和三年前围攻沂州时是何其相似!若能拿下江陵一切都可以迎刃而解。不过,那么近又那么远,几乎触手可及,却又屡攻不破。
难道命运就是如此?
老天若是如此,可见其本意就是弄人。
王仙芝解围而去,由于慌不则路,北逃到了河南申州,在这里他遇到了新任招讨副使曾元裕。此时的曾元裕因为接连打败黄巢,已经名声显赫,王仙芝听过有这号人,没见识过。这次,一战下来,王仙芝算是真正见识了,被打的大败,损失惨重。
这时,朝廷终于因为宋威干了缺德事,和在镇压起义中碌碌无为,通过了郑畋的提议将其解除兵权。由于刚刚大败王仙芝,在对黄巢时又屡屡获胜,刚刚就任的招讨副使曾元裕立马又被擢升为招讨使,而曾在宋州击败过义军的右卫上将军张自勉则担任招讨副使。
新年新气象,新人新政策,曾元裕和张自勉心有灵犀,为了避免重蹈三年前宋威在沂州城下的覆辙,立即集中优势兵力,加紧围剿王仙芝,清理余孽。
为了避免在围剿王仙芝时,黄巢会不揣冒昧的前来捣乱,曾元裕还特意照顾了一下黄巢。
三年来朝廷为王仙芝的无赖式作战方式头疼不已,无论怎么围,怎么打,这小子总能死里逃生,但这次王仙芝终于逃无可逃了。
朝廷为了彻底消灭王仙芝也下了血本,调动了各路军队,协同作战。曾元裕因为打败王仙芝和黄巢得了彩头,坐了招讨使,所以也格外卖命,率军紧追王仙芝。
这年二月,曾元裕终于在湖北黄梅追上了王仙芝的部队。此时的王仙芝尚有十余万之众,虽然一多半都是家属,但就兵力而言,还是曾元裕的一倍。然而,战斗的结果却让人大迭眼镜。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