碗筷已经置好,林宵坐到餐桌边的时候,林妈妈正皱眉在厨房里翻找着什么。
“妈,那粥我刚喝了,别找了,过来吃饭。”林宵冲里头喊了一声,林妈妈闻言果然立刻就奔出来了。
“傻子!那粥凉!你肚子饿干嘛不吃些别的?胃又得难受!”林妈妈怒责,却终究还是不忍心,坐下后一个劲儿地给林宵布菜。
“没,我加热水了,不凉,”林宵一口饭下去,喉间有点哽,“您自己吃吧,我又不是客人,自己会夹。”
半个月没有坐到一起吃顿饭了,林妈妈突然有种今天过新年的错觉。因为儿子难得准时下班,她买了好多鱼啊虾啊的,还有猪蹄和老鸭,虽然平时不见得他爱吃,但够补够营养就行。
一顿饭其实没用多久,林宵胃口本就不大,两碗大米饭下去,加上刚才那粥,肚子已经撑得实打实了。母亲叫他多吃菜,可这工作做久了已经习惯了,吃饭第一要义是饱不饱无所谓,但速度一定要快。
因为他们浪费的时间,一定程度上相当于人质的命。
帮着收拾掉桌子,林宵袖子一捋准备洗碗,却被林妈妈赶出了厨房,“这事儿你可干不了,要忙什么就去忙,今天不可能没工作任务吧?”她说着也有些奇怪,瞧林宵又是吃又是睡的,上次那案子还没破,怎么可能那么轻松?
“您说对了,还真没有,”林宵勉强挤出一丝笑,“我帮您。”
林妈妈更奇怪了,可也知道自己问了他也不会说。毕竟是她生出来的儿子,她清楚。
一切洗好擦好,母子俩在沙发上坐下,“难得,今儿跟妈说说话,”林妈妈削苹果,把苹果切成块,随即插上牙签,“是不是最近压力大?”
母亲总是絮絮叨叨的,天底下所有的母亲都一样。
她尊重你保持沉默的权利,可心底里,还是希望你能像小时候一样,开心的,不开心的,第一时间想要倾诉的对象,都是她。
林宵抬头,对上的是母亲满含担忧与心疼的眼神。
“没有的事,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了,很快能结案,”他说着伸个懒腰,撒谎后做贼心虚地身子前倾抓了遥控器,打开电视漫无目的地调着不同频道,“您别乱想。”
林妈妈没说话,但明显看得出来林宵情绪低迷。
母亲才是这世界上最出色的微表情专家,毋庸置疑。
“好吧,不想了,你自己知道就行,妈也就是随口说说,”林妈妈盯着电视机,当林宵搁到电影频道的时候,她喊停了,“就这个吧,寻常等你回家,妈就看那电视剧。”
林宵本来压根儿没看清电视上放的什么,心思也完全不在上面。他其实有过一瞬间想把顾弗青自首顶罪的事告诉母亲的,毕竟母亲一向很喜欢那女孩儿,而她也对母亲很是依赖。如果母亲去劝,会不会有点作用?
但他思想斗争了一下,还是放弃了。
不想母亲卷进来,这是他作为儿子的一点小私心。
“这电视剧您也看啊?”林宵这才回神,发现母亲要看的,就是老贾之前说的那个,每天晚上七点准时播出的抗日连续剧。
已经七点多了,瞧母亲看得津津有味,林宵倒是没提起什么兴趣,“真那么好看?”他不懂,现在千篇一律抗日剧,似乎情节都差不多啊。
“也不是说好看,妈等你下班,每天看也算是打发时间,日子久了就习惯了,”林妈妈打开玻璃瓶开始敲核桃,“一到七点就坐在这里,等九点天气预报看完,广告的时候你就回来了。”
说着塞了一个核桃仁到林宵嘴边,“吃着,补脑,”林妈妈唠叨着,“你不爱看就去洗个澡早点睡,嗯?”
林宵不爱吃核桃,他觉得涩,但每次都硬着头皮吃下去了。
“这节目真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准点吗?”他记得老贾说过这样的话,如今想到便也随口一问。
“倒也不是,”出人意料的,林妈妈摇头了,“碰上天灾人祸,以前大地震大台风的时候,节目都得停。”
“噢……”海城是沿海都市,基本没有发生过地震,台风倒是每年有,但都在七八月份,九月底十月初顶多下个暴雨吹点妖风,“那最近应该每天都能看吧。”
林宵说着起身,走到桌边喝杯水准备洗漱了。
“不啊,”林妈妈见苹果一点未动,又跟着端到桌边,“前两个礼拜就停了一次,因为那个什么,市艺节。”
林宵手一顿,怔怔回头,“前两个礼拜?”他停,再问,“市艺节?”
林妈妈不知道林宵在想什么,只条理清晰道:“国庆前一周是海城十几年不变的市艺节你忘了?大学那会儿你还去参加了拳操表演呢。”
林宵当然知道,他是土生土长的海城人,市艺节是这儿的风俗,以前举办规模小,现在可大不一样了。市艺节从市民参加演变到了力邀大牌明星,连海城各个区的电视台都在进行直播。
电影频道是海城本地频道,也是市艺节直播的唯一渠道。
林宵只是不知道,市艺节直播会跟电影频道原本在播放的节目在时间上有冲突。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