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contentp*{font-style:normal;font-weight:100;text-decoration:none;line-height:inherit;}.read-contentpcite{dispy:none;visibility:hidden;}
玉堂的发展和大幅度的盈利,吸引了两位东家的关注,他们在玉堂用的心思,也多了起来。夏天该购进的小麦,秋天购进的大豆,两东家便产生了分歧。
冷长连选择的是就近收购,这样省时省力节约成本,价格和质量都好控制。而孙眉良呢?却是另外一种思路,除了把自家的粮食运往玉堂,还有三亲六眷的粮食,特别是孔家万顷良田的收成,也运往玉堂。
冷长连见一些粮食太潮湿,告诉苏科,苏经理,你要把好关口,价格不能比市场上的贵,质量要比市面上的好。玉堂的生存靠的是成本和质量,玉堂之所以经久不衰,千变万变,货真价实的店规不能变。
苏科答应着,冷东家说的是,我一定派人专门盯着,不能让有霉变的一粒粮食进店。小顺子,你可要瞪大了眼,按照冷东家说的去做。
冷长连前脚走,孙眉良骑着高头大马又进了园子,顶头就问,苏经理,今天收了多少斤粮食呀?
苏科说,回东家,有两千来斤吧。
孙眉良接着说,孔府的送来了吗?
苏科应曰,没有。
孙眉良接着又说,等会他们的车来了,差不多就收下,都是至亲,给个好价钱就是了。
东家的意思,苏科岂能驳了面子,吩咐小顺子,曲阜的车马上就到,量好了,领他们到梁圣铭那里开出银票。
小顺子噘个嘴巴问,苏经理,还用验货吗?
苏科无奈地说,验什么货,孙东家交代下了,都是自家亲戚。
小顺子抢白道,你不是答应冷东家要保质保量吗?这要是湿漉漉的,放在仓库里发霉可怎么办呀?
苏科说,把它单独放着,能晾晒的就晾晒,不能晾晒的让作坊里提前用。
小顺子说,提前用倒是个办法,可就是做出来的酱质量不行,它没有把麦子皮上的水分收走,皮格外厚,面的皮筋劲差着一大截哪。现如今又是雨季,倒不如叫他们拉回去,改天再送来。
苏科连连摆手,这怎么行?孙东家的脸往哪里放,还不如打他俩嘴巴子。
打击盗版,支持正版,请到逐浪网最新内容。当前用户ID:,当前用户名: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