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的事没有对错,只怪我们太年轻,将本可以发展成亲情的爱情,经营成了友情。’
‘我恨过,恨不得先杀了他,再陪他一起离开这尘世。我现在不恨了,如果他已经不爱我,还骗我,那才是对我最大的伤害’。
‘不,他没有对不起我,就象我没有对不起他一样。感情的事没有对错,也只是我们两个当事人的事。如果,如果我们晚相识几年,或许我们会步入婚姻的殿堂,但我们彼此都太年轻,年轻得不知道爱情的终点其实是亲情。’
这是互联网的时代,也是个道德绑架的时代。面容憔悴的赵微墨镜遮眼,宣告了一场校园爱情童话的结束,却没有将李家明送上道德的审判台。
可李家明留下的那台在ibm订制的、装着mit最新版cad软件的笔记本电脑,也让赵剑锋和柳莎莎刚开始的恋情走向了终点。
爱与恨,有几人分得清?
恨极生爱,爱极生恨,本就是个物极必反的哲学问题。
在柳莎莎眼里,那台强借来的笔记本代表着青涩少女时代的结束,李家明特意从美国带回来的这一台,代表着两人弥足珍贵的友谊。童年相识,少年相恋,如今反目成仇,但一念及以后不会再见面,她几次想扔了那两台笔记本都下不了决心。
可在有骨气的赵剑锋眼里,那两台笔记本就是两根刺、拔不去的刺,哪怕女友再不开机、再不使用;最要命的是,他本人也逃离不了李家明的阴影。
一个很简单的打架事件,因为打人是赫赫有名的李家明,很容易发酵成一个大络一样,看得正带劲时突然太监。
这怎么行?
无数网民在文章后面留言,强烈要李家明同学继续写,有人甚至留言‘我们网民用鼠标把你们变成亿万富豪,你丫的赶紧服务于网民。’
继续写?
开什么玩笑?这又不是写新闻报道或,一篇论文需要多少查阅多少资料、建多少数学模型、费多少脑子?已经回了美国的李家明正事都忙不过来,哪有时间写这些东西?
可眼看着栏目的红火,总不能让它冷下去吧?急了眼的陈同他们,只好把李家明以前写的论文都找出来,组织编辑们进行修改润色,去掉那些深奥难懂的理论、数学模型,以尽量符合大众口味。
可他们这一找,事情就越发搞大了。李家明以前在学校读书时,那真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除了忙自己的事业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学业上。他写论文比别人更具有优势的是,他能从记忆里的东西逆推,然后从目前的现实找到还处于荫芽的东西,然后进行推导、论述,使其逻辑缜密;而且相当多是与主流媒体推崇的东西相反的,也大多是被他导师萧大人枪毙掉了的。
比如关于年轻人创业的问题,主流媒体是鼓励年轻人创业,而李家明的看法是顺其自然,不提倡、不鼓励、不阻拦。甚至连政府的扶持政策,他都认为是新的权力寻租市场,因为真正的创业者是在市场里冲杀出来的,根本就不可能靠政府的扶持能发展起来。大量的资金投下去,只会让无数的权贵及其附庸得利,与其这样还不如用于发展基础设施。
比如国内刚刚冒出声音的廉租房建设,也被他批得一无是处,而且断言在权力的操纵之下,极可能出现廉租房前停宝马、奔驰。
而他推崇的是政府不要去作为,把经济交给市场自己去调节。政府的各种积极作为、调控,其实就是添乱。
为什么?
这是个官本位的社会,大量精英进入官僚系统,因而有强烈的创新冲动。创新成功,创新者升官发财,创新失败,那就是交学费。
这些被萧大人枪毙的论文,就是借陈同一个胆子,他也不敢正式发表。可这些论文即若被他们从李家明的同学、老师那找出来了,就不可能还象以前样束之高阁,很容易通过编辑的笔在sohu的经济论坛上流传出去。
经济大家!
靠着那十几篇不适合公开发表的论文,李家明在社会精英层中成了才华横溢的、真正的经济学家,而非是只会打嘴仗、唯上是从的知名经济学家。至于他争风吃醋的风流韵事,也成了他们的茶后谈资,付之一笑。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