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龄80以后90靠前,92年生。记得小时候,我们跟父母要的零用钱是1987年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有时候在纯木抽屉里还会翻出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我们用一角钱买辣条、辣片、玉米糖和高粱饴吃,夏天我们买老冰棍和奶块解暑,女孩子喜欢嘻嘻笑笑的跳皮筋、踢毽子,我们男孩子最爱聚在一起玩弹珠、反斗圈和摔纸牌,最爱过春节,除夕的夜晚兴奋的睡不着觉,因为明天大年初一的早上要穿新衣服,还会有好多好多的糖果吃,羞怯而又兴奋的接过长辈给的压岁钱,我们又成群结队的在一起玩滑鞭、看大秧歌。
慢慢的我们上小学了,课堂上我们大声背着小九九,琢磨着关于小明和小红的算术题,有时候跟同桌吵架拿起铅笔划出了一条“三八线”,喜欢体育课,因为可以做游戏,六一儿童节也是我们的最爱。特别喜欢放假,暑假我们去捉知了、钓龙虾,安逸的躺在爷爷的摇椅上纳凉,喜欢盯着那没有遥控器的老式彩电看《哆啦A梦》、《猫和老鼠》、《宠物小精灵》、《数码宝贝》、《奥特曼》和《四驱兄弟》,我们男孩子也开始买四驱车玩,天真烂漫的喊着“旋风冲锋龙卷风”,玩的不愉快的时候会打在一起。
进入初中,便是分道扬镳的开始,因为有的小学同学辍学了,我们上初中的孩子便骑着“凤凰牌”自行车风雨无阻的赶着上学。那时候我们有复读机,喜欢买磁带听周杰伦、蔡依林、王力宏和SHE的流行音乐,小康家庭的孩子会攥着MP3或者MP4炫耀着。我们的课桌上会有偶像的贴纸,家里的墙上也贴着奖状,有时候我们偷偷去网吧,第一次接触互联网,学着聊QQ,有的男生沉迷于《火影忍者》,有的看《古惑仔》,喜欢成龙的功夫片,喜欢周星驰的喜剧片,害怕却又十分想看香港拍的僵尸片和美国拍的恐怖片,有时收藏许多2元一张的盗版VCD或者去小店租碟片看。那时候已经有同学偷偷谈起了恋爱。
中考后,有的同学辍学打工了,有的同学读技校了,有的同学读高中了,而我属于读高中的那一类。从进入高中,渐渐感到整个世界丰富多彩了,我们用起了摩托罗拉、诺基亚,还有索尼爱立信的walkman音乐手机,同学间经常传看《意林》、《读者》、《青年文摘》、《电脑报》、《大众网络报》、《汽车族》和《NBA特刊》等报刊杂志,女生喜欢读郭敬明的,喜欢看韩剧,男生有时聚在一起经常讨论网游或者岛国爱情动作片,或者去有女生围观的球场通过打篮球来展现帅气的风采,老师屡禁不止的情侣总会在校园里若隐若现,厌烦家长会,厌烦家庭作业,厌烦考试,厌烦偷偷打小报告。渐渐我们的手机也变为更先进的安卓或者苹果手机,同学录不断传填,QQ群不断创建,高考倒计时越来越近,又一次各奔东西……
时光飞驰,我周围的朋友有在社会滚打摸爬多年的,有已经结婚生小孩的,有刚大学毕业踏上求职道路亦或考研出国留学的,有在江湖漂哪能不挨刀的,也有参军入伍把兵当的,我们这一代人渐渐抵近社会的主流,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或许我们不再单纯。我曾与90后的姑娘交往过,也与80后的女性交流过,不论年龄差多少,无论此刻过得好不好,回忆起匆忙青春里的爱情总有美好。
那时的我们,不会去考虑对方的工作收入、地位高低、家境如何,不会去想对方有没有车、有没有房,只是单纯的喜欢,纯粹的爱,即使最初在一起就是错误,即使最终注定分开。我们可以变得现实,但不要被现实打败,不管那年你爱的多深,伤的多痛,经历过便无悔。
没有受过伤,便永远不知道那有多疼,好了伤口,留下伤疤,追忆往事,我做了一个决定,把那年里亲身经历过的爱情写下来。出现在每一个生命中的人来来去去,我们念旧,因为有爱。此刻的你,需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伴随着我的故事,追忆青春。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