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高原的唐古拉山,经西双版纳流出境外。在西双版纳的流程为158千米。古时傣族称“南兰章”,意为“百万大象繁衍的河流”。
当地有这样的说法:“到云南不到西双版纳,不算到过云南;到西双版纳不乘船游览澜沧江,则不算到过西双版纳;乘船游澜沧江不上岩观赏橄榄坝风光,就感受不到傣家村寨的美景。因为景洪至橄榄坝一段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西双版纳最完美的缩影。
游览澜沧江可分上下两段:上段游览线从景洪出发,逆水而上至虎跳石,到了虎跳石,江面已渐渐收缩,最窄处仅20米左右。两岸是参差不齐的大岩石,江水汹涌澎湃,两岸奇峰嶙峋。绿水青山,相互辉映,组成了一副天然的画卷。
澜沧江是湄公河上游在中国境内河段的名称,藏语拉楚,意为“獐子河”。它也是中国西南地区的大河之一,是世界第六长河,亚洲第三长河,东南亚第一长河。
澜沧江源出青海省唐古拉山,源头海拔5200米,主干流总长度2139千米,澜沧江流经青海、西藏和云南三省,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后始称湄公河(MekongRiver)。湄公河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流入中国南海。
澜沧江是横断山脉地区的重要河流,也是中国最长的南北向河流水电重点开发河流。流域位于北纬21°30′至北纬32°40′,东经94°至东经101°50′。流出国境后称湄公河,在越南胡志明市以南流入南海。
※流经区域※
澜沧江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在越南南部胡志明市南面入太平洋的南海,总流域面积81万平方千米,是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被称为“东方多瑙河”。澜沧江在中国境内长2179千米,流经青海、西藏、云南3省,其中在云南境内1247千米,流域面积16.5万平方千米,占澜沧江-湄公河流域面积的22.5%,支流众多,较大支流有沘江、漾濞江、威远江、补远江等。
澜沧江上中游河道穿行在横断山脉间,河流深切,形成两岸高山对峙,坡陡险峻V形峡谷。下游沿河多河谷平坝,著名的景洪坝、橄榄坝各长8千米,已初步拟定在干流上兴建24级梯级电站,河道中险滩急流较多。
※云南河段※
云南境内经迪庆藏族自治州、怒江僳僳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保山市、临沧市、思茅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七地级市、自治州,由勐腊县出境成为老挝和缅甸的界河,干流总长度1216千米。
云南河段规划的水电站一共15级。其中上游7级分别是古水、乌弄龙、里底、托巴、黄登、大华桥和苗尾;下游8级分别是功果桥、小湾、漫湾、大朝山、糯扎渡、景洪、橄榄坝和勐松。
※少数民族※
澜沧江流出迪庆州后,流经怒江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从兰坪县进入大理州云龙县。而保山市、临沧市一带,便是它的中游了。在这里,澜沧江仿佛一条分界线,东岸居住者沿江南下的氐羌后裔彝族、白族、纳西族、普米族等,而西岸则是从西部迁移而来的百濮族群后裔德昂族、佤族、布朗族。在这里,还有从东部逐步迁移过来的百越族群后裔壮族、傣族,从长江中下游逐步迁移而来的苗族和瑶族。
澜沧江流入普洱市,进入下游地带。下游地带包括云南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居住着哈尼族、拉祜族、佤族、傣族等18个少数民族;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里除了傣族,还有哈尼族、彝族、布朗族、基诺族、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
澜沧江出境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进入太平洋,一路哺育了20多个民族。他们同饮一江水,相互依存,相互融合。
在云南澜沧江上游的迪庆高原上,居住着10万迪庆藏族,他们和西藏藏族虽然保持着相同的宗教信仰,但在生活方式、文化特征上已有很大的差异。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名词,在这里几乎全部借用汉语,而在地名称呼上,则多借用彝、白、僳僳族等民族的词汇。中甸的藏族妇女大多身穿藏式对襟大褂,头包白族风格的布帕却又带着纳西族式样的围腰和披肩。德钦县藏装的百褶裙与普米族的颇为相似,上装又具有满族色。
※※※※佤邦※※※※
佤邦(缅甸第二特区)位于缅甸联邦北部,名义上属掸邦管辖,在历史上曾为中国土司管辖的领土,通用汉语与中文,它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总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北面与中国云南省接壤,人口约36万,南面地区与泰国接壤,人口约10万,首府是邦康市。佤邦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佤族。
※地理※
掸邦第二特区(佤邦)由南、北两块地区组成。北部地区位于缅甸东北部,约在北纬22°—23°,东经98°—100°间,东北与中国云南省临沧地区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澜沧县、西盟县、孟连县、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接壤;北与缅甸第一特区(果敢)相连;南与缅甸掸邦第四特区相邻;西面至缅甸第二条大江—萨尔温江(怒江),与滚弄、当阳等城镇隔江相望。
※区划※
“佤邦”正式名称为“掸邦北部第二特区”,首府邦康。佤邦官方语言是华语,官方文字是中文。设1个管委会、2个特区(县)、3个县,共50万人口。
北面地区辖两特区三县:邦康特区、南邓特区、勐冒县(原名北佤县)、勐波县(原名景北县)、温高县(原名南佤县)。与中国有近500多公里的边界线,属高寒山区,人口36万多。
※资源※
佤邦矿藏丰富,但尚未得到普查。政府对金厂的铅锌矿和龙潭的锡矿组织了开采,有了一些效益,掌握了部分资料,培养了一批矿务管理人员。为今后的矿业开发打下了基础。
在矿业方面,联邦政府给了优惠照顾,同意佤邦在勐休、莫谷开采宝石、同意在帕刚开采玉石,还欢迎佤邦去经营南马都的矿渣等等。勐休宝石场的开采,几经波折,发展良好,效益可观。龙潭锡矿,潜力大,品位高,质量好。现正采取措施,有计划地开采,严禁破坏性,毁坏性的开采。佤邦政府计划在第三个五年计划中发展2—3个重点矿厂,作为佤邦矿业开发的龙头,使之成为佤邦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及全面禁种禁毒事业的坚实基础。
※宗教※
佤邦是多种民族杂居的地区,这里居住着佤、拉祜、掸、克钦、汉、爱尼、僳僳、苗、布朗、回、本、崩龙、阿克、缅、克伦、老棉等十六种民族。其中,佤族占70%左右,其次是拉祜族和掸族。各民族在佤邦大家庭中和睦相处,正在为佤邦的繁荣富强团结奋斗。
佤邦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神教、掸族、大部分佤族信奉佛教,拉祜、克钦及佤族一部分信奉基督教,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还有部分群众信神信鬼。
※与中国关系※
缅中两国人民一直保持着传统的友谊。尤其是佤邦与中国临沧地区的耿马县、沧源县,普洱市的西盟、澜沧、孟连县等跨境民族地区的地方政府和人民更是保持着“胞波情谊”。佤邦脱离缅共时,外界对佤邦的义举不了解,在佤邦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中国云南边境地区的政府和人民给了佤邦很大的同情和支持,帮助佤邦度过了难关。佤邦与中国云南边境地区政府和人民来往密切,外事活动频繁,文化科学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相互配合。在发展替代经济和共同打击毒品犯罪的斗争合作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佤邦同时和云南昆明及中国沿海的省区及中国首都北京的一些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也得到了发展。
佤邦政府鲍有祥主席多次强调:“搞好和中国的关系是佤邦人民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佤邦政府决心为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繁荣友好的中缅边界环境不断作出努力。
Copyright 2021宝石小说All Rights Reserved